举一反三,重积累

2020-10-30 02:00赵忠华
中国教育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外貌细节文本

赵忠华

教育部新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语文素养中的作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针对语言文字应用进行的训练有利于孩子作文能力的提高。结合课本,以文中精彩的片段为基础展开的小练笔就显得十分必要。什么叫训练呢?什么叫语言文字的训练呢?叶圣陶在他的阅读与写作基础一文中指出训练就是使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在这里道出了学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必须要通过训练的基本观点。基本技能通过训练可以成为熟练的技巧,基础知识通过训练可以化为学生自己的见识,课堂中的小练笔也可以让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把从文本内容学到的语言技巧,转化成自己的作文能力。是一种不错的训练方式。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学习的自主权是其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不竭动力,创造性的把文本内容中的精彩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小练笔的训练最大限度的向学生的实际生活靠拢,在对文中精彩片段的赏析过程中,比照自己的生活找到共鸣点,相似处,以期适应他们的学习需要或转化为他们乐此不疲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上设定小练筆,是重视学生一种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常言道知识是可以传授的,但能力是不可以传授的,它是一种心理的倾向,而小练笔的设定是让学生自身参与的一种练习,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形成一种习惯,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发展。常言道学以致用,这个用就是要把从文本中学到的知识技巧应用于写作当中,应用于自己的实践当中。因此根据教材文本提炼出有效,有针对性的小练笔,是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种有效方式。

一、以文为例有感而发,促规范表达

以文为例,小学语文课文很多贴近孩子的生活,情感的表达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可由于自身的原因,在理解应用上往往会产生偏差,学生不仅要通过朗读,比较,品味,还要动笔仿写,找出其的语言特点。如《再见了,亲人》一课中雪中送炭是指志愿军战士在战场上饿了三天三夜,大娘带着全村妇女冒着枪林弹雨不顾生命危险送上打糕的事情。明确了雪中送炭是在情况非常危急情况下得到的帮助,并马上展开了小练笔。

学生1写到:他早上上学登上公共汽车的那一瞬间,突然发现自己的公交卡没有,自己又没有钱,一位陌生的叔叔帮他打卡。

学生2写到:他考试时笔没有墨了。同学把钢笔借给了他。

学生3写到:早上来到校门,突然发现自己的红领巾没带,身上又没有钱,马上又要迟到了,一位同学借给他一条红领巾。

学生4写到,他在操场上奔跑,突然跌倒了,流血受伤了,有一位同学扶他去医务室。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与文本比较,例子之间寻找危急,通过归谬法,发现第2,4位学生写的只是助人为乐,不是雪中送炭。然后引导修改,第2个学生的小练笔改为考试快结束时,笔突然没墨了,一位同学把笔借给了他。第4个学生在小练笔中添加了这样的情景那天是一学期的最后一天,他正在操场放松着自己,期末考试铃声一响,他匆忙的跑向教室,突然跌倒了,流血受伤了,一位同学扶起了他,走向了医务室。

通过这样的小练笔加深了对雪中送炭的理解,解决学生应用上的理解偏差,促进语言的表达能力。

又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的仿写目标是抓住人物特点进行外貌描写,在以文为例中指导学生朗读了关于父亲的外貌描写---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的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在分析比较中让学生发现布满,浑身,到处这样的关键词语抓住了人物特点,写出了一个疲惫不堪,伤痕累累始终坚持的父亲形象。通过分析读文,让同学明白描写人物的外貌,要注意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的性格,注意人物在特定环境特定时期的内心情绪和心理活动,举一反三,让学生进行了小练笔,于是天真可爱健康的儿童在兴奋时,着急时,伤心时的富有特点的外貌描写;上课专心听讲的好学生遇到难题时;铁面无私的小干部遇到好友时的矛盾状态……小学课文有很多这样类似的文本如慈母情深中的母亲的外貌描写;《十六年前的回忆》的李大钊外貌神态描写;《金色鱼钩》中的老班长的外貌描写等,在这些课文的品读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练习学写,逐步让学生明白了写人物外貌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注意反映人物的内心情绪和心理活动,或者特定的环境中的表现,避免千人一面。

二、读精彩片段,品细节描写,加强积累

学生在写作能力提高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把一件事能写得清楚,但要写的具体就出现了困难,学生的作文在记述事件的过程中要做到具体,那么细节描写的训练就非常重要,细节描写是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的发展有着特殊作用的,学生能有意的对语言,动作,神态,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的环节进行细致的描写,学生的习作就不会出现空洞无物或者平淡如水。培养学生细节描写的能力,我们就要有效的利用文本,利用文本中的精彩描写,促进学生的积累,学会迁移拓展,举一反三。

如四年级下册《全神贯注》一文中关于罗丹专注的精彩描写,就是一次很好的积累与演练,比如1.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的争吵。2.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的挥动。3.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好像已经消失了等句子。课堂上通过与学生一起对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进行分析赏析并展开合理的想象,让学生在朗读,分析,比较中,明白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可以生动形象写出人物的全神贯注。由此而展开了小练笔。有学生写忘记一切的读书。有学生写沉浸游戏时忘我的。有学生写与对方下棋时候的的投入。有学生写考试时冥思苦想难题的专注,分别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喃喃自语中这些细节描写展现人物专注特点。

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着我,不住地赞扬。“发亮的眼睛,兴奋地嚷嚷”充分表现出母亲对儿子的赞赏,那种情不自禁的喜形于色,在分析课文时,让学生明白眼睛的细节描写在文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有哪样的眼神描写来帮助传递感情,愤怒时的眼,生气时的眼,胜利时的眼,羡慕时的眼,责备时的眼,伤心时的眼……人在不同的情感时眼睛的变化,目光的变化,这一拓展练笔让学生明白留心观察人物面部表情的细节变化,刻画的人物更具生动性和真实感。

在《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一文的教学中。文中小嘎子与胖墩比赛摔跤的那一段动作描写,贴近学生的生活感同身受,人物形象呼之欲出。由此迁移展开了扳手腕比赛。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用动作描写刻画两个对手扳手腕时激烈的竞争场景,并与同学交流了拔河,接力赛,篮球比赛等人物的动作描写。

《穷人》中:“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细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把桑娜的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学习完课文,让学生用一段话写一写自己的捡到东西是否交公时的心理活动,自己的作业没有完成,又怕被同学发现时的心理活动,在迁移拓展中让学生练一练自己那种矛盾挣扎的心理活动。这些的训练让学生的细节描写变得真实可感。

利用课文中精彩的片段朗读分析,引导学生进行细节仿写,拓展迁移。引导学生对自己生活进行有效的观察,解决自己想写也不知怎么写的问题。

在仿写练笔中积累写作的方法,提高学生写文具体的能力。

三、品经典构段,促布局谋篇

对文章的篇章仿写。主要从课文的体裁,表达方式和表达方法的入手,培养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迁移文本中的结构段落进行练笔。如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二、六自然段都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段落后,可以让学生围绕不同的主题来写一段话,可写课间十分钟活动丰富,公园一角的花朵争奇斗艳,天上的风筝五彩缤纷,激烈的接力赛,超市的商品无比丰富等。

迁移文本的描写顺序进行练笔。如《颐和园》《记金华双龙洞》这类课文典型移步换景顺序,是明显的仿写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景物写自己的游记,表达有序清楚。

又如《开国大典》课文按照典礼的顺序展开叙述,抓住了典礼的隆重盛大喜庆等,突出了场面描写。迁移文本引导学生写了运动会的开幕式,六一儿童节的庆祝会。強调重点突出的场面,而不是面面俱到,什么都要写。

教科书中的课文还有很多的仿写点如首尾呼应,开门见山。承上起下的过渡,详略的安排都是我们在谋篇布局中的仿写点。

依葫芦画瓢最终的目的是不看葫芦而画瓢。利用语文课本中精彩片段的描写,寻找与学生生活的相似处产生共鸣,促使孩子进行练笔,积累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渝中区大坪小学校)

猜你喜欢
外貌细节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奇特的蛇鹫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写好人物外貌
外貌与内在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细节取胜
时尚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