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涛 常维巍
[摘要]文章在分析高职院校教学组织的职能、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教学组织构建路径:构建开放性高职院校教学组织;构建扁平化高职院校教学组织;构建“五位一体”的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组织;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学组织,旨在提升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学组织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教学组织;高职院校;开放性;扁平化;五位一体
[作者简介]杨洪涛(1980- ),男,山东潍坊人,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副教授;常维巍(1985- ),女,山东潍坊人,潍坊护理职业学院,讲师。(山东 潍坊 2625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潍坊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潍社科学术委发〔2020〕4号)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20-0064-04
一、高职院校教学组织的职能分析
教学组织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落实教育功能为重点,在院校资源背景下,以科学高效、开发协调为目标,服务教育教学的系列机构。教学组织有狭义与广义之分,本文教学组织指校内教学组织。
1.决策职能。高职院校各级教学组织需要对教学进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改革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决策。培养方案的制订、培养过程的实施、教育教学的改进、师资力量的配置、教学条件的改善等,均需相应组织来进行安排部署。学校、教务处、系(院)、教研室的职责清单及决策机制是决策科学的前提。笔者综合调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各级管理职能需要校级教学组织根据国家教育方针,结合本院办学条件进行决策;整体教学计划实施、督导、评估、协调等需要教务处进行统筹;系部教学组织要根据专业特点及部门资源等实际状况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要安排好教研室教师课程任务、教学组织形式、实验实训课程授课方式,以保证课程高效实施。决策职能明确的原则是:既要保证教学正确的方向、稳定与有序进行,又要保证课堂、实验、实训、见习的及时有效融合,最终使得每位教师充满热情、发挥特长,最大程度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规划职能。规划职能包括科学的蓝图与缜密的计划,这是有效教学的保障。科学的蓝图是在目前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改革、教材体系建设、师资水平提升、教学手段改进、教学环境改善、教学方法改进、校企有效协同等进行整体规划。缜密的计划是为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对教学任务分解、教学进度、教学手段、教学活动等做出缜密安排,为阶段性的工作提供具体依据。教学组织的规划职能与职责紧密关联,要求既要周密稳定,又要灵活高效。
3.督导职能。督导是对教学全程的检查、监督和指导,涵盖“督教”“督学”“督管”。督导职能要实现“把握状态、控制过程、反馈信息、咨询决策”的目标。从系统论看,教学组织的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系统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才能保障督导职能的有效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组织的督导职能具体体现在: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指导;对教学运行和教学管理中的某一项工作、某一个问题、某一个环节进行专项检查、调研、评价和指导;教学和学习过程的监控;信息的收集与反馈;起到“参谋”和“智囊”的作用,为决策及学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需要强调的是,教学组织的督导职能不是简单地检查“迟到、早退”,而是“有理、有据、有情”地在更高水平上督查、引导。这个“理”更多的是“教育科学”之理,这个“据”更多的是“规划、计划”之据,这个“情”更多的是对教育的“虔敬”之情。
4.教师发展职能。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不仅包含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也包含教师的自由全面发展,两者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任何教学工作都是依靠教师完成的,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学,教学是相长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组织助力教师发展是教学组织内在属性和本质要求,也是开展工作的核心,这要求教学组织要做到“思想性”与“实践性”的高度统一。教学组织的价值取向、文化底蕴、决策机制、人文管理、活动自由等要领先于一般工作组织。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落实“教师发展职能”的组织机构主要有“独立实体组织机构”、多部门组织参与、挂靠某一组织部门的“虚体组织机构”等,表现为行政组织、学术研究组织、协会组织等形式。一般通过教师教学培训、教师发展研究、教师教学服务、教学示范与推广等,实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提高管理效率、推动校际交流、建立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为教师发展提供现实条件支持等目标。2018年,《中共中央國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经过5年左右努力,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健全,职业发展通道比较畅通,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普遍建立,待遇提升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目标。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的建立及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类型的确立,要求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组织的教师发展职能。
二、高职院校教学组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院校章程及配套制度建设落实不到位。章程是院校制度的核心。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以规范、指导高等学校章程建设。高职院校目前基本形成了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在这个制度体系里对组织架构、办学原则、决策程序等做了明确规定,这是依法治校的基础。但转型中的高职院校的“法治”特征不够彰显,人治高于法治的情况较多存在,表现为:章程要求设置的组织机构尚未设立,或者设立但并不合乎程序,或者设立而不能有效行使职能;“学术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等教学相关组织未能有效行使服务教学、指导教学的职能;教学中的行政化倾向严重,院校章程及配套制度没有落实到教学组织建设和教学管理过程中。究其原因,这是“规范意识”的匮乏,既有历史的逻辑,又有“教育作为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的现实逻辑,既有“关键规范”的薄弱,又有“外围规范”的缺失,相信随着职业教育法的形成及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入,会逐步改进。
2.“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压抑活力。目前,高等职业教学管理组织系统基本为:院(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工作;分管教学的副院(校)长协助院(校)长主持教学工作;教学工作委员会在院长领导下研究和决定教学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教务处是教学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系级组织是教学管理机构的基本单位;教研室按计划组织实施教学。这样形成的“金字塔”式管理,体现了“科层制”特征,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不能有效统一,多数教师不能有效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压抑了一线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活力的释放。
实验实训教学也面临同样的“金字塔”式管理:院(校)长全面负责教学;副院长协助院(校)长主持教学工作;某些院校设院(校)级实验实训中心统筹实验实训室建设和使用管理;系级组织是实验室建设和课程开设的主要实施机构;教研室按计划实施教学。在这种“金字塔”式管理和多级行政干预下,一线教师不能有效参与实验室建设及实验实训课进程。
实习教学管理也存在“实习就业处”“院系组织”“专业教学组织”职责不清的问题,导致有专业背景及行业人脉基础的专任教师积极性不高、参与度缺失。如何保证行政管理既不缺位,又不越位,如何解决教师行政身份与学术身份的关系,成为破解“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弊端的关键。
3.教学组织不能有效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办学模式,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组织设计未能有效体现这一模式要求。虽然多数高职院校成立了“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系(院)层面成立了有企业方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但多为“虚体组织结构”,有效体制未能确立,导致合作利益契合点不明,兼职教师待遇无保障,“教师、教材、教法”不能与行业对接,企业方动力不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流于形式。2019年,《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对“加强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建设分层分类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推进以双师素质为导向的新教师准入制度改革”“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保障措施”等做出了全面部署。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组织单薄的教学职能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需要与企业合作、与技术创新结合,实现共同育人。高职院校教学组织系统亟待改革,教学组织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特征需要凸显。
4.基层教学组织弱化。基层教学组织是指教研室(组)等系级以下教学组织,是教学活动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实施单位。目前,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存在教学管理职能弱化,甚至职责不清的情况,导致教学管理僵化,教学改革乏力,未能展现实施教学的“锄头”功能。这有基层教学组织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及时的原因,因此需要制度建设与完善的过程。经历了教研室(組)等基层教学组织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地位逐步边缘化,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重新提出“完善教研室”。基层教学组织从“任务目标”与“学科目标”的建立,到“服务、监督、协调”职能的平衡,及组织成员学术与行政身份关系,都需理顺与明确。
高职院校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要具有教学管理的相应职能,使其能根据课程及专业教学需要主导安排实验、实训、认识实习与跟岗实习,能根据教学需要对本教研室教师灵活安排授课。
三、高职院校教学组织构建路径
1.构建开放性高职院校教学组织。职业教育具有“开放性”。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需要开放性教学组织。开放性教学组织需要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教育资源实现校内与社会、行业的交流畅通和有效整合,这不仅需要政府、社会的支持,也需要学校力量的推动。当今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推动“校企协同”,作为办学主体的院校更要及时研究政策,形成制度,落实责任。形成开放性组织的关键是人力资源的流动性,人力资源流动的背后是教育资源的有序优化整合,有序整合的基石是“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取向。
制度是教学组织开放的保障。教学组织的开放要在“院校章程”以及国家一系列文件的指导与引领下,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缜密安排部署。开放的教学组织需要强有力的教学驾驭能力和组织能力,将教学组织的外延拓展到一个行业“职教集团”范围是当今推动教学组织有效开放的一个现实途径。
2.构建扁平化高职院校教学组织。规范意识的确立,保障一线教师权益是构建扁平化教学组织的前提。当今高职院校“金字塔”式教学管理结构阻碍了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成长。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组织扁平化提供了有效支撑。教学组织扁平化的实质是一线教学情况与各级教学组织信息及反馈的准确与快捷,这不仅需要有效的信息传递平台,更需要人员位置的“首尾相顾”。处理好教师的学术与行政身份是实现教学组织扁平化的有效途径,部分系(院)以上教学组织副职在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兼任管理岗位是实现教学组织扁平化的有效经验。这种“双岗双责”不仅便于统筹安排,也保障了管理重心的下移。
3.构建“五位一体”的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组织。依据新时代职业教育类型的特征与要求,构建“五位一体”的基层教学组织。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区域性”的特征,以及“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要求,这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学活动需要多因素参与,要求基层教学组织具有复合职能。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现实需要构建“五位一体”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议在教研室“安排教学任务”职能的基础上,以教研室师资为依托,融合研究所、实验(训)室、工作室、教师发展中心资源用于教学,实施对人才的复合型培养。这种“五位一体”的复合型教研室是在新的历史情况下对教学组织的有机构建。
4.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学组织。双主体设计高职院校教学组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需要组织保障,教学组织的设计需要“产教融合”设置、“校企合作”安排。学校与企业在“理事会”框架下,统筹设计是当下现实途径。
高职院校教学组织构成需涵盖教育价值观统摄下的学校与企业人员。教学组织的制度设计要在专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发展视域下进行,组织内人员组成涉及院校与企业不同法人实体。教学组织需鲜明体现“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职能。建议在基层教学组织内设置院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别,由部分专任教师兼任企业兼职教师组别的教学秘书,服务教学材料的梳理、完善及一线岗位技术技能要求向课程教学的转化,使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属性在教学组织各方面得以彰显。
总之,工作目标的实现,组织落实是第一位的。事业的发展与组织的变革相辅相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教学组织的构建息息相关,教学组织的重构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夏杨福.重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微观教学组织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189-194.
[2]洪志忠.高校教研组的历史与意义[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5(6):78-84.
[3]秦德剑.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基层组织设置探析[J].民营科技,2012(12):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