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象练笔

2020-10-27 10:16沈小秋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大道理意象种子

沈小秋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曾提出:“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就说明写作时,要有深刻、鲜明的立意,作品要能激发读者的思考,才是一篇有水平的作品。对于作文的深刻立意,在高年级的教学中,应着力进行培养,推动学生的思维层次和作文质量更上一层楼。

一、借助文本虚词,引导意象练笔

化实为虚针对的是写话题材里一些关键词的理解。在我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里,很多实词都有它表现虚的意义的一面,往往这层含义更值得我们关注和思索。所以对于写话而言,理解好词语的虚的意义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师恩难忘》一课后,一位教师对学生的写话练习提出了要求:请结合“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说说你的理解。一般而言很多学生都会回答要感谢老师,但当追问其原因时,却不得而知。于是,我把“种子”一词圈了出来,让学生就此进行讨论。根据生活经验,种子在被种下之后,人们要不断地劳作,才能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而文中所提到的“文学的种子”,种在了“我那幼小的心田里”,那么“我”会怎么样呢?我提示学生,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当代作家,然后让他们再对这句话的深意进行思考。学生在对“种子”的虚义有所了解后,自然就把握住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写话练习的成果也更有可读性。

像這里“种子”一样能化实为虚的词有很多。比如“路”可以表示人的选择、创造以及人生道路等;“灯”可以表示一种希望、光明,或者给人安全感和幸福感等。引导学生开展化实为虚的写话练习,有利于学生在写作时形成深刻立意,使所写的作文让读者耳目一新。

二、借助文本“小材”,引导意象练笔

对小学生写作来说,要想描写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来展现大道理,难度是很大的。他们可以选取一些小的事情,正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往往在一些小事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大道理。有时候取一些“小材”,其道理反而更能震撼人心。所以对于讲道理的写话训练,可以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而在写的时候则抓住一小点展开。

例如,《滴水穿石的启示》的课后习题,让学生结合个人感悟写一篇读后感,对此我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来展开写作。学生根据自己日常的生活经验,从自己所经历的小事里提炼出了很有意义的大道理来: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这样才能把我们的美好愿望付诸实践。通过这样的写作方式,使得作文更加形象和具体,而不是简单的、毫无对象的空谈,这种具有实际意义的文章才能激发读者对此展开深入的思考。

三、激活阅读思维,引导意象练笔

即使是阅读同一篇文章,或者回答同一个问题,由于回答者的个人阅历和思考的角度的差别,其答案都会有所不同。这就如同我们常说的:在一千个读者眼里,就能出现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多角度地对问题展开思考,才能使我们的写话练习获得更有效的成果。在日常的教学里,对于学生的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我都非常重视,因为注重思维的培养才能在写作时,把作文的立意完成得更有深度,更有特色。

例如,在对《诺贝尔》一文展开教学时,在课堂上有学生无意间提出了“失败”一词,于是我让学生把自己遇到过的失败和有关看法写下来和大家交流。有的学生认为,失败不值一提,也有学生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不经历风雨,怎会有彩虹!最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题目——《为失败唱赞歌》,让他们就此写一段话。学生经过逆向思维,对“失败”产生了新的认识,增强了立意的深刻性,赋予了写话训练更大的意义。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意象练笔十分重要,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城西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大道理意象种子
桃种子
争吵时,收起你的大道理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