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蕾
2020年是中欧建交45周年,《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签订是标志性事件之一。《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是近年来中国对外商签订的首个重大、全面、高水平的地理标志双边协定,是整顿商品流通市场的重要举措。对于保障区域品牌基本利益、平衡双边贸易具有重要作用。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障区域品牌基本利益
国家地理标志是产品出自原产地的身份象征,签订地理标志协定是整顿市场的重大措施。如果产品没有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体系,那么其标签标识就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产品本身的属性、成分、含量、原产地等信息难以真实反映,消费者可能会被混淆视听,原产地商家蒙受信誉损失和经济损失。我国的国家地理标志由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农业农村部三个部门审批,是打响区域品牌知名度和信誉度、提升产品附加值、提振消费信心,从而保障市场流通的关键措施。
以全国米业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被纳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盘锦大米为例,其原产地辽宁盘锦地处辽河三角洲核心地带,辽河水灌溉、黑土地滋养。由于河蟹和大米共同生长,原则上盘锦大米是不能打农药的,否则河蟹就活不了,这是盘锦大米绿色有机的根源。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盘锦市稻谷加工厂177家,用于商品流通的盘锦大米每年也不过百万吨,市场供不应求。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重要性体现在三方面:保护数量多、保护商品种类丰富、保护待遇高。《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是中欧双方在互信互认基础上的贸易突破,在国内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中欧班列货运物流稳步增长的当下,此项协定相当于中欧双方在货物贸易过程中对商品品质品牌的背书。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通过公司权利保护保障生产经营者的基本利益,并强化农产品地理起源和传统专业知识相关的独特特征,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规范的主要是中欧农产品流通,通过制度规范来保护农业生产者的尊严和声誉,提高双方农业技术的价值,有望为农业生产者打开增值空间。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对平衡双边贸易具有重大作用
上半年中欧农产品贸易总值逆势增长,在疫情逐渐得到控制、防疫物资紧缺程度有所缓和的当下,此次协定的签署可谓是中欧农产品贸易的曙光。
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中欧双边农产品贸易额达到143.9亿美元,较2019年上半年增长12.8%。其中,中国向欧盟出口农产品38.3亿美元,较2019年上半年下降14.9%;中国从欧盟进口农产品105.6亿美元,同比增长27.8%。欧盟内,中国农产品出口前五名分别是德国、荷兰、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合计占据中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总值的74.4%;中国农产品进口前五名分别是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和丹麦,合计占据中国进口欧盟农产品总值的82.4%。
由此看出,中国从欧盟进口农产品的需求依然旺盛,但中国对欧盟出口农产品的情况却不太乐观。《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对中国农产品品质提升和品牌保护起到重要作用,有望逐步平衡中欧农产品进出口。
中欧农产品贸易产品集中度较高,《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商品种类丰富,有望提升欧盟对国产品牌的认知度,更多种类的农产品有望走向欧盟市场。从具体的产品来看,上半年,中国对欧盟出口的前五大农产品分别是鱼类、蔬菜、肠衣、坚果、食用籽油,出口额合计16.8亿美元,占据中国向欧盟出口农产品总值的43.9%;中国从欧盟进口的前五大农产品分别是生猪产品、乳品、酒精及酒类、小麦产品和麻类产品,进口额合计82.8亿美元,占据中国从欧盟进口农产品进口总值的78.5%。
目前,国内各地已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体系的新鲜水果、调味品也能走向欧盟市场,此项协定对于帮助国内区域地理品牌拓展欧盟市场起到重要作用。
品牌保护对双边贸易的影响体现在四方面
国际层面来看,《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有利于维护中欧双方在国际贸易中的形象。不同于直接采购协议,《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有助于提升双方消费者的认知度和接纳度,在扩大贸易总量的同时,从品质源头和品牌保护的角度维护中欧商品的美誉度和正常的市场流通秩序,从而维护中欧双方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国家层面来看,在疫情阴霾逐渐退散、国家提出“双循环”战略的综合背景下,该协定落地标志着外贸的“拨云见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高规格、保护范围的全面性、保护力度之大、保护待遇之高都预示着中欧贸易将迎来新局面。一方面解决信息不对称,满足国内消费者对欧盟商品的需求,不是狭义的高端商品,保护范围将再次扩大。另一方面将国内区域地理标志商品推向欧盟市场。目前欧盟对华进口农产品集中度偏高,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欧盟消费者对国内商品的需求单一、固有印象或认知不足。
市场层面来看,《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本质就是双方对国家地理标志商品的共同保护,是杜绝“黑色经济”、维护市场秩序的措施。长久以来,商品流通的难题之一就是假冒伪劣盛行擾乱市场秩序,破坏供应链,受损的是链条上所有的市场参与者,最终伤害的是整个社会民生。《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体现出中欧双方整顿商品流通市场的长期持续努力,纳入协定的商品在双方市场均受法律保护。
企业层面来看,《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的是产业链、供应链中所有的参与者。以该协定保护面最广的农产品为例,农户、农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经销商、超市、消费者均受益于协定对商品的品牌保护。当商品进入对方市场,有国家地理标志的商品相较于其他商品而言多了一层制度保护,是让消费者消除后顾之忧的保障,同时保障生产经营者的利益。
(作者系中国经济信息社分析师)
法国欢迎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
日前,法国驻华大使馆发布消息称,《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是欧盟与中国之间就此类议题签署的第一份大规模的双边协定,该协定将保障法国农产品出口商的重要商业渠道,特别是葡萄酒和烈酒出口商。该协定的签署是法国大力支持的欧盟全面战略的一部分,旨在推进欧盟地理标志保护的标准。
该协定一经欧洲议会批准生效,将为涉及葡萄酒、烈酒及农产品的100种欧洲地理标志和100种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提供保护。26种法国地理标志产品将从中受益,其中包括多个在中国久负盛名的产品。相关法国地理标志将受到的保障包括:保护地理标志名称的中文译名和音译名;拒绝第三方将受保护的地理标志名称注册为商标;自动驳回篡改该协定中包含的地理标志名称的商标申请,包括提及上述地理标志。
法国驻华大使馆消息称,欧盟拥有世界上最臻于完善的地理标志体系,法国希望该协定能够深化中国与欧盟之间的知识共享,并将在中国进行地理标志保护管理机构重组的背景下,帮助中国巩固和协调有关地理标志的立法。法国将与其欧洲伙伴国家共同致力于该协定的贯彻落实,以确保法国地理标志在中国得到有效保护,打击假冒伪劣和不当的商标注册。该协定的签署是法国为促进欧中贸易投资关系目标中的重要部分,包括贸易开放、更好的中国市场准入、享有公平竞争与互利互惠的条件。
法国农业与食品部部长朱利安·德诺尔芒迪表示:“欧盟与中国签订的这份双边协定具有历史意义。地理标志让农业生产者和葡萄种植者对他们的劳动感到自豪,并赋予其声誉,该协定在保护地理标志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我们专业技能的价值。”法国欧洲与外交部部长下属主管外贸事务的部长级代表弗兰克·里耶斯特指出:“与世界上第二大贸易国签署这项协定是认可我们的地理标志保护体系的重要一步。在追求货真价实与产品质量的中国市场里,该协定的签署将满足实际需求,同时也为我们的农产品出口商带来附加值。这是在互利互惠以及加强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权益的基础上深化与中国经济关系的里程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