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市井公共设施设计研究

2020-10-27 09:35洪歆慧胡婷婷
设计 2020年17期
关键词:市井公共设施相关者

洪歆慧 胡婷婷

摘要:聚焦特定市井空間下人们依靠生活经验或者个体需求对公共设施功能的改造现象,建立对公共设施项目的新设计思维。通过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居民需求满足下的行为活动与环境的矛盾,全面识别市井空间行为下公共设施的利益相关者们的需求本质以及现象背后的价值。对市井公共空间下公共设施进行评价,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设计启示。以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分析有助于设计师对公共设施系统性的思考与改良。

关键词:市井空间 利益相关者 公共设施 地域文化 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 09-0158-03

引言

城市的面貌发展是最为直观的城市化进程的表达,而在一处处高楼崛起的新城市之中,最真实的城市生活文化脉络却留在深处的市井中,人们是这个空间的主体,他们的生活方式是这个文化的表现形式,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捕捉市井人们的生活方式对市井公共设施的改造和作用,提出有助于市井空间改造的策略与建议。

一、市井公共设施的概述

(一)市井空间的定义

市井一词在我国最早提及于春秋战国的《国语,齐语》原指街市或市场,严格划分区域经营商业活动,具有“面朝后市”的布局特点。随着经济的逐步繁荣发展,市井突破围墙界限,中出现居商一体新局面。朱维吉的对中国传统街区界定中分为三个部分:市——交易,井—居住,井台——交往;相对应的市井空间形态就是:市——商铺的街道,井——点状或线状分布的生活空间,井台—有围合限定的开放公共空间。结合市井的发展历程和特征,“市井空间”就是满足市井居民进行衣食住行、商业贸易、休闲娱乐活动的集合区域,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和地域特色的空间形态。被现代网民追捧为最接地气的人间烟火处[1-3]

(二)市井公共设施的特点

公共设施是指政府为市民提供各类公共开放的服务性产品,可分为基础设施和附属设施[4]。公共设施的研究实质上是以居民日常生活空间为研究范围,从街道居民的人口结构特征、日常生活需求、出行距离与时间、生活方式等方面解析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配置与管理的系统性框架[5]。区别于城市公园或者盈利性公共设施,市井公共设施服务人群以所在地居民为主,多为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服务于生活和商业,目的是维护良好市井空间秩序和营造更合理的生活需求,市井空间内的基础设施是政府公益性提供的最基本便于居民公平使用的设施,其具有基础性,公益性,公平性;而随着市井的社会特点被大众挖掘,被誉为人间烟火的净土成为当下热点旅游打卡地,市井公共附属设施的受众人群不仅限于当地居民,也拓展包括游客人群。市井空间的附属设施需求逐渐增加,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变化同样也促进城市公共设施的创新[6]。其规划朝着个性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公共设施成为市井空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市井公共设施的现状

我国当前的市井住宅陈旧,用地面积紧张且空间布局传统;公共服务尚存规模不足,早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单一并且配套尚有不足,后期增设操作困难;服务品质低配、质量参差不齐、发展不均衡,市井的某些类别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严重滞后,一些设施已经过时或被市场运作的类似商业设施取代,在长时间的生活场景中存在功能边界模糊化等弊端。这些场所留下了一些可调整的空间成为了优化公共服务的机会。

二、厦门百家村公共设施调研案例分析

(一)环境分析

百家村,是位于厦门中心的老城区,毗邻中山路,由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修建中山公园,政府将百余家安置于此。百家村是前庭后厝的房屋结构,房子之间距离相近,均匀排列这个珍藏在现代商圈背后的市井街巷与现代都市繁华商业圈形成强烈对比反映出老厦门的文化缩影,在百家村可以看见厦门特色的市井味道。

(二)公共设施的现状

百家村居住形态和市井空间已经很完善,内有市场外有公园,但是市井空间中建筑密集以及市井公共设施相对老旧,尚未得到城市化进程的改造。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配套设施依旧基于当初规划的标准,难以进行弹性的增加。市井生活的环境与设施逐渐与人们的生活需求之间产生矛盾,居民为了快速适应这样的变化寻找现有环境以匹配某一生活需要,公共空间的基础设施成为居民解决需求的选择。在百家村随处可见的现象是健身器材晾晒衣物被子,依靠树梢挂拖把在电线上晾晒衣物等。通过用户访谈得知住在一楼以上的住户称自己也知道晾晒在电线上是非常不安全的,但是由于没有更合适的位置,楼房也没有阳台,条件限制下导致晾晒在电线上,在走访的过程中也有部分居民并没有将衣物晾晒在电线上,而是选择一处有镂空护栏上晾晒。在市井环境下,人们对于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不尽相同。同样还有一些市民在自家门前破旧的公共路锥再利用,用来晾晒拖把,成为普遍现象(如图1)。

(三)用户与公共设施之间的行为分析

在百家村的调查走访中了解到居民选择以最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策略匹配可以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市井空间的制约性使得当地居民利用生活经验自行对于环境的某一区域进行改造,依据自身需求对于基础公共设施进行利用,从而在公共设施发挥本身功能的前提下产生新的功能。同时,所处环境下用户需求的相似性使市井智慧可以被容纳在市井环境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的需求在满足基本的生理、安全需求之后倾向归属感、被尊重感与自我实现感等高级需求过渡[6]。当下市井公共空间下居民行为具有自主性、普遍性和易发性。

三、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市民行为对公共设施的影响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概述

近年来国内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多立足于项目管理的领域,目前在设计研究中的应用较少。在国际上,利益相关者理论已成为非常流行的分析工具[8]。利益相关者的定义一直处在探索讨论的阶段,但是其较为全面的分析方法可以借鉴于系统设计的研究中。Freeman将利益相关者分成广义和狭义的概述,广义的利益相关者所指“影响一个组织目标实现,或者是在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9]狭义的利益相关者则是指“企业为了稳定发展所依靠的个人和组织”。当前被采用的比较多的一种界定方法,即RK Mitchell提出的按照合法性、权利性和紧迫性对利益进行区分的评分法[10]。公共设施具有系统性将会考虑到使用的大众,管理的组织,维护的人员,探究市井智慧的产生与影响可以基于利用相关者来展开分析。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影响公共设施的积极性存在一定差异。本文通过这个界定方法来识别市井生活下的公共设施利益相关者。

(二)市井公共設施设计的利益相关者识别

文章以市井基础公共设施为分析对象,利用鉴弗里曼利益相关者概念,本研究中主要利益相关者主体识别如下(见图2):政府、开发单位、公众、设计单位。①确定相关利益者,即政府、开发单位。②预期相关利益者,即居民、社区居委会。⑧潜在相关利益者,即设计单位、环保部门和维修管理方。

如图示确定利益关系的政府相关部门和开发单位与潜在利益相关者之间有强联系性,其表现在政府作为顶层构架者对潜在利益相关者提出要求和分配任务,二者目标明确;而作为公共设施的使用体验方预期利益相关者与其余二者之前呈现弱联系的状态,在百家村建设规划之初,政府处在指导城市规划建设的层面。在相关部门对于百家村建设实施中,由于市民和社区未参与设计规划之中以至于仅作为被动接受公共服务的—方,预期利益相关者的群众通常只能在公共设施建设完毕之后提出意见,这使得用户需求的不到充分挖掘和重视,恶化了公共设施系统中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氛围,不信任和质疑的态度往往是公共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基调。同时预期利益相关者中的游客关系弱于所在居民与社区,但已经对新纳入的群体进行考虑。这些传统的城市发展规划方式使得在社区环境建成之后出现各样的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

(三)利益相关者下对公共设施改造行为的评价

明确环境_人_公共设施三者在公共系统中所起到的作用为评价标准,围绕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由以上案例得出,市井智慧评价的方法应考虑:

以确定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诉求考虑市井公共设施中居民的改造行为是否对具有管理身份的政府、维护机构增加管理、维护成本,上文提及的电线晾衣行为长期磨擦导致电线外皮磨损可能造成电线短路失火。虽然满足自生需求但严重影响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以潜在相关利益者的权利诉求判断公共设施是否被适用合理的范围和边界之内,在合理范围之内为居民提供服务;

预期利益相关者行为在公共设施系统运转之中起到推动作用或是阻碍作用。

考虑利益相关者对公共设施的观感、支持水平、环境评价均具有能动性且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之中,因此凭借以上原则对市井居民进行系统全面分析,才能明确公共使用方式限定合理的使用范畴[11]。因此,对于市井智慧行为的评价应基于环境系统的协调运转和利益相关者网络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作为首要因素,辩证、系统地进行分析。同样作为预期利益相关者,社区居委会应该参与社区治理格局中,对居民的行为进行引导和制约。因此社区居委会需要有科学规范的运作机制和清晰的组织章程。但是目前百家村内地方社区委员会普遍面临没有完整的管理机制。未能有效组织公共设施维护策略的实施,所以当地人民没有融入市井空间优化,公共设施维护的行列中。

四、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以公共座椅为例的优化策略

以百家村为例,市井环境中街道公共设施的现状和居民自发对公共设施的无序性行为,从服务设计的视角看利益相关者不只是层级,还包括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百家村富有老厦门本真的生活文化,成为厦门的一张名片,空间价值的提升使得设计公共设施时要平衡居民的实用需求和营造区域化形象,这包括环卫、城管、市政等等都会介入,就有了关系的错综复杂,和利益调和的策略需求。要求设计师以利益相关者为理论基础探究:人一环境一公共设施各要素间的联系。

(一)挖掘根本需求,让用户参与设计

传统自上而下的决策设计与城市用户的需求之前产生矛盾,由于顶层管理决策的指导,直接影响设计单位的需求收集,缺乏与居民足够的沟通,真正的使用者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设计者和架构者必须从居民的角度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并制订一个灵活的系统。这一领域的专家在社区模式的创新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是能长期留在社区,充分分析社区情况,走访社区居民,开展各种调研活动捕捉需求,经过更新审核,同时在实践中落实措施,不断完善事业单位运行机制。使得设计决策之前充分理解和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让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参与设计,帮助设计者产出更多设计方案提供更多有效的解决途径。

以深度访谈的形式挖掘预期利益相关者主导行为的方式与根本需求。以公共座椅设计为例,百家村的居民相互之间关系友好,通过观察法发现几乎每个下午居民自带小凳子在某户人家的外面谈天说地,一坐就是—下午,而就在居住区外的公园并不是居民们的选择。因此,百家村原著居民的真实需求是社会交往诉求,尤其是百家村较为固定的人口结构,这里的父老乡亲彼此熟悉,他们之间的交往黏性更强,在日常的生活习惯中聊天喝茶是常态的一种活动。基于居民的社会交往行为,在公共设施设计中需要考虑公共设施的合理位置、体现的交互形式和功能是否在此地域满足用户社会交往需求。在架构层面应该以社区调研的形式收集需求,访谈用户对于建设的建议和想法,这也是平衡以往公共设施规划的主观导向性的一种方式。以掌握用户真实需求为目的公共设施才能融入在当地居民生活方式中,发挥最合理的作用从而避免市民的改造和破坏行为。而对于关系较弱的游客用户来说,公共设施的作用是否与当地居民有何差异点与相同点,是指导满足多样化需求公共座椅的有效途径。

(二)考量环境要素,建设兼容性公共设施

当下我国的市井空间为综合性空间,建立历史较久,内部环境杂乱,这使得对于公共设施的改造具有一定是局限性,潜在相关利益者的设计单位、环保部门和维修管理方,需更加注重公共设施的位置合理性。设计师只有充分了解所处的周围环境,如商铺分布、住宅生活区、文物保护区等,保障公共设施兼容性和公共设施的可维护性。公共座椅在市井空间的位置的选择除了参考用户的行为动线以外,考虑当地百家村的空间资源整合。百家村当地土地资源有限,不建议依托扩大用地规模来建设公共设施。基于以上分析建议公共设施的兼容性应该满足一以下条件:一是地域的合理选择实现市井空间内公共设施空间分布的公平性,保障不同人群层次的平等,共享使用条件;二是设计师还要充分考虑市井社区的公共设施位置对用户使用中的影响,例如受天气气候影响下的空间位置选择,以此考量设施形式以及放置的位置,满足用户遮阳、避雨等需求;三是预防公共资源充裕时向非公共服务设施的转化,以维护公共设施的供给平衡,为公共设施配置的调整留有空间和灵活性。

(三)明确公共设施使用方式,降低维护成本

这个部分考量潜在利益相关者权益,设计前期对于“不合理”市井行为进行考量,在进行审慎的调研中不仅了解用户的需求,也应当了解用户错误的公共设施改造现象,以安全性为基础考量标准,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以设计手法对产品不正确的使用方式增加障碍,避免影响产品正确用途的发挥,百家村由于居民年龄结构偏大,且生活环境约束性小。基层社区应该发挥引导和制约作用,社区有必要对他们行为进行地干预与监督,避免或降低其由于不恰当的方式操作公共设施所引发的安全隐患问题。以社区为基本网络,维护市井公共设施使用和管理。实行街道(社区)负责制管理,街道(社区)参与公共设施布局方案优化和项目验收[12]。而设计师在公共设施设计中需考虑正常使方式和功能保障的前提下,将公共座椅的限制性纳入设计范畴,使得其公共设施可以预防用户对于设施的挪动或者改造。

(四)体现文化特征,展现城市内涵

公共设施是存在一个空间内具有特定功能的民生设施,不能以孤立的单一化存在而是需要能够融入所在空间,设计与整体环境相融合,将单一的设施设计与市井空间的地域文化和城市风格保持一致。城市中的公共设施必须符合其地域文化,匹配该地区建筑风格。公共设施既是功能与美学载体,也是城市文化象征。不同城市的公共设施应尽可能反映城市之间的文化差异。例如在公共座椅上的设计规划中应及时与政府部门沟通,满足确定性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准确表达城市的文化符号,体现老厦门的城市文化,表达闽南地区的文化符号,打造出具有艺术性的公共设施。良好的传达当地文化特征的公共设施更加能够使得居民、游客等预期利益相关者产生价值认同,同样也是市井环境下最能够无声宣传当地特色的一张名片。

总结

当前公共设施的设计对于利益相关者考量的全面性尚有缺失,仍停留在指定人群使用或主观计划用户使用场景的阶段,而忽略了环境背景下预期利益相关者的真实需求,加速了现有公共设施对于文化、环境、社会、用户领域之间自然关系系统考量的缺失。通过对百家村市井空间公共设施的实地研究,深入对环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以及环境中复杂的利益相关者关系进行了梳理,从用户对公共设施的各式利用方式进行溯源和归纳。以此为鉴,为设计师的实践工作提出建议,以挖掘根本需求、考量环境要素、明确公共设施使用方式、体现文化特征等动作为设计师和公共设施利益相关者之间提出要求。使得从规划一设计一建设一使用一管理整个系统性被优化重视,为特定环境中的公共设施设计提供更多调研的切入点及更为系统性地观察方式。.

参考文献

[1]侯凯.天津南市地区市井空间及市井文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0

[2]朱维吉.市井文化下的中国传统街区[J]山西建筑,2010,36 (06):37-39.

[3]羅凯丹.外憎B强扰动下传统市井空间居民地方感研究——以西安市回坊为例[D]陕西:西北大学,2019.

[4]刘笑瀚,孙毅等.城市公共设施设计[M]版本(第—版可省略)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 02-03

[5]姜丽,于洋.生活性街道公共设施优化设计策略研究[J]包装工程,2020,41 (12):341-346

[6]马杰,吴祐昕.基于社会属性的现代城市公共设施创新设计方法[J]设计,2015 (05):100-102

[7]尹志雯.旧城居住环境的“有机更新”[J]设计,2019,32 (01):151-155

[8]张晓丽,尹贻林.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项目需求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16 (05):27-32

[9]林曦.弗里曼利益相关者理论评述[J]商业研究2010,400 (8):66 - 70

[10]尹贻林,胡杰.基于利益相关者核心价值分析的公共项目成功标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 (05):149-155

[11]潘长学,杨祥祥,邵健伟.公共设施设计的服务标准化维度[J]设计,2017 (16):112-114

[12]陈敦鹏,李蓓蓓.蔡志敏转型发展期公共设施规划标准研究[J]规划师,2013,29 (06):52-56

猜你喜欢
市井公共设施相关者
市井生活是一首诗
市井有趣
圩角老街印象
引导性设计在公共设施领域的应用研究
在广藏市场,看首尔市井生活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一路惊喜
公共设施区位规划及相关研究述评
商业模式设计:从共生体出发
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