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秋
9月中下旬,我国自贸区又增新军:北京、安徽和湖南自贸区获批。这是我国自2013年开展自贸区建设以来的第六轮自贸区扩军,目前全国已有21个自贸区,迄今为止完成了260项制度创新,并向全国复制推广。
自贸区是我国迄今为止在国际贸易领域对最新贸易现象和最新贸易规则以及监管进行的重要探索。在最新批准的3个自贸区当中,北京自贸区承担的是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其中包括数字金融、物流、文化等领域;湖南自贸区重点集中在高端制造业、信息技术、医药生物和农业科技等领域;安徽自贸区的功能重点则集中在先进数字技术研发、应用以及材料科学等基础技术领域。在运营监管等领域,3个自贸区都承担了转变政府职能、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改善营销环境等相关领域的探索。
这是一场全新的经济领域转型探索实验。在过去数年中,国际贸易因为单边主义盛行、中美贸易战和民粹主义等结构性因素,不仅缺乏增长动力,而且越来越有向区域化自贸协定转化的趋势。区域化自贸协定在投资和贸易标准方面比此前WTO的设定有所提高,并致力于解决最近十多年来国际贸易投资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如数字经济的崛起带来的知识产权、数字跨境数据流动和数字税收等,在补贴和劳工权益上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国际贸易的下行。4月份世界贸易组织预测今年国际贸易将减少13%-32%。如何通过签署区域经济合作协议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这也成为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尽管进入下半年以来中国外贸出口形势不断好转,但如果遭遇国际需求端不旺——以最近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欧洲的第二轮暴发来看,这种可能性始终存在,我们应该如何保持国际贸易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自贸区的设立,为我国进一步深化贸易投资领域改革提供了机遇。自贸区内部进行的各种改革,包括数据流动和数据监管,趋向于“三零”(零关税、零壁垒和零補贴)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在金融领域引入数字货币的尝试和投融资便利化尝试,将会对全国的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政策形成重要参考。同时,21个自贸区的设立将会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具有强大的周边辐射力,能够带动周边配套产业和服务的增长和发展,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最重要的是,自贸区为我国贸易投资和制造业与国际接轨提供了方便。未来我国如果要加入各种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协定,或者与发达国家签署双边投资协定及自贸协定,自贸区的营商环境、开放程度以及监管和法治程度,将决定我国在谈判桌上能否占据有利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