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基于综合思维素养的假设法应用策略

2020-10-26 02:29顾飞
写真地理 2020年30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应用策略

顾飞

摘 要: 高中地理难度较高,涉及大量零碎繁琐的知识点与计算问题,不少学生都十分吃力,为简化地理学习,帮助学生提高效率,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广大地理教师应对现有教学理念与方法进行反思总结,寻找其中漏洞,及时填补。本文对新课改背景学生必备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素养内涵与特征进行了详细叙述,并介绍了三种基于该素养的假设法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综合思维素养;假设法;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0.212

引言:地理在高中阶段具有重要地位,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关键组分,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广,旧有教學理念和方法已无法满足当今教育需求,不利于培养综合型人才,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发展。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帮助其提高学习效率,广大教师需引入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新式教学,使用更加科学的方法,为课堂注入乐趣,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其更为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地理相关知识。

1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素养概述

高中地理的综合思维指学生能够运用综合观点全面认识地理环境的一种思维方式与分析能力。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绝大多数地理现象的形成与发展也是多个地理要素在不同时空组合下相互作用的结果,唯有具备综合思维素养,学生才能够整体地考虑与分析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综合思维素养主要具有三个重要特征:全面性,动态性与系统性。全面性指充分考虑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不遗漏任何关键信息,全方位进行分析;系统性指将具有相互关系的要素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注重其彼此之间的作用与干扰,并考虑各个要素的差异,建立深刻理解;动态性也是地理环境的本质特征之一,主要以变化的眼光看待地理环境,捕捉动态的要素变化,动静结合,细致分析地理事物的演变。

2 高中地理教学中基于综合思维素养的假设法应用策略

2.1 情境假设法

新课改背景下,传统教育模式显示出诸多弊端,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课程缺乏趣味性,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要方法,过于单一枯燥,容易使学生丧失兴趣,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新课标理念背道而驰。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转变教学思维,以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素养为最终目标,采用多样化手法,使课堂充满趣味。例如,可应用情境假设法,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设备与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情境,使学生充分了解地理案例的背景,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进行分析,探究地理事物形成与演变的过程,总结规律,从而提高效率,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例如学习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分布相关知识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时,由于全球性大气环流受到多种多样因素的影响,且各个因素之间具有相关关系,复杂性极高,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学生通常束手无措。此时可采用情境假设法,先在理想状态下讨论,之后依次减少理想条件,由理想状态逐渐过渡到实际环境,从而探寻事物本质。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假设一个极端理想状态,假设地表均一,太阳长期直射赤道,并排除地球自转,从而得出赤道与极地之间存在单圈环流的结论,之后,逐渐移除理想状态,考虑新因素对现有结果的影响,如在上述理想状态前提下,若考虑地球自转,则会在赤道与极地间形成三圈环流,对此时的风带、气压带进行分析,之后再考虑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移动的规律、地表不均一等问题,逐渐深入推理,得出最终结果,了解风带与气压带的分布与具体情况。

2.2 赋值假设法

赋值假设法是针对包含地理数据图表或者计算的题目而言,指的是通过对某个变量进行赋值,探讨其与其他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数量关系,简化题目,提高效率。例如,在研究两个具有相互关系的变量与其相关图表时,将其中一个取最大值/最小值,并寻找另一变量的对应值,从而验证两者关系。在研究具有函数关系的两个变量时,采用赋值法也能够方便地推断二者大致关系,判断正相关或负相关。

2.3 验证假设法

在很多时候,正面思考需要消耗大量精力,且所得结果不一定尽如人意,此时逆向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当使用演绎法总结归纳地理规律无果时,教师可引入假设法,使用假说——演绎法完成探究,通过对比结论与已知条件,判断其是否相符,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例如学习区域生态建设相关内容时,课本中有一个“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的问题,“北大荒”所在的三江平原富含湿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集中分布区域之一,具有强大的环境气候调节功能,并且会带来巨大生态效益,开发“北大荒”的过程中,由于过度开垦、捕猎和排水,致使当地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湿地面积急剧缩小,不足原先的20%,其空气湿度大幅降低,影响到了当地气候环境,使降雨量显著减少、平均气温提升、野生动植物大量死亡,因此,必须停止对该地区的开发,留出一定时间供生态系统完成自我修复,并退耕还林、还湿地,保护自然环境。该问题从正面解答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可以请学生假设“没有停止开发‘北大荒”,并结合北大荒在最后的开发阶段中所体现出的种种问题,讨论不同时间段后,在持续的开发影响下北大荒的经济、生态等各方面情况,根据所得结果判断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最终得出“必须停止开发”的结论。

3 结束语

假设法是一种在理科中普遍使用的科学思维方式,高中地理教师可将其引入到教学中,灵活运用假设法简化问题、帮助学生化繁为简、抓住关键,迅速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胡晓丽.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2] 刘登海.高中地理教学中基于综合思维素养的假设法应用策略[J].地理教学,2018(01):21-23.

[3] 赵善民.“假设推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地理教学,2017(05):30-32.

[4] 王清,胡再.例谈假设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2):238-239.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教学应用策略
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剖析及对策探究
浅析微课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