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岩
摘要:在现代教育体制下,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共识,而高中化学教师也应该尽量让学生经历化学知识的生成过程,由此改善学生的化学学习行为。为此,高中化学教师则可组织丰富的小组合作教学活动。本文将从科学分层,组建学习小组;合理分工,实现合作探究;即时评价,培养合作意识三个角度来分析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組合作学习活动,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高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组织程序
在过去,高中化学教师也会时不时在课堂上组织生生互动活动,但是通常是让学生与前后左右的同伴临时合作,使其分析某个题目的解题方法。这就存在诸多弊端,比如小组内部的成员并不一定存在互补互助关系,各个小组的整体化学认知水平并不平均等等,且由于并不十分重视小组合作成果展示环节,导致学生也并不热衷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对此,高中化学教师便要及时组织丰富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且要认真分析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与组织程序,避免过去的生生互动低效行为,以便及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使其渐渐把握住化学学习的主动权。
一、科学分层,组建学习小组
落实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第一步便是要组建学习小组,确保组内成员存在互助关系,且组际之间也能实现公平竞争。为此,高中化学教师便要综合分析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思维认知水平、动手实践能力,以及每一个学生的化学学习潜能,还要考虑生生之间的人际交往经验,保证组内关系是和谐的、友好的。
为了组建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笔者就根据分层教育理论分析了学生层次,初步确定了学生类型:第一类是指具有良好科学探究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且学习规划能力较好,也能在化学学习中取得理想成绩的学生;第二类是指具有一定自主学习意识,也能根据课堂教学计划逐步丰富化学认知结构,归纳解题经验的学生;第三类是指学习行为机械低效,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与创新实践意识的学生。其中,在本班,第二类学生的人数最多,其次是第三类学生较多,所以笔者就鼓励第二类学生自由组合,形成三人小组,第三类学生自由组合,形成二人小组,然后再以小组形式分别跨类组合,由此则可组建6人学习小组,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实现有效学习。
二、合理分工,实现合作探究
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活动十分关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倡解放学生,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在这一改革活动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作用十分突出,因为高中生可以通过集体智慧突破化学认知瓶颈,还能积极借鉴同伴的成功探究经验,可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引导各小组合理分工,让学生积极参与化学探究活动,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
就如在“铁的多样性”一课教学中,笔者就组织本班学生以小组形式去探究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且鼓励学生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去证明铁的性质。为此,各小组便要及时明确组员职责,设计计时员、统计员、纪律员、操作员、资料员与发言人几个角色,按照本组成员的个人优势合理分配角色,由此引导学生参与化学探究活动。然后,各小组便要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科学预设铁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自主通过化学实验进行化学证明,以便有效生成化学知识。
三、即时评价,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评价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发生,是教师针对教学效益进行价值判断的反思、决策过程,即时的评价反馈可帮助高中化学教师及时调整下一轮教学活动的方案,更易于优化化学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在组织小组合作教学活动时,高中化学教师也应该要组织即时评价活动,既要引导学生反思合作学习经验,使其自主调整合作学习方式,也要及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使其实现有效学习。
就如在“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引导本班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实验操作,使其通过直观操作去分析影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快慢与限度的客观条件,归纳丰富的实验操作结论。接着,笔者就及时组织了课堂教学评价,先是利用当堂检测习题去考查学生对于影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快慢与限度知识的具体了解情况,判断了学生是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内化了本课重要知识,然后便组织语言,先是赏识了各小组的成功探究经验,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再以客观语言指出了各小组所出现的沟通问题、分工问题等,旨在引导学生及时反思合作行为,使其自主调整合作学习策略。
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组织小组合作教学活动可以进一步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让学生全面展现自己的化学学习能力,使其积累有效学习经验。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综合分析学生的化学认知水平、学习潜能,及时组建异质小组,且要引导小组内部合理分工,使其积极参与化学探究,再以即时评价活动去引导学生归纳小组合作学习经验,逐步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澄.基于小组合作的高中化学数字化实验研究[J].化学教与学,2018(07):74-76+73.
[2]荣明霞,罗汉卿.高中化学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