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阐述社会实践活动的功能,针对应用型院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中存在的目标定位不明确、开展渠道缺乏统筹规划、未能建立健全相关的保障机制、未形成有效的评估机制和纪律要求等问题,从目标与内容、途径与方法、保障机制和评价制度四个方面提出基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英语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策略。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 英语应用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7-0143-03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产生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指导实践,而实践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形式之一。在本研究中,社会实践活动指除军事训练、专业(见)实习外的主要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的实践类社会活动。为了促进学生课堂知识的消化和实践应用,许多应用型院校英语专业采用了“课内学习+课外实践”的学习模式,开展越来越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英语使用的场所和机会,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一、社会实践活动的功能
2012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之一,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是社會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根据《意见》,全国大专院校学生应利用课余时间、周末和寒暑假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活动、社区志愿服务、参观学习等,并撰写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活动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思政育人和提升学科实践能力上。与课堂教学方式相比,社会实践活动重在“实践”二字,观摩体会、亲身体验、参与动手等实践方式更生动形象,更深入人心,既是共情而生的各类思政主题和元素天生的培养器皿,也是实现学科理论知识升华成为实践知识的必要帮手。因此,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学思结合、动脑动手,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应用型院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现状
应用型院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形式灵活多样,成果丰硕。当然,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定位不明确。许多学生缺乏来自教师或学校层面对为什么要选择或参与某个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学校不做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定位,学生也不在意参与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选择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
第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渠道缺乏统筹规划。这体现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和学校参与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分类和整理,也没有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本校的实际进行规划。
第三,学校或院系层面对社会实践活动缺乏重视,未能建立健全相关的保障机制,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缺乏支持和保障。
第四,未形成有效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估机制和纪律要求。许多院校以提交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或一份盖了实践单位印章的表格即作为学生实践的证明,并且缺失对调查报告等实践成果(效)的评估和有效利用,不少学生存在抄袭复制网络调查报告的现象。
三、应用型院校基于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策略
(一)抓重点、显特色:形成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应的细化目标与内容
根据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对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应用型院校应结合自身办学实际和人才培养定位确定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要适时调整。英语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必须与应用型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保持一致,实践内容要抓住目标重点和凸显区域特色。以百色学院为例,学校地处广西红色革命根据地和壮族聚居地百色市,当地以农林旅游业为主,有国家发展改革委《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等国家政策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持,长期举办中国—东盟(百色田阳)现代农业展示交易会、乐业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田东芒果文化节、田阳布罗陀文化旅游节等重要活动。基于本地实际和专业发展需求,英语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旨在培养具有百色起义精神的英语知识与职业能力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英语高级应用型人才。根据目标,百色学院英语专业可从立足当地民族服务活动、凸显特色的红色育人活动、对接世界的国际性活动三个方面模块化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三方面内容均要抓住培养英语应用能力的重点,突出当地红色思政元素特色,构建思政实践与专业实践齐头并进的社会实践活动框架。从动态发展的角度,还要考虑进一步形成大学不同阶段、不同等级和侧重点的社会实践目标和内容。
(二)内外结合:实现社会实践活动“引进来”和“走出去”
英语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实质就是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在社会活动中的应用。应用型院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三种途径和方法:一是校本活动,即本校独立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二是“引进来”活动,即邀请社会企事业单位走进校园开展的实践活动;三是“走出去”活动,即学生参与社会企事业单位举办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三种实践活动的开展都不能脱离英语能力应用这个前提,并且要紧紧围绕英语人才培养的目标,充分利用当地校内外各类资源,拓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宽度和广度。以百色学院为例,英语专业最具特色的校本活动是立足当地的民族服务,依托百色学院设立的广西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桂西民族语言文化译介研究基地”,邀请学生参与基地开展的百色少数民族典籍英译和跨文化传播研究工作,参与出版典籍英译书籍,提高学生英译和跨文化传播的能力。在“引进来”活动方面,结合当地实际,和红色旅游单位合作办学,参与红色旅游文本的英译和开展革命旅游胜地英语解说员校内选拔,把英语与思政教育结合,既锻炼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百色起义精神和传承革命先烈的优秀文化传统。百色学院“走出去”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主要是对接世界的国际性服务,如学生参加中国—东盟(百色田阳)现代农业展示交易会、乐业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等国际性活动的英语翻译和外宾接待工作,提升学生英语口语交流和外事接待能力。
(三)全程保障:建立活动前中后互为支撑的社会实践活动保障机制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学校与院系层面做好以下保障措施:
第一,活动前,加强校企联系,建立流畅沟通合作渠道。应用型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已经理念在心并化为行动实践,许多应用型院校引企入校,校企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实际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也离不开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和合作。强调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性,与合作的企事业单位的长期沟通和交流必不可少,一方面可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保持合作的稳定性,形成双方合作长期有效的成果;另一方面可及时获取开展实践活动的资源、资料和变化情况,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如百色学院每年均派学生参加乐业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口语接待和翻译工作,这得益于百色学院与百色市外事办和乐业外事办的有效沟通和合作。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百色学院已形成一套组织学生参与该赛事的工作流程、拥有历年的笔口译资料文本、熟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等,这些为未来的每一次参与打下了经验基础,保证了参与实践的良好效果,也促进了合作的可持续开展。
第二,活动中,加强校内外指导,建立有效咨询、监督和管理渠道。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学校与合作单位两方对学生参与活动进行指导,一方面解决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出现的困难和疑惑,提供咨询问答;另一方面获取学生反馈,实现对学生参与活动情况的实时监督和管理。校外单位指导(联络)工作人员侧重对学生进行适应工作场景的英语应用和交际方面的指导;校内指导(带队)老师侧重对学生英语听、说、译知识运用的指导,同时获取实践活动反馈,以便在今后教学和对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前的培训进行调整,使得教学和培训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校内外指导老师的指导,实现知识的用与学,用中学,学中用,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第三,活动后,加强宣传与激励,建立即时激励、总结提升渠道。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需要围绕参与活动的目标对活动成效进行反思总结,了解自己参与实践活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今后学习过程中扬长补短,完善自身的英语应用能力。对于集体性的大型活动,学校层面应及时开展实践活动宣传,介绍活动开展情况和成果,扩大活动影响面,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实践活动并在今后乐于参与进来。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参与学生一些物质或精神鼓励,肯定他们的付出和努力,激发其持续的参与动力。
(四)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形成全面、有效、可持续的社会实践活动评估制度
评估的目的是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估有利于实现实践活动的预期目标,促进活动良性有序开展。形成全面、有效、可持续的社会实践活动评估制度,需要做到:
第一,保证评估主体的多元性。评估主体应包括活动开展的所有参与方:校内指导(带队)老师、校外合作单位指导(联络)工作人员、学生和参与活动的第三方人员,并应根据实际确定各方评估分值比例和评价标准。
第二,评估内容和评分细则的确定要基于本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评估要有针对性。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目的是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评估的作用在于测评实践活动对于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有效性,不可偏离根本。
第三,采取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式。以过程评估为主,侧重考量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的进步和成长;以结果评估为辅,对参与活动取得的最终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定量评估为主,考量学生实际参与活动各方面表现的等级或分值;以定性评估为辅,收集文字建议和语言评价。
第四,建立可持续的社会实践活动平台评价体系。在一个成体系、分阶段、目标层级明确的社会实践活动平台中,评估应包括学生在不同时间阶段通过实践活动对不同层级目标实现的表现。而这一个动态的过程考核应覆盖学生大学全过程,把考核与分阶段分级的社会实践目标、内容一一对应起来,形成考核评估体系,实现评估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论述应用型院校基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英语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的功能和开展现状,从目标与内容、途径与方法、保障机制和评价制度四个方面提出英语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策略,以为应用型院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李尚凤.论广西应用型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百色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8(1).
[2]黃俊鹏.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构建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6).
[3]张佳.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5(26).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外语专业‘七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17B201)
【作者简介】李尚凤(1985— ),女,汉族,广西玉林人,硕士研究生,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