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 黄海清
摘 要:文章以东华理工大学为例,结合当前留学生教育的特点和留学生课程授课现状以及班主任经历,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华理工大学化工专业留学生《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所面临的挑战,从师资、理论与实验课程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适当可行的方法与策略,以期提高东华理工大学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留学生的《分析化学》课程建设,同时为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留学生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分析化学;化工专业
“一带一路”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此倡议的提出为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也给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2016年,教育部印发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文件明确指出要与沿线国家加强教育合作,聚力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共同致力推进“民心相通,提供人才支撑”,实现共同发展。因此,留学生教育是“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建设人才储备和国际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017年化工专业留学生的招生是东华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国际化教育计划实施中的一个重大突破,留学生的教育也是我校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根据目前“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特点,依据理论与实践教学经历,剖析了目前我校化工专业留学生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结合课程建设,提出了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来华留学生不论是学生规模、生源、学习层次还是专业结构等都呈现出蓬勃发展趋势。在“一带一路”背景的推动下,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
首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规模逐年扩大,并已成为来华留学的主力軍。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线65个国家均有留学生来华学习,且学生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如表1所示,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总人数已达244905人,而在全球来华学历生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来华学生占60.02%,超过其他国家总数的20%。此外,近几年来,尽管排名前15位的生源国有所变化,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源国格局呈稳健发展趋势。如表2所示,2018年全球来华留学生数排名前15的国家中有11个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此可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成为来华留学的发力点。
其次,来华留学生专业结构不断优化,自然科学学科教育越来越受来华留学生青睐。2013—2017年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数据显示,自然科学类专业的留学生数量从2013年的81107增长至2017年的138449,增长了70.70%,其中学历教育占85.48%。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言,由于受其社会发展水平和专业人才需求的影响,在专业选择方面,大部分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医学、电子工程、化工、地质学等实用性理工科专业。以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为例,为了推进国际化教育,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我校2017年正式招收了第一批留学生,其中大部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最初的8人增至目前87人,专业从化工专业扩增至化工、国际贸易和电子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并且根据留学生申请专业情况,我校还将增设软件工程、矿业工程等专业。
二、我校化工专业留学生《分析化学》教学面临的挑战
作为留学生的班主任和授课教师,笔者通过观察发现不仅是《分析化学》课,其他的专业课程的全英文教学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一)留学生语言水平和专业基础参差不齐,课堂授课难度大
笔者在这两年的《分析化学》授课过程中观察发现,尽管留学生在与他人进行日常交流时不存在问题,但当需要用专业术语或专业词汇来描述一个问题时,他们往往表现出不知所措。尤其是实验、实践课,尽管理论课上有讲到,但在实践过程中真正用到一些仪器设备和药品时,有些学生能明白是什么、如何操作,而有些学生一脸茫然,无法对应相应的仪器设备或药品实物,需要教师亲自拿着实物告诉他们所要用的东西叫什么。
另外,笔者还发现,不同国家的学生,由于教育背景的不同,数理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酸碱滴定、沉淀滴定、络合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中涉及的质量、电子、电荷平衡等原理,误差分析以及复杂样品定量分析计算,有些学生理解如何解决,有些学生则无从下手,这给理论课程授课增加了难度。
(二)国际化师资队伍不够强,存在语言沟通误差
目前我校化工专业留学生主要是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不同国家,大部分学生在来华前都没有接受过相关汉语语言培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全英文授课。尽管我校化工专业已有双语课程教学经验,然而全英文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和英语水平要求都更高,尤其是《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等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不仅要求授课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要求其能够用英语准确而流畅地表达。然而,大部分资深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但英语水平不高,而近年来大量引进的青年博士虽英语水平高,但由于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导致留学生全英文教学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以《分析化学》为例,这门课程除化学分析部分,还包括仪器分析,笔者较少接触红外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和气相色谱的应用研究等方面,教学经验不足,尽管课前进行了认真的演练,但在课堂上仍会出现因专业词汇量不足和专业知识储备的不足而难以扩展到实际应用中的情况,课程设置上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从而使学生感觉理论知识乏味、无用。另一方面,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部分属于非英语国家,尽管来自这些国家的学生的英语口语较为流利,但存在较为严重的口音,这也造成了教师和学生在语言的沟通上存在障碍。
(三)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留学生课堂教学效果差
以我校化工专业留学生课程为例,目前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理论课的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并辅以课堂提问和课后练习;实验课主要包括学生课前预习,课上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操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学生操作和撰写实验报告。但是,《分析化学》理论课程中,化学滴定原理和分析仪器组成和原理,尤其是仪器的基本组成部分,内容都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想象和理解,尽管部分内容采用了“你问我答、你讲我听”的互动式教学改革,但效果提高不明显。此外,由于学生理解程度不同,理论课程进度减缓,从而导致按计划上的实验课课程难以与理论课程进度同步。并且实验课程还缺乏全英文的实验指导书,尽管已将电子版讲义提前发给学生预习,但学生反映在预习时感觉太抽象,难以与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相对应,不懂应该使用哪一部分理论知识。这样,在实践课中没有充分的准备,即使笔者在实践课上进行演示讲解,留学生仍不明白教师每做一步的具体目的是什么。笔者第二年授课时在第一年授课的基础上对授课方式进行了部分修改,提前将课件发给学生预习,并根据留学生喜欢实践和应用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中,将实际问题的分析部分,比如利用沉淀滴定测定水样中的硬度、利用酸碱滴定对水样中碱度的分析等换成学生自己讲解,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尽管有所改善,但学生仍然反映课件内容毕竟是知识的浓缩,有很多省略步骤,还是很难看懂,因此授课效果提高仍然不明显。
三、提升我校化工专业留学生《分析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为了提高我校留学生《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效果,为“一带一路”合作提供更高质量的化工专业人才支撑,针对我校化工专业留学生教学,笔者提出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留学生《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一)完善留学生入学考核制度,提高入学门槛
目前我校对来华本科留学生并没有进行入学考核,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基础水平参差不齐,这增加了教学难度。因此,学校可进一步完善招生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提高入学门槛,保证生源质量;也可以设立预科班,尤其是针对理工科学生适当开设理工科专业所需的数理基础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水平。
(二)制订针对留学生教学的师资培训计划,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
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国际化水准的师资队伍是教育教学国际化发展的基础,是提高“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因此,根据我校目前存在的问题,重点应放在资深教师专业英语水平的强化和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上。基于此,一方面可组织优秀教师参加海外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或前往与我校合作办学的海外高校(如伯米吉州立大学)进行学习,开阔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和提高英语授课水平;另一方面与国内有相同专业国际化办学经验的高校进行交流,汲取留学生课堂管理和课堂教学经验,同时建设有效的全英文授课考核评估体系,培养出一支具有高水平国际化视野、专业水平过硬、英语表达能力强的《分析化学》国际化教学的师资队伍。
此外,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微信公众号,根据理论课程授课进度适时地推送相关的学习资料。设置讨论平台,这样资深教师即使英语表达能力不强也可随时通过英语翻译软件、词典的帮助或与青年教师合作在平台上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从而解决“青黄不接”的短板问题。
(三)将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到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教学中,积极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
在2016年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刘延东副总理指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要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在‘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也指出要积极对外宣传推广教育信息化的中国经验,不断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信息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由此可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多媒体教学改革中是非常重要的。
笔者观察发现留学生的學习风格与中国学生大不相同,他们不喜欢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教学模式,尤其是相对枯燥的理工科专业理论课程。其实,《分析化学》是一门实用性相对较强的课程,在环境分析、工业分析以及不同科研方向上都会运用。因此,首先可以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建立网络视频教学课程和学习班级,在每一次课程内容设置过程中分配给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充分体现留学生的主体地位,让留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和总结,从而锻炼学生的口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自主学习和活跃的课堂气氛。此外,对仪器分析部分,除图文解说的视频课程,还可利用学校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对仪器构造和工作原理进行立体视觉教学,增强学生对形象知识的直观感受。这样既可以解决课时量不够的问题,还能让基础较差的学生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以减少语言上的传播误差,提高理论课程教学效果。
而对实验课程的教学,首先可考虑根据理论课的内容机动安排,尽量做到教授完每种分析方法的理论课内容后进行实验课的训练,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次,教师可将实验准备过程制作成视频教学文件,以直观的操作视频代替文字讲义预习,使学生对实验目的和实验任务有更形象具体的理解。再次,对大型仪器分析实验,由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方便拆卸仪器给学生讲解实验原理和协同工作原理,所以可先利用虚拟仿真平台,让学生进行苯甲酸的红外光谱分析、气相色谱对白酒中甲醇的测定、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的气相色谱测定、液相色谱对糖果中日落黄和亮蓝含量的定量测定等实际案例的虚拟仿真,使其形象地了解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实验内容后再进行正式的实验室操作。另外,在专业实训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科研课题,让学生动手实践与课程理论知识相对应的部分,最终使学生对“理论服务于实践”有充分的理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四、总结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过程中,国际化教育是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保障。“一带一路”的实施,给各个高校的国际化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也是对各个高校教育教学的巨大考验。我校正处于本科国际化教育的起步阶段,在如何提高留学生管理水平和留学生教学质量的道路上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留学生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地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观察—总结—改革—再观察—再总结—再改革,建立一套符合本校实际情况、适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教学体系,全面提高我校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民心相通,提供人才支撑”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沈 曦,胡 新.“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策略[J].世界教育信息,2017,30(22):18-22.
[2]张春胜,王朝晖.“一带一路”倡议下来华留学生教育与人才培养——基于2006—2016年的统计数据分析[J].荆楚学刊,2018(6):75-83.
[3]郑 刚,马 乐.“一带一路”战略与来华留学生教育:基于2004-2014的数据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6(4):77-82.
[4]邹佳静,张光明,王宇鑫.“一带一路”战略下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8(35):169-171.
[5]马知遥,王 刚.来华留学生教育服务“一带一路”的机遇、挑战与应对[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9(2):31-37,48.
[6]姜冬梅,王华民.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来华留学生学历教育的发展[J].山西档案,2016(6):186-188.
[7]董海英.面向来华留学生的高职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研究[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9,21(2):17-20,27.
[8]崔 骁.探析来华留学生宿舍管理工作有别于普通全日制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的特点与难点——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为例[J].中外交流,2019,26(2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