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美 史文超
虽然教师在暑假期间已经通过了有关新教材的培训、学习。早已熟悉了备课应该遵循的原则和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真的要备课时,却有些犯难,不知该如何下手。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认真思考并积极与有经验的老师交流,得出的一些体会跟大家分享。
一、备好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生物课程标准是教师了解高中生物教学要求,明确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教师备课的最终目标就是完成生物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基本核心素养要求。
1.正确把握每个模块“具体内容标准”的要求
在备课过程中准确地把握课标中“具体内容标准”的要求,合理确定重点、难点,做到详略得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针对课程标准中“解释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的要求,在备课过程中需要设计以下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达成目标。(1)设计实验探究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2)教具演示ATP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ATP的简式,与核糖核苷酸的关系(3)利用构建的ATP、ADP结构模型以小组为单位演示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4)结合课本图解思考与讨论ATP的利用。
2.要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具备实验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中要认真思考并选择可操作性强的实验来培养相应能力。例如实验“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该实验可操作性较强,可以一边给学生观看实验视频一边讲解实验的相关知识点,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还可以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又例如“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在实验前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实验视频。在实验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又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制片及正确使用显微镜。
二、备生物教材
1.通读生物教材,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2019新教材分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两个部分。必修课程由《分子与细胞》和《遗传与进化》两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由《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三个模块组成,各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在备课过程中需要研究每个模块内部的联系以及与其他模块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研究新教材中修正和新增知识
随着科学的发展,新教材对很多知识进行了更新。例如在旧教材中认为水的跨膜方式是自由扩散,随着科学发展科学家发现大部分水经过水通道跨膜,所以新教材将水的跨膜方式改为主要是协助扩散。又例如在旧教材中认为构成人体的氨基酸的种类是20种,后来发现硒代半胱氨酸是蛋白质中天然存在的第21种氨基酸。于是新教材更正了构成人体的氨基酸的种类是21种。新教材相比旧教材不仅有知识上的更正,也增加了很多内容,使各章节知识体系更加全面。例如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和选择性必修二《生物与环境》增加的内容较多。具体体现在《稳态与调节》中“神经调节”的内容,增加了“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三节内容。“免疫調节”中增加了“免疫学的应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增加了“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这些新增内容使每一章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根据课标要求加以重视。
3.研究题目,充实教学内容,完善授课的知识体系
在备课时,研究教材后,我会先把《5年高考3年模拟》上的习题做一遍,如果发现一些知识点课本上没有涉及,但习题上却出现了,对于这样的知识点,我会进行补充的,例如:必修一中有关“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在新教材中并未强调而习题中出现了,所以我在课堂上做了适当的补充。
综上,教师在备课时,既要以教材为核心,又要超越教材,只有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及时关注科学发展的新成果,整理最新的知识素材,融合到自己的备课中,教师才能提高备课质量。
三、备学生
备学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的教学方法。
第一,有些知识学生可以自主学会,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学生自己看书、小组讨论、写学习小结等自学方式交给学生自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例如教科书中“思考﹒讨论”、“科学方法”、“思维训练”、“探究﹒实践”等专题栏目常出现在各章节中,很好的适应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教材中有许多内容不是直接将结果与结论呈现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这阅读资料、分析现象之后,再做认真思考与讨论,在教师的启发和点拨下自己就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有些内容是学生平时讨论较多却又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同时又是教材所学内容可以解决的问题?利用这些问题从学生经验、兴趣爱好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四、备生物学方法
第一,对于一些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过程我们可以利用图片、模型、视频、课件等将抽象的过程形象化、具体化。例如在“DNA的结构”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构建DNA结构模型,可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DNA的结构。又例如: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各时期细胞分裂的特点,尤其染色体的行为变化通过Flash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再例如在“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教学过程中,利用网 络视频将转录翻译的过程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
第二,板书设计是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经过精心设计,将一堂课的重要知识以知识框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是教学内容的精华,不仅能训练学生边听边记的能力,也是学生进行复习巩固的依据。
第三,在备课时我始终坚持讲练测相结合的方法:(1)学案: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熟悉基础知识;(2)课堂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点拨重难点(3)知识点验收:我会将每一节的重点内容进行汇总验收学生的掌握情况(4)精心设计与课堂教学配套的习题(5)高考题进行小测。经过这种模式的训练,我的学生基础知识非常扎实。
总之,备课是上课的前奏、开端,是课堂教学的首要工作。课上得好不好与课备得充分不充分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备课是教师每时每刻都要钻研的一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