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广泛使用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20-10-26 06:58高亚玲吕嘉诚
卷宗 2020年19期
关键词:教学影响对策研究智能手机

高亚玲 吕嘉诚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已成为当代高校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低头族”、“刷屏控”、“拇指族”等手机依赖症已成为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学习与生活的严峻问题。本文从首先大学生课堂手机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手机依赖的主要原因,给出网络条件下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问题的对策,提出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四位一体预防机制。寻找适合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引导方式,使学生能够合理的使用手机,提高课堂上课质量。

关键词:智能手机;手机依赖症;课堂教学;教学影响;对策研究

基金项目: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9年度职业教育研究课题“大学生手机广泛使用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SZJYB19)。

1 概述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5G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便于携带以及手机优惠的上网套餐,使逐渐超越了电脑的使用范围,给高职大学生的学习方法、生活方式及人际交往带来了极大的愉悦与便利,但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即手机依赖“机不离手”现象[1]。可以形象概括为:“每天醒来时第一件事是拿起手机,睡觉前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手机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滋生如“手机依赖症”等不良行为问题,特别当代大学生是“手机依赖”重灾区,他们被称为“低头族”、“刷屏控”、“拇指族”。 “手机依赖症”是继网络成瘾问题后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学习与生活的严峻问题[2]。

2 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分析

大学生拥有较快的新生事物接受度,并且对于新鲜事物拥有较强的猎奇心理,这也为课堂教学中学生手机上网增加了可能性。高校学生课堂上经常利用蓝墨云班、移动飞信、智慧课堂、超星等网络平台获取与外界的沟通,得到自身需求的知识[3]。为了更好了解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对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的876 名在校学生发放问卷。从调查问卷得知,大学生现在每人都拥有一部或两部智能手机,98.7%的学生课堂使用手机进行网上签到或做线上作业,37%的学生每堂课都使用手机,只有3.6%的学生课堂上不使用手机。大学生校园使用手机的情况呈现多样性,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手机的普及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诞生,大学校园“低头族”“拇指一族”越来越多并成为困扰高校课堂的一大难题[4]。不管是课堂、宿舍、食堂,还是在空闲休息,随从可见大学生机不离手使用手机的情景,手机已成为高校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朋友和伴侣。

3 手机依赖性的原因

1)智能手机的便携性与功能的多样性,成为大学生依赖手机的主要原因。随着智能手机的方便灵巧以及内容的丰富有趣,手机的应用越来越广。高校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手机购物、订餐、网络游戏、娱乐休闲等[5]。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区域性和个体性差异,而且比较零散,现在网络信息流通速度非常快,网络信息量特别大,因此,有些学生遇到问题首先不自己思考,寻求独立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直接通过手机上网获取答案,并对其产生很强的依赖性,这非常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使学生产生了思考的惰性[6]。

2)高校管理者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没有足够重视。随着信息化的普及,信息化教学方式引人高校课堂,“智慧课堂”、“蓝墨云班课”、“钉钉课堂”等已经成为信息化教学的教学工具,大学生刚刚结束了紧张繁忙的高中生涯,加之高校缺乏相应的使用手机的规章制度,使得课堂上玩手机成为一种遏制不住的习惯。作为高校的教师及管理者,要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提升大学生自制力等方式积极干预,加强教育和引导,进行必要的管理。

3)当代大学生自身自控能力差,沉溺网络无法自拔。大学生刚刚结束了机器人一般紧张忙碌的高中学习,他们需要借助新媒体进行娱乐放松。看电视时间长父母唠叨、看书没有动力、智能手机方便快捷并集合通信通讯、上网聊天、娱乐休闲、网络学习于一体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手机依赖症这不但影响了课堂学习荒废了学业,而且也严重的影响了正在生长发育学生的身心健康。

4 网络条件下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问题的对策

对问题的研究建立在前期大量数据调研、分析之上,找出问题的关键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并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四位一体预防机制。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1)社会。进入21世纪我国通讯技术迅猛的发展,各大通讯运营商在高校推行4G网络全覆盖、5G网络试运营。网络无处不在,大学生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在食堂宿舍,只要动动手指便可以上网娱乐。这给自制力比较差的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创造了丰厚的玩手机机会。社会作为大环境应该客观真实的宣传和正确引导,这样或多或少能减少他们玩手机的概率。

2)学校。手机依赖症已经引起各大高校的密切注意,许多高校制定相应的合理使用手机规章管理制度,创造良好的课堂教风学风。以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校在《大学生日常管理规章条例》中规定,未经教师许可,禁止在课堂使用手机,严格遵守此条例的学生,老师加平时成绩分并设为优先评优人选;同时教师应转变“以老师课堂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听讲”的固有模式,积极改变教学方式方法,采用灵活多样“头脑风暴”、“随堂测验”、“投票问卷”、 “作业任务”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新课导入、理解深化、小结与反思等几个教学过程环节的设计,让教学环节的每个阶段都实现智能化、高效化。

3)家庭。家庭是孩子的心灵的港湾和避风港,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和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业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大学生多数身处异地求学,他们身心还没有完成成熟,父母应该和身在异地的孩子多交流多沟通,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积极向上正能量的校园活动,这样不但丰富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还可以分散孩子依赖手机的坏习惯。

4)个人。大学生自己要相互督促,相互监督,提高学习自觉性,自觉遵守课堂规章制度,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学生可以参加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实践活动,学生完成指定的活动量,就可获得加分项,这样可以让学生多点时间在动手动脑活动上,少些时间在手机上,让学生由一个个“低头族”变成“抬头族”。

5 小结

智能手机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多角度加强管理和引导,多管齐下,充分发挥智能手机信息化手段的积极作用,抵制其给学生带来的各种消极作用,为高校大学生正确积极的课堂使用智能手机和学习提供一个丰富多彩、健康的学习平台,提高当代大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刘金荣《高校学生课堂手机上网行为矫正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交流研讨,2012(11).

[2]游金平《海南大学生手机上网现状及不利影响应对策略》[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

[3]焦爱军.日照市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与统计分析[J].科技信息,2008(08).

[4]杜婷.北京市高校大学生手机调查报告[J].统计教育,2004(02).

[5]肖文政.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对课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邯郸职业技术学报,2016(02):83-85.

[6]蔡雪珍.手机对大学生课堂学习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8).

作者简介

高亚玲(1974-),女,陕西咸阳,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应用与安全。

吕嘉誠(2001-),男,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与技术。

猜你喜欢
教学影响对策研究智能手机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管理干部随堂听课对教学的影响研究
多元化评价考核对高职基础课程《方剂学》教学的影响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
智能手机如何让我们变得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