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系统模型下的社会创新设计研究

2020-10-28 08:42袁文浩
设计 2020年19期
关键词:可持续性设计研究创新设计

袁文浩

摘要:探究活力系统模型对社会创新设计的指导意义并分析活力系统模型下影响社会创新设计活力的因素,提出对于社会创新设计思考。通过阐述和利用活力系统模型的具体指导内涵和内在发展路径,对不同类型的案例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总结出活力系统模型对社会创新设计的指导意义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活力系统模型可以为社会创新设计的组织者指出了方向与路径,也为今后社会创新设计活力的判断和可持续性提供了依据和参考思路。

关键词:社会创新设计;活力系统模型;可持续性;创新设计;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0)10-0152-03

Abstract:To explore the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the dynamic system model for social innovation design and analyze the factors in?uencing the dynamic of socialinnovation design under the dynamic system model.by elaborating and utilizing the speci?c guiding connotation and internal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dynamic system model,the author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different types of cases,summarized the guiding signi?cance of the dynamic system model to social innovation design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the dynamic system model can point out the direction and path for the organizer of social innovative design,and provide a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judgment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e dynamic of social innovative design in the future.

Keywords:Social innovation design Dynamic system model Sustainability Innovative design Design research

引言

目前关于社会创新设计有两种说法,一种是IDEO公司提出的,关于了为了社会而创新的设计,其强调的是设计的公益属性,另一种是由Ezio Manzini提出的一切引导人们朝着可持续的目标进行的活动,本文讨论的是后者。国外学者Armstrong等人强调了需要研究社会创新设计如何“轻松地拥抱风险”,同时“保持问责和管理风险”。[1]在描述社会创新项目的未来时,Murray,Caulier-Grice和Mulgan将风险描述为社会创新的一个必要但又具有挑战性的方面,需要通过与合作伙伴共享和以合理的可靠性为目标来管理,不然可能会造成大众参与度低下,专业设计与大众设计互斥性的问题,以及效率问题和效益问题导致组织的生存问题等。

活力系统模型是由著名的管理学家StaVord Bill于1950年创立,其创立之初是从组织如何应对组织所处环境及其内在状态变化的角度来指导组织模型的设计与改造。所以基于此,本文力图用活力系统模型分析设计的变化及社会创新设计的不同类型,探究其可持续性,尝试让更多的人更好地理解社会创新设计的内容和形式。

一、社会创新设计与活力系统模型

(一)社会创新设计概念

1971年维克多·帕帕纳克出版了《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一书,首次提出了设计师的对于社会的责任,提出了对于设计的批判并且强调了工业社会设计师的种种不符合环境持续发展的行为,从此“可持续”的概念就深深印在了设计的领域里,从反对无节制的消费和无视环境问题到如今更关注将现有可用的资源的重组,人选择可持续的生活方式的可能性越来越大,2015年,联合国发布了17项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是在帮助人们朝着更好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社会创新设计正是基于此来背景而产生,笔者认为,从“设计”的属性来看,“社会创新设计”体现了其可持续的核心,同时“社会创新设计”也是“设计”的终极目标,强调构建一个可持续型的高度连接性的世界。设计活动之于社会创新是相互的,设计在社会创新语境下进行创新,社会创新需要设计的创造性推进。[2]意大利社会创新学家埃佐·曼奇尼认为社会创新是专业设计为了激活、维持和引导社会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所能实施的一切活动。[3]社会创新设计打破了人们之间的界限,给大众更多的话语权,将问题相关的人群创造性的连接起来,将其视为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是一种创新的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也是构建未来社会的一种方式。社会创新设计强调的是变革与互通,所以与社会创新相关的设计项目往往支持那些长期基于社会责任的从设计传统中延续出来的具有潜在的大规模社会变革的可能性项目,其与强调以盈利或效率为重点的创新不同,与其相结合的设计项目也可能寻求潜在的破坏性替代方案,致力于将社会关系、可持续性和社区知识置于抽象的资本主义收益和利润之上。这可以包括“与利益相关者建立长期关系,以創建网络,从而产生设计机会的过程而不是重新设计现有的产品或服务。”[4]社会创新设计不同于工业革命阶段衍生出来的设计的地方在于其强调的是个人和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社会群体必须发挥作用,个人、家庭和社区都必须积极地以协作方式参与其中。

(二)活力系统模型

活力系统模型基本理论的核心就是关注组织如何应对环境的动态的各种不确定的变化,进而如何产生有效的反应,达成“多样性平衡”。其中“活力”意味着组织在应对环境的变化通过自己的对抗或者适应保持动态平衡。[5]Stafford Beer认为,任何一个有活力有效率的组织,在结构上必须具有两大层次的系统,一是基层运作系统,二是上层管理系统,其有五个子系统分别对应战略革新、学习、运营管理、内外协调和资源交互能力维度组成的五个维度的动态能力。后有学者基于此,提出了组织要想在复杂动态的环境保持活力各维度间的关系与发展路径,如图1所示。在发展过程中,战略革新能力承当动态能力活力系统的最关键环节,是整个活力系统能够在更高一层级的系统中凸显作用的核心。组织的决策过程需要从不断变革的环境出发,将组织内业务运作与执行的信息和组织所处全局环境的新知识、新经验有机融合,这样才成为使组织与不确定性环境达成多样性均衡,进而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动态能力活力系统这一内在关系和发展路径,也将为组织在思考如何提升整体动态能力的过程中提供有益的借鉴[6]。

二、社会创新设计案例的活力系统模型分析

管理学者和企业关注该模型下的企业的经济上的活力和效率,在社会创新设计领域关注的实施组织的活力则更多地体现在不同的协同者的配合下,设计发挥的作用以及组织之间稳定性和“破坏力”。在传统的设计领域,设计师在一个组织或者企业中,扮演的往往是充当第一生产力的基层系统,仅仅需要关注的产品本身,不需要考虑资源的优化与调配。这是很久以来,以制造为基础的产业范式将产品设计的边界限制在以产品计划与设计部门的管理为主要职能的“设计管理”层级上了。[7] 而在社会创新设计的领域,设计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基层运作系统,设计也相应的从“生产者”变成一个“活动家”,设计同时需具备“生产能力”、“协调能力”与“运营能力”。这是一种融合的趋势,设计从边缘转移到核心,并别致力于可持续的能力发展,也是社会创新设计区别于商业设计的地方。如图2所示。这种趋势在社会创新设计中尤其明显,也是证明了社会创新领域是设计的沃土,设计的价值和意义及未来的项目更多将会通过社会创新项目来传递。下面将根据设计在社会创新中发挥的作用做具体的社会创新设计的分类。

从国内外的实践案例来看,笔者尝试将社会创新活动,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高校专业设计引导的社会创新设计,第二种是企业引导的社会创新设计,第三种是民众草根组织自发组织的社会创新设计,这三种类型既是发展类型也可能是不同组织的不同发展阶段,存在阶段性交叉的现象。如图3是一些笔者针对不同的社会创新设计收集得一些例子。活力系统模型下组织动态能力的内在发展路径我们可知,组织内部的活力受运营管理能力,内外协调能力,资源交互能力,战略革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五个维度的能力的影响。

第一种是专业设计(高校)引导的社会创新设计,主要是由高校或者其联合企业发掘引导的社会创新设计项目,其旨在通过一些活动,发起一些设计挑战,通过提供工具包和技能的方式来尝试与参与者一起解决一些社区问题或者其他更大的社会问题,参与者可能是不同领域的人员,这种情况下,设计专业的人作为项目运营的主导,提供愿景,通过一些具体的问题和定义挑战将参与者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行社会创新设计。从活力系统模型来看,由于其发生在比较小的社群内,相对来说,但是其组成的结构较为单一,弹性比较大,内部可以建立的联系性更强,内部协调能力较强,可以在信息交流上更为有效,在应对外部的变化上反应更快,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同时,由于其相对封闭,且非常受控于资金的来源问题,应对风险能力就比较弱,资源交互能力较弱,因此其战略的革新能力也会受到很大的牵制。但是这种小型的社会创新活动,更多的具有公益和教育的性质,承担着不可持续的风险,缺少对应外部信息的即使收集的组织能力和反馈能力,其设计方法,包括如何感知环境和对行为的诠释中,都受到短期主义的影响,不具备宏观的整体的战略导致其结果往往会显得比较活力持久性不够,缺乏对设计实践、平等主义价值观和对潜力文化敏感的导向和讨论。

第二种是专业设计(企业)引导的社会创新设计,主要是由企业牵引,尝试将一些具有发展前景的可持續理念落地,建立起创新的经济模式和组织模式,从一开始就启动协作的设计,从愿景出发,拉动潜在的参与者,从而达到公益或者商业,甚至可以是共益的目的。目前从事社会创新的共益企业也越来越多,这是一种新型的用商业的手段企图最大化地引导大家参与到社会改变里的一种经济形态,笔者认为这也是未来社会创新在商业领域的一种全新的形态,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捐助和慈善的阶段,而是需要去做与专业技能匹配的事情,这样才能更好地创新社会的合作模型。例如出现于英国的“关爱圈“,它是由设计公司Participle发起的,创造了一个有能力也愿意互相帮助、互相照料的同伴“圈”,在这样的一个模式下,对关爱圈设想认同的公共和个体参与者、当地社团、志愿者,以及老人们,从自身不同的立场,投身于这个圈中。[6]从活力系统模型来看,这样的社会创新项目因为牵扯到多方合作者,在运营层面上往往是公私合营,在具体的操作实施上又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合作者,因此本身具有较强的组织活力,同时也需要较强战略变革能力以及融入到更大的公共服务生态系统中的远见。同时也由于其利益相关方之多,容易造成较差的协调能力,例如在关爱圈的例子中,部分城市组织机构在失去一些扩大基金的来源之后就停止了服务。

第三种是自发组织形成的社会创新设计,其协同组织主要是由大众根据自身需求,自发的建立联系,为了达到某一目的逐渐形成系统的有规律的活动,尝试用合作或者共同运营的方式来建立一种有利于经济,文化和人文的活动,在这些创新中有部分是纯粹的公益性质的,另外,有一部分可以让社会利益和商业利益得以实现。这种自发性的社会创新设计更具有本土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其内部连接强度紧密,由于其自发性,有共同遵循的目标和愿景,内部活力较强,具有高度的积极性,因此往往具有较强的内外协调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例如,中国柳州爱农会,是由柳州市区附近的农民与柳州市民共同创立的民间机构,其成立之初是基于柳州普通市民无法购买到安全无添加的食物,而市区附近的农村确保持了传统的农耕但销售不出去的现状,导致了市民和农民无意中将社区支持农业与社会企业联系到了一起,大获成功,并形成了稳固的关系,其目前依然保持着保守的发展模式,依据城市定购的需求来决定参与的农民的数量,并依此在柳州开了一家土生良品饭店。其带了具有活力的创新的经济模式,不同于普通的商业创新,也不是技术创新,而是一个社会结果优于经济结果的罕见非政府组织(NGO)。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发组织形成的社会创新设计,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资源交互能力,因为具有很大的战略革新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环境的变化造成的威胁,但是这种自发性的社会创新设计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而且具有地域性,设计师需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去吸收学习和探讨其活动偶然性发生的条件和因素,从而更好地复制和增强扩大其的影响力,其需要在更大的网络中与其他组织活动保持互动连接同时不丢失其本身的地域性的资源交互能力。

猜你喜欢
可持续性设计研究创新设计
北京冬奥会的“六有”可持续性管理经验
企业可持续性的表征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咨询和建议委员会成立
保护与发展:民族村寨活化的空间途径
能力本位视角下的高职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校园中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家用水汽治疗仪的设计与实现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函数的教学设计研究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