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锋
(一)长善救失
《礼记·学记》中有言“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也就是说作为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优点与缺点,并在此基础上发挥优点、纠正各自缺点,针对学习者的不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式。“长善救失”的教育思想与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观点存在较多的相同之处,同样主张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施以最恰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需要考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理解能力、认同程度等多方面因素,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订传统文化渗透的目标、内容、方法,以此达到传统文化有效渗透的预期目标。
(二)循序渐进
孟子认为学习方法贵在循序渐进,孔子也曾表示教学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掌握循循善诱的方法,《礼记·学记》中记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意思是如果教师不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会让教育陷入混乱的境地,不仅不会起到好的效果,还会增加教师的教学难度。自新课改以来“循序渐进”这一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关注。初中语文教师在传统文化渗透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简后繁的过程中,让传统文化的渗透顺其自然。
(三)学思并重
在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习得的传统文化大多源于教师的讲述,教师在一篇文章内容讲解分析之后,会将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直接灌输给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过程,虽然记住了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但是难以达到真正体会与感悟的效果。坚持“学思并重”原则,通过问题启发的方式引领学生对问题的深度思考,以问题为驱动产生求知的动机,在问题的反复思考中达到“学”与“思”的融合,深化学生对于语文知识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一)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教材,以教材内容作为传统文化渗透的立足点,通过课本内涵的挖掘、内容的多角度解读,渗透价值观、道德品质等,促进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
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的教学中,可以从作者对于黄河母亲的赞颂之情,引导学生挖掘出《黄河颂》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最后一课》的教学中渗透对于母语的珍惜、对于祖国的热情与不舍;在《土地的誓言》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精神以及自强不息的高尚情操。挖掘教材内容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让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变得自然,实现知识与文化共发展。
(二)借助古诗词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一种特殊的经典文学体裁,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借助古诗词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认知的广度,提升传统文化渗透的效果。对于初中生而言,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如何理解、领会诗词意境是一难题,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古诗,别出心裁地品古诗,在“读”与“品”中实现与作者情感的互动,领会到古诗词中所传承的传统文化。
如在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播放尤静波所演唱的同名歌曲《水调歌头》,为学生营造具有诗词意境的学习环境,在优美乐曲的带领下有感情地朗读,边朗读边揣摩诗词语言。在古诗词朗读的学习环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习小组,小组中一人朗读古诗词,其他人担任评委,轮流转换角色。通过对朗读者的语调、姿态、情感评价,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诗词意境,体会到苏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乐观的生活态度,受到作者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染,实现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
(三)设置传统文化專题教学活动
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诸多传统文化因素,由于传统文化在教材内容中过于分散,学生虽然在每一篇课文、每一首古诗词阅读中都可以或多或少地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但是这种传统文化的渗透难以形成系统。对此,教师应注重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专题活动,以传统文化中的某一元素作为专题,让初中生对于传统文化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如在讲述民族气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引用“不食嗟来之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等千古名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的铿锵民族气节。又如在培养学生拼搏精神的专题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分析“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从这些名句中关注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会做人的准则,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树立不断向前、不畏艰险的坚强信念。
(四)在多彩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需要教师不断优化传统文化渗透的形式,以多样化的、趣味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独特的热情,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实践活动中拉近师生、生生关系,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更好交流。
如教师可以在升旗仪式、办手抄报、辩论赛的活动组织中,以传统文化为主题,让学生在知识类实践活动中激发对祖国的热情。其次,教师可以在各个节日中渗透传统文化,如清明节扫墓的习俗,表达的是对于亲人的思念、感恩之情等。此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历史遗迹,讲述历史故事,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内心的触动。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在名著名篇的阅读中拓宽学生的视野。如适合七年级学生阅读的《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适合八年级学生阅读的《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适合九年级学生阅读的《儒林外史》《学记》等,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需要有效的实施方法。以传统文化的渗透,促进初中生对中华优秀文化了解程度的加深,以语文课程为平台,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新坝初级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