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秋文,田烨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骨二科,江西南昌330006)
粉碎性桡骨头骨折是肘关节常见的骨折类型,发病率较高,占肘关节骨折的1/3,其多由外伤导致,治疗难度较大〔1〕。桡骨头切除术是临床以往治疗粉碎性桡骨头骨折的常用方式,但肘关节的解剖结构较为特殊,术后易导致关节力学传导异常,加大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严重影响手术效果〔2〕。人工桡骨头置换术可重建肘关节的稳定性,避免肘外翻、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3〕。但关于二者治疗粉碎性骨折疗效对比的相关报道较少。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粉碎性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在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就诊的60例粉碎性桡骨头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30例。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9~42岁,平均年龄(35.23±3.48)岁;左侧14例,右侧16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7例,摔伤13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0~43岁,平均年龄(35.46±3.38)岁;左侧18例,右侧12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7例,摔伤13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纳入标准:①经X线检查确诊;②具有手术指征;③Mason分类Ⅲ型及以上骨折。(2)排除标准:①病理性骨折;②伴有精神疾病;③心、脑、肾严重障碍。
1.3.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桡骨头切除术:全麻后患者取平卧位,患肢绑止血带,在Kocker入路,旋前前臂,将桡骨头充分显露,取出骨折碎片,在环状韧带近端对桡骨颈进行修整,使其平整,体外对桡骨头进行拼接,无骨块残留后,对周围部分软组织进行分离,使其覆盖桡骨颈残端,缝合。放止血带,电凝止血,肘关节稳定后,冲洗,缝合。
1.3.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人工桡骨头置换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取平卧位,作Kocher切口在肘关节后外侧,旋前前臂,自肱骨外上踝作切口,经肘肌与尺侧腕伸肌之间延伸,将肘外侧关节囊切开,显露桡骨头,并将桡骨头及部分桡骨颈切除,扩髓,置入假体试模,对假体的匹配程度进行测试,伸直位假体的头部与肱骨小头之间保持2 mm间距。对肘关节进行屈伸、外翻,确认无外翻松弛,对髓腔进行冲洗,将骨水泥注入,插入人工桡骨头假体,加压直到假体柄至骨水泥固化,对环状韧带及关节囊进行修补,放置引流管,缝合。
(1)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时肘关节功能,采用Broberg-Morrey 评分〔4〕,包括力量、稳定性、疼痛、运动,总分100分,95~100分为优,80~94分为良,60~79分为可,0~59分为差。(2)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时影像学参数,拍摄X线片,测量屈肘、伸肘、前臂旋转度数,桡骨近端移位距离、提携角增加度数。(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感染、愈合延迟、关节僵硬、异位骨化。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术后Broberg-Morrey评分优良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术后伸肘、提携角增加度数、桡骨近端移位距离均比对照组低,屈肘、前臂旋转度数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影像学参数对比(±s)
表2 两组影像学参数对比(±s)
组别 屈肘(°)伸肘(°)前臂旋转(°)桡骨近端移位距离(mm)提携角增加(°)对照组(n=30)129.78±2.36 15.53±6.42 127.68±6.47 2.07±0.52 8.65±2.22观察组(n=30)132.68±2.35 10.54±2.38 131.53±4.45 0.20±0.08 0.93±0.45 t 4.769 3.992 2.685 19.478 18.667 P 0.000 0.000 0.009 0.000 0.000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对比〔n(%)〕
桡骨头骨折通常移位较小,但多数粉碎性桡骨头骨折多伴有肘关节或腕关节周围损伤,多导致肘关节不稳定,在此种情况下,桡骨头成为关节稳定的重要装置〔5〕。粉碎性桡骨头骨折难以牢靠固定,临床可选择桡骨头切除术或人工桡骨头置换术治疗〔6〕。其中在骨间膜及内侧结构完整的情况下进行桡骨头切除术是可行的,且其操作较为简单,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切除桡骨头,可破坏肘关节完整结构,并将外侧柱稳定的支撑结构点切除,增加术后异位骨化、疼痛、创伤性关节炎等发生风险〔7-8〕。同时一旦切除后,无法进行挽救,限制其临床应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Broberg-Morrey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伸肘度数、提携角增加度数、桡骨近端移位距离均低于对照组,前臂旋转、屈肘度数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表明人工桡骨头置换术可提升粉碎性桡骨头骨折患者肘关节功能,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分析原因为,人工桡骨头置换术,可重建肘关节的稳定性,将肘关节的完整性予以保持,恢复生物力学,使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在将桡骨切除后,桡骨干容易上移,而采用人工桡骨头置换术以正常的桡骨长度为基础,避免因缺失导致桡骨干上移,且对桡骨头骨垢生长有效避免,进而避免桡骨上移及肘外翻;在将桡骨切除后,需固定1~2周,对肘关节的正常运动造成影响,而在患者的骨折不伴有韧带损伤的情况下,采用人工桡骨头置换术第2d即可进行功能锻炼,利于对肘关节的功能进行有效保护〔9〕。虽然人工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较好,但同时在术中应注意保持前臂旋前,使桡骨神经深支移出视野;对骨折区应进行多次反复冲洗,并对碎骨块进行详细检查,避免异位固化机关节周围组织粘连的发生,对肘关节功能造成影响〔10〕。对假体的高度测量应准确,且截骨宁少勿多,便于进一步调整,确保肱尺关节无半脱位;且假体颈成角需与解剖成角一致,即前倾与外倾。在术后应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合理的锻炼,对肌腱、肌肉萎缩有效预防,使关节僵硬发生减少,提升患者的肘关节功能。
综上所述,人工桡骨头置换术对粉碎性桡骨头骨折患者的效果较好,有效改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