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思霖
很多体育特长生在训练初期短跑成绩提高很快,但往往达到一定水平以后总会出现成绩停滞不前,或是成绩提高极为缓慢,这种就是我们常说的“速度障碍”。此现象严重地困扰着不少的教练员以及从事指导学校体育训练工作的教师们。本人具有二十二年的指导高中学校体育训练工作的经验,对短跑训练中的速度障碍感触颇深,在经历了多次的失败与成功的艰苦探索后,对突破速度障碍有了更深一层的認识,现与同行们探讨。
让我们先来谈谈突破短跑速度障碍的可能性。运动生理学认为,任何一个技术动作的形成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条件反射,并形成动力定型的结果。动力定型既使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在空间特征上得到固定,也使在时间特征上得到固定。由于空间特征比时间特征稳定,而时间特征消失的速度要比空间特征消失的速度快得多,所以只要在不破坏技术动作空间特征的情况下,去破坏时间特征,则可以使速度障碍得到突破。
其次,通过对改变影响完成技术动作的条件,还可以打破原先已形成条件反射的联系而去改变动力定型,使速度突破成为可能。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人认为要从根本上突破速度障碍,首先必须屏弃一些旧的训练观念,大胆改革创新,吸取新的训练方法,甚至要采取一些反传统的训练方法。其次,速度训练必须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才能获得真正的质的飞跃。
在本人二十二年来的指导学校课外体育训练当中,感触最深的是于几年前所抓的本校体育专业考生的高考训练工作。在当时所带的十多名学生中,有五人是因上年高考体育成绩欠佳而落榜的复读生。通过训练前的摸底测试发现,这五人的基础耐力、基础力量较好,但速度及爆发力方面却很薄弱,且存在着技术动作僵硬不够规范的缺点。本着负责的态度,本人经过努力,追踪到他们五人在高一至高三阶段速度发展的情况的有关数据,如下表:(单位:秒)
为了检验这五名学生在高中阶段速度的发展情况,我们采用统计学两种检验法来进行分析。本人通过分析认为在高二、高三阶段速度发展无明显进步,主要是在高一、高二阶段基础训练抓得不好,为了快出成绩,急于求成,盲目追求大运动量,忽视技术训练、训练方法,手段简单陈旧,训练无针对性等原因造成的。针对存在的问题,本人除了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加以鼓励引导,使他们重新树立信心外,还努力钻研田径训练理论、生理学、心理学等有关的基础学科知识,并注意参考国内外一些先进的训练方法,力求探索出一条能从根本上突破短跑速度障碍的新途径,以下是本人在训练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训练方法及手段。
—是放松跑训练法。因为肌肉的放松既有利于其收缩速度,还可以有效地节省能量和促进能量物质的合成,一般来说运动员肌肉放松能力越强,其保持高速跑的能力越强,打破动力定型的效果越明显。同时又可以针对学生跑法僵硬费力不规范的毛病,在放松跑当中得以有效地纠正。因此我们常采用的手段有:大步幅弹性跑,惯性放松跑,意念放松跑训练等。
二是快速下坡跑训练法。通过运动力学分析,在斜坡上跑运动员除了支撑运动器官的肌肉力量外,还获得一个与运动方向一致的分力,接直道跑则可以得到“超速度”的效果。我们曾做过实验,发现从斜坡接直道跑其频率比一般情况下可提高15%—17%。在训练当中要注意选择适宜的坡度,一般以2°-3°为佳,坡度过大会容易使技术动作变形,影响效果。
三是牵引跑训练法。此方法目的在于通过人工条件,使自身的速度素质得到不断地增长,使本来稳定的素质状态得到更高地飞跃,从而突破速度障碍。我们常使用弹性橡胶带牵拉法,即用8—10米长的胶带绑在速度较快的队员腰间,另一头绑在速度较慢者身上,这样在跑进中速度较慢者则可能以较高的速度被牵拉着跑,前者通过练习可发展力量素质。
四是信号刺激法。在精力旺盛动作协调的前提下,在有声信号的刺激下,应尽力保持动作频率,用以突破已定型的极限动作速度,一旦产生疲劳则可停止该训练。
五是变速训练法。根据我们多年的自身体会,采用变速形式进行练习,不但可以提高专项耐力,而且还有助于克服速度障碍。我们常采用30—200米不等距离的快慢组合跑及直弯道相结合跑来进行练习。
由于考生受身体机能、学习因素、生活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进行力量训练是不存在一种适合任何人的一种所谓“训练方法”的,因此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地安排运动强度,切不可盲目模仿他人的训练模式。在进行力量训练安排时,要制定出符合考生实际情况的的训练计划,让他们明确自己每天该练什么,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同时,在训练过程中,要根据考生的发展情况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才能事半功倍。
正是由于速度障碍得到根本上的突破,促进了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使这几名复读生在当年的体育高考中都发挥出较高的水平,并分别以98、96、95、93、89分的优异成绩,被区内外各体育大专院校录取了。
目前,国内外对突破速度障碍的研究正在不断地深入,所采取的手段更是多种多样的。我想在作为学校体育训练这一层次上,在面对日常训练中所出现的速度障碍等疑难问题上,能做到科学地分析,能善于努力地探索,并采取合理且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则所有的问题都会能够迎刃而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