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人们下最终结论,其55%来自对说话者举止的判断,即说话者看起来想要表达一层什么意思,也就是通过视觉判断;结论的38%来自说话人的语气、语调、音量等;只有7%的信息来自说话人的词句和讲话内容。也就是说,倾听者做出的结论,其中93%来自说话者怎么说,而不是说什么。
活跃指数
让我们从那55%开始,这是人际交流中的视觉可见部分。如果你的说服对象坐着而你站着,你也应坐下来。如果他们站着而你坐着,你要么选择站起来,要么给他们提供椅子。如果他们交叉双腿而你抱着胳膊,你就是在传递一个接近他们的信号。你可以观察他们的身体语言,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活跃指数不同是这样一个概念:一些人是天生的交际家,十分活跃,善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例如,有些人说话时会配合手势,但是,其他人只会用嘴。库克船长使用整个身体来强调每一个单词;而无论是听到或说起什么,斯波克先生都会用一边的眉毛参与其中。如果你的说服对象是一个活跃的交流者,那在你和他的沟通中,你至少得体现出一定的活跃性。如果对方并非特别活跃而你却是,那你就需要控制自己的行为。毕竟,对那些不活跃的交流者,当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对方手、胳膊和面部表情时,他们就很难听清楚对方在说什么。
我们的面部表情传达着丰富多彩的信息,而不可避免的是,有些人并没有领会我们的意思,使我们很失望。
有没有向一个人微笑,而对方并没有用微笑回应你的时候,还记得你的反应吗?很可能,你觉得有一些不愉快:“我再也不向他们微笑了。”
有时候,你正处于痛苦之中,而有人却站在旁边咧着嘴哈哈大笑。重要的是,如果你笑了而别人没有笑,你又想具备足够的说服力,你就要从脸上抹去那种傻瓜般的笑容。这样,一个亲近信号就传递出来了。如果你的一天过得很不轻松,但你的说服对象并非这样,你至少要解释一下你的举止,这样,对方就不会认为你是针对他们的。你可以说:“抱歉,我今天糟糕透了。”那么,你的严肃凝重的表情,就不会影响其他人听你说话,因为他们理解你的难处。
协调暗示
聆听者作出结论的38%来自语速和音量,现在,我们来了解其中的奥妙。有些人讲话快,有些人讲话则慢腾腾的。“我不得不重复几次,这样对方才能听懂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你就会发现自己讲快了。如果你不希望答案是“再说一次”,你就不得不降低语速。当你说话的时候,如果人们开始嘀咕,或者悄悄离开房间,你就知道自己说的时间太长。说话快的人经常粗鲁地对待说话慢的,因为在前者看来,后者用这么多时间来结束自己的讲话是很没礼貌的。前者甚至会在白纸上写字去帮助后者,这样,他们就能尽快重新去做自己的事情。
注意对方说话的语速,然后调整自己的,以便让两者尽量接近,这很重要。你必须得像其他人一样讲得那么快或那么慢吗?不用。但是,你应该减少这种差别,并传递表示亲近的相似信号。
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别人距离你很近,你依旧还在高呼:“你好。”声音如此大,以至于在回答之前,你不得不把手指塞在耳朵眼,并且嚷道:“耳膜壞了,所以现在不好。”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环境嘈杂,而你正费劲儿地从别人的低声细语中听取信息,你大声说:“什么?”他们也和蔼小声地重复一遍。于是你想,他们为什么不能提高声音回答你呢?其实,你需要协调。这意味着,有时你不得不用喃喃细语回话。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一件有趣的事发生了。他们就会问你:“什么?我听不清。”这就是你想协调的暗示。然后他们说:“我知道,在这里我听你说话也有困难。”这时,他们已经完全了解自己的问题,并自动地开始提高声音,以便你能听清楚。
这就是协调的力量。协调教给你一种行为学的方法,以增加合作和信任。而所有需要你做的,只是重视与你交流的那个人,并向他们传递一些表达亲近意思的相似信号。这样,他们就会知道,你是和他们站在一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