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
《七颗钻石》是一篇儿童喜欢并乐于阅读的美丽童话。执教这课时,我从教学内容、语文活动、课堂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自主学习的尝试,围绕“水罐”,紧扣“神奇”,通过“观、读、品、讲、写”的实践活动,可谓是真正找到了“教学的水罐”。
观,用眼睛看,是直观感受。课前通过一段一分多钟的微视频,创设学习童话的小情境场,让学生感受童话神奇的魔力。
师:上课前给大家带来一个微视频,请看——
(播放视频)
师:看完了,怎么样?采访一下你们的感受。
(学生之间交流,说说自己感受到的最神奇的地方,对接下来的课堂充满期待)
师:这就是童话的魔力。
一个小小的剪辑视频,时间不长,却拉近了学生和陌生文本之间的联系,将学生的感官调动起来。
读,是大略地读。课堂阅读,是一种“专业”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专业”的读。我在朗读板块中设计两个层次的读:一是读准故事;二是读好故事。
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童话故事。它又有什么神奇之处呢?…………
师:大家读得有滋有味,请生个别读。
(强调干涸、干枯、焦渴的音,借助文本和图片理解)
师:旱灾在课文中是怎么写的?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图片理解旱灾)
(师范读第二段)
师:看,奇迹发生了吧,一个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哎,空罐子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一下子有水了。
(通过教师朗读,感知故事内容的神奇)
师:可以学着用这样的语调自己接着往下读,哎,又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呢?边读边用笔画一画相关的语句。
故事学生在第一次通读时就能够读懂,但需要关注的是对旱灾场景的理解。因此第一层次读需要引导学生将词语归类理解;第二层次教师范读,抓住“神奇”一词,引导学生读出故事的神奇味道。
品,是走进文本,体会语言特点后,探寻人物形象的过程,也是找寻故事发生一系列“神奇”背后的东西。
师:瞧,水罐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圈一圈。…………
师:孩子们,从空罐到有水,真的是有人施魔法吗?…………
师:接下来每一次的變化又是为什么?根据圈画的句子,用一个简洁的词概括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大组汇报交流,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师:你们说得真好,看着黑板上这张图,如果让你在中间写一个词或一个字,想写什么?理由是什么?
学生静静思考后,纷纷交流,相互评价,让我们感受到课堂是信息流动非常好的情境和场域,整个课堂是融洽的,是和谐的。
讲,是学生对故事渐入佳境后,用自己丰富的语言,升华对故事的感受。在前面阅读的基础上,我给孩子们自主选择的权利,用喜欢的方式把故事讲生动。
师:故事是用来讲的,给大家自主选择的机会,用两种方式讲一讲这个故事。大家可以看着板书,用几句话简单地讲一讲这个故事;或者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处神奇,给大家讲讲。
(第一种方式的讲引导学生利用黑板板书,感受故事结构,讲完整;第二种方式的讲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文字的美,加入想象,讲生动)
水到渠成的板书,恰当的教学情境,合适的教学手段,正是我们给孩子搭建的支架,这样,课堂所独有的语文味道就浓了。
写,是学生真正读懂故事生成自己的体悟,又突破原有的“神奇”,展现课堂上自我生长的过程。一节课是完整的,一个故事也是完整的,于是课堂最后的环节,有了这样的设计。
师:刚刚我们读了童话,说了童话,讲了童话,现在我们也来编一编童话。很多童话都是因为有善,因为有爱而发生了奇迹。哎,你瞧,当水罐里涌出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时,大地又会发生怎样的奇迹呢?
师:发挥你大胆而合理的想象,接着往下编一编吧。
(水罐里涌出巨大水流时,在清流的滋润下草儿绿了,花儿开了,村庄里的人们欢呼起来了,母亲喝了小姑娘递过来的水,病竟奇迹般地好了……)
抓住“神奇”二字,让学生想象水罐流出水流时,大地又会发生怎样的奇迹?在笔尖沙沙声中让孩子们进行童话编写,这样学习童话的课堂才是完满的。
自主学习给予孩子更多自主空间。《七颗钻石》教学紧扣“神奇”,发挥童话文本教学价值,既有效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童话类文本的能力,实现为言语智能而教的本质,更能让孩子在课堂上追寻到成长的生命感。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