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问题与对策探讨

2020-10-30 10:01卢达兴侯小俊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柳州市高职院校问题

卢达兴 侯小俊

【摘 要】本文针对柳州市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中课程管理规范化不足、课程内容校本化不足、教师队伍专业化不足等问题,提出推进柳州市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途径:深入调研,科学规划,明确建设思路;建立课程群,完善平台系统,理顺建设关系;问题导向,完善培训,夯实建设支持。

【关键词】高职院校 柳州市 创新创业课程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7-0178-03

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提升工程的组成部分,是优化就业管理效能的重要举措,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支撑。伴随着“双创金课”理念的不断深入,创新创业课程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创新就业服务的重要载体。本文以柳州市各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为例,探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完善教学模式,加大改革力度,从而提升创新创业课程建设质量。

一、柳州市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现状

近年来,柳州市各高职院校日益重视创新创业课程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作用,通过整合职业教育课程资源,优化创新创业课程管理效能,立足创新创业课程发展的现实情况,着力推动创新创业课程内涵型建设。相较于其他高职教育发达地区,柳州市各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起步较晚,但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和选修课

调查发现,柳州市各高职院校都开设有创新创业必修课程,并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与学生学习需要,建立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实践的选修课。各校创新创业必修课程(包含创新创业课程、就业指导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均达32学时,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则达到54课时。所使用的教材都是广西教育厅的推荐教材,各高职院校也立足校情实际,编制相应的校本教材,如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编《大学生创业指导》等校本教材。

(二)配备相应师资队伍

柳州各高职院校由相应的创新创业课程指导教师在教务处、通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部门领导下组织相应教学工作。现阶段,由于受师资结构情况影响,柳州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指导教师结构有所不同,总体形成“兼职为主、专职为辅” 的教学模式。

(三)建立课程管理机构

柳州市各高职院校均根据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现实需要,成立课程研发与管理的专门教研室或者创新创业学院。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校外化实践、创业孵化基地、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管理,也由教务处或者专门的就业处承担相应的组织与指导任务。这不仅表明柳州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高职院校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高度重视,而且也使课程管理的组织化、系统化、规范化水平大为提升。

二、柳州市各高職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受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柳州市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也存在一些不足与缺失。

(一)课程管理规范化不足

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是一项专业系统工程,包括课时量、课程内容、实施管理等多个方面。尽管课程建设已经行之有年,然而相较于专业课教学,柳州市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创新创业课程认识存在一定程度的片面化、功利化、碎片化,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管理缺乏更为全面、科学、细致的规划设计、刚性约束与方向指导。相应的课程管理存在一定随意性,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逻辑认识上不到位,对于通识、专业、实践的课程关联与贯通存在缺失,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理论诠释与知识灌输较多,实践体验与项目参与较少,以致创新创业课程的“时效度”难以充分达成。

(二)课程内容校本化不足

柳州市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过程中,没有从当地经济社会现状、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实际、学校办学特点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校本化的研发与再造,课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学习与实践的切身需要,没有构建“意识为先、能力为本”的创新创业课程群,缺乏基于学生意识培养、环境认知、实践操作等方面的专业课程开发,甚至将课程内容简单等同于“双创”教育或者在“就业指导”中增设创业模块,以致创新创业课程成为难以与学校人才培养思路有机融合的“课程拼盘”。

(三)教师队伍专业化不足

创新创业课程开发本质上是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然而,柳州市部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较多的是由其他学科教师或者行政人员兼任,队伍专业化不足,以致对于创新创业课程“教什么、谁来教”的问题上难以做到有效落地。教师队伍专业化不足,影响了学生创业团队的构建、学校孵化基地的建设,不仅在客观上难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参与、模拟实践的机会与平台,而且降低了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的获得感,影响其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推进柳州市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现实途径

(一)深入调研,科学规划,明确建设思路

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是转变就业服务流程,优化就业服务机制的重要举措。从柳州市各高职院校现代职能来看,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必须服务于培育适应柳州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大局。为了使创新创业课程建设能够与柳州市各高职院校的办学使命相契合,发挥人才培养桥头堡的重要作用,就需要对柳州市各高职院校师生工作需要、课程与科研需求、专业发展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形成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客观基础参照。同时,要深入广大师生,听取现实的意见建议,特别是针对前期以及其他地方、柳州市各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共性梳理与深入反思,将相应的改进对策纳入整体建设布局中。以此为基础,注重从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现实背景出发,着眼柳州市各高职院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来予以推动,完善包括设计、实施与维护等方面的总体建设规划,按照个性化、针对化、前沿化、实战化的要求,充分考量当前5G、工业物联网等现实产业发展情况,着眼创新创业课程的能力为本、突出实用、贴近现实等具体特点,从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师资配备、环境支持等方面建立系统性的建设框架与方案,针对通识、专业、实践等不同的课程形态形成整体性的建设思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现实情况充分匹配,强化理论学习、创业实践等方面的有机互动,最大化地发挥其功能实效。同时,在建设过程中,为了最大化地发挥资源效能,实现优势互补,柳州市各高职院校相关院系以及柳州市各高职院校之间可以考虑打破门户之见,做好创新创业课程资源共享,立足自身的办学特色与技术优势,构建校际资源共建平台,加强基于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有效沟通,强化相关建设课题的集体攻关,凝聚集体建设智慧,为拓展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立课程群,完善平台系统,理顺建设关系

在当前产业改革日益深入、人才战略需要逐渐凸显的大背景下,需要提高对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重视程度,强化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着眼柳州市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与学习的现实情况,针对不同专业的需求特点,围绕必修课与选修课等不同模塊,立足学生意识培养、环境认知、实践操作等课程建设基点,深入研究上级关于创新创业课程的政策精神,全面借鉴其他高职院校的建设经验,建立特色化、校本化的创新创业课程群,强化创新创业课程的集成化、互动化、规范化管理。一方面,针对不同年级特点和任务要求,设置阶段式、进阶性的课程内容,如大一开设旨在激发创新创业意识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创新思维训练必修课,大二开设基于流程学习与理论培养的创业基础知识教育,大三开设基于实际创新经验积累的创业基本技能课。另一方面,可以将创新创业课程进行信息化处理,建构网上创新创业课程平台系统,引导学生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课程管理部门、教师、学生各应用主体进行有机互联,明确创新创业课程上下游、主客体的不同任务要求,完成规范与评测标准,对创新创业课程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规范、科学的有效管控。根据创新创业课程的内容特点与具体进程,结合师生的参与情况,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对于课程建设、选择、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动态追踪,通过相应的信息沟通程序与机制,形成相应动态性数据库,进行适时的创新创业课程资源推送,强化资源与数据的共享及使用,满足师生的个性化、全天候的个性需求。

(三)问题导向,完善培训,夯实建设支持

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特别伴随着信息化的推进,智能化、信息化、互联化的程度大幅提升。在此种情况下,由于部分教师对于新形势下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要求的熟知度不足,容易出现理解不准确、落实不到位等情况,以致影响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实际价值。因此,在推进创新创业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做到以下方面。

一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引导。从未来应用的现实需要出发,对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创新创业课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部分障碍进行预判,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各种突发性问题,要在保证政治与信息安全的情况下,引入专业机构进行适时测评,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建议,尽力将各种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将其作为提升问题处理能力的现实契机。

二是完善培训,加大引进。要注重齐头并进,着眼于创新创业课程人才相对匮乏的特点,推进创新创业课程建设,适时加强就业服务人才的充实与培训,不仅要注重专业理论培养,而且要引领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不断总结问题解决经验,提升创新创业课程的应用与驾驭能力。在学校整体条件允许的情况,通过内部调整与外部招聘,扩大专职教师规模,提升兼职教师的层次水平,将学科理论丰富与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优秀人才纳入教师队伍中。

三是强化服务应用,夯实建设支持。在推进创新创业课程建设过程中,要突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应用于人才培养的工作思路。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也应针对具有能力的潜质的学生定向设置选修课。同时,应将课程与思政教育、专业课教师进行横向融合,推进创新创业课程的整合化建设。要在学校现有财力条件下,加大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定向资金支持,对于教师辅导学生参与发明专利、学生参与创业实践给予一定的支持。对于学生参与的社会化实践与团队创业,应加强过程性辅导,及时提供资源、思路、人力等方面的帮助支持,适时为学生构建易于参与、界面友好的互动平台,帮助不同学生进行相应的主题交流,提升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实践性、应用化水平。

总之,针对柳州市各高职院校推进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立足创新创业课程发展的前沿大势,坚持服务学校发展、服务师生需要的工作导向,按照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校本化的“四化”要求,着眼整体科学规划、软硬体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等工作重点,对症下药,全面发展,推动柳州市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在改革创新中加以巩固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卞成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许勋恩.姚静.创业基础[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7.

[3]杨春平.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学生就业分析[J].职教通讯,2011(12).

[4]朱姿诺.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历史、经验与启示[J].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基金项目】2019—2020年度柳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立项课题“柳州市高职院校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践与对策研究”(19DSL39)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卢达兴(1981— ),男,在职研究生学历,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侯小俊(1981— ),男,硕士,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与电子商务创业。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柳州市高职院校问题
柳州市精业机器有限公司
柳州市常见小花紫薇品种的种植、养护
柳州市:坚持问题导向 提高执法成效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