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大琴
项目化学习是指学生围绕一定的富有挑战性的项目主题,在精心设计任务与活动的基础上,进行较长时间的开放性探究。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运用项目化学习,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让学生的阅读从零碎走向融通,从机械走向灵动,从浅表走向深层,从虚假走向真实,从而能真正催生学生的深度阅读。项目化学习,能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素养。
过去,我们对整本书阅读的理解是狭隘的,即认为“整本书阅读”就是学生读“整本书”“读一本完整的书”。在引入项目化学习之后,我们对整本书阅读有了全新的认知。整本书阅读不仅仅是“一本书的阅读”,而应当是基于多重文本视角的群书阅读,是一种结构化、系统化的阅读。
以五年级的整本书阅读《水浒传》为例。过去,我们就是简单地让学生阅读施耐庵的《水浒传》。由于关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我们往往会推荐阅读的版本,比如让学生阅读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水浒传》,这样便于教师讲解,从中搜寻到知识考点。其潜在的阅读思路是应试化的,其着眼点就是让学生识记书中的人名、故事、绰号等等。有的时候,教师还会让学生制作人物卡片、撰写人物故事等。学生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往往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引入“《水浒传》的文化”项目化学习之后,我们既让学生阅读单文本,也就是让学生阅读指定作者信息、出版社的版本,也让学生阅读其他版本的书籍,同时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不仅如此,我们还让学生阅读介绍、评价施耐庵的书籍,形成“施耐庵简介”,让学生阅读“鲁迅评价《水浒传》”“金圣叹点评《水浒传》”等内容,从中获得对水浒传的多重认知。这样的整本书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本书阅读,因为这样的整本书阅读牵涉到多部著作、多篇文章、多种体裁的多元化呈现。通过这样的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整本书阅读,能真正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整本书阅读,是学生开展深度的整本书阅读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有学生还借助现代网络,下载了多种多样的资料。这些资料,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认知,激发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动力,从而不断优化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品质。项目化学习,能延伸学生整本书阅读的长度,增强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厚度,拓展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宽度。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整本书阅读存在着认知误区,即整本书阅读就是读本学科的一本书或者多本书。这样的认识,导致我们在实践上往往囿于单学科视角。基于项目化学习,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要敞开学科视界,推进跨学科阅读、跨界阅读。这样的阅读,才能真正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延伸学生阅读的多种可能。
基于项目化的学习视角,整本书阅读不是零碎的,而应当是多学科的整合、融合,甚至是跨界的整合、融合。当下,学科的分离似乎能够让我们以更为专业的态度、方法去进行研究,但也带来了不必要的疏离。比如小学四年级阶段,我们曾推荐学生阅读一部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如果学生仅仅囿于语文的视界,是不能深刻理解这部科学性与幻想性相结合的小说的。而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视角,学生就需要融合数学、科学、人文等在内的多学科交叉阅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活学生的阅读潜质,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要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将如数学(比如各种数据的大小等)、科学(比如各种海底动物等)、人文(比如作品表现的人类认识和驾驭海洋的信心,作品展示的人类意志的坚韧和勇敢)、军事(比如各种导弹等)等的阅读体会、心得整合起来,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视角,学科壁垒需要打破,学科的边界需要消弭,学科的关节需要打通,学科的视域需要融合。正是通过这样跨学科、跨边界的阅读,学生的阅读选择力、辨识力才会增强。
超越单一学科的整本书阅读,不仅关注学科内容的差异性,也关注学科内容的相通性、选择性。跨学科、跨边界的阅读不再是语文单一学科的阅读,而更是多学科、超学科的综合性阅读。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整本书阅读,揭示的不是单一文本的单一意义、固定意义,而是获得了更为多元的主观性意义,即基于读者视界的意义。
过去,我们对于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是比较肤浅、单一的,就是给学生进行机械的、枯燥的讲解。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视野,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可以借助现代多重媒体。比如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媒介,下载多个应用程序,让学生获得多维度的影像印象。项目化学习,超越了单一的文本,而具体表现为影像、话剧、听书等,让整本书阅读形成多媒介视角。这样的多媒介视角,能促进学生对书籍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作品意蕴等多重层面的深刻理解。
比如五年级学生整本书阅读《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大块头”的著作,尤其是阅读《红楼梦》这样一部深奥的书,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视角,教师可以先旁敲侧击,引导学生看影视剧,比如观看《三国演义》《红楼梦》电视剧,从而形成感性认知。影视阅读,能够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对整本书的故事内容有一个较为初步、感性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书籍。由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是比较肤浅的,因此,在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引导学生观看《周汝昌说红楼》《红楼梦中的诗词》等书籍。通过这些对《三国演义》《红楼梦》的评析、评讲,学生对《三国演义》《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渐渐登堂入室,开始理解了它们的深刻的内蕴。在这样的多媒介支撑下,有学生成为“三国迷”“红楼迷”,开始醉心于《三国演义》《红楼梦》的文本阅读,尤其重视原初版本的选择。比如有学生开始整本书阅读《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有学生开始阅读《毛批三国演义》等书籍。通过这样的多媒体支撑,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抵达了一种新的境界。
立足于项目化学习,整本书阅读能够实现课内外、学科之间以及多重媒体之间的互动、对话。如此,整本书阅读获得了一种深度、广度和效度。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消极意义上的读者,而是一个积极的、能动的意义领悟者、建构者。学生感受、体验到整本书阅读的乐趣、意义,获得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作者简介:江苏省海安市白甸镇瓦甸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