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问题解决中探究数学

2020-10-26 06:58周奕苹
教师·中 2020年8期
关键词:幼儿数学问题解决

周奕苹

摘 要:幼儿数学教育主张“让幼儿在问题解决中探究数学”是在未来人才核心素养、数学课程改革趋向和转变传统幼儿数学教育模式的背景下提出的。该教育主张追求“生活的数学”“探究的数学”“整合的数学”“个性的数学”“活力的数学”的教育内涵。文章阐述了“基于问题”“主动探索”“发展思维”“过程导向”的实践原则,提出了“甄别有意义问题情境”等六个实践策略,以期架构起“让幼儿在问题解决中探究数学”教育主张的实践框架。

关键词:问题解决;幼儿数学;教育主张

教育主张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信念,也是教师教学特色风格的源头,是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的专业生长点。笔者认为,数学是幼儿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简单问题的工具, 应该让幼儿在问题解决中学习数学。因此,笔者提出“让幼儿在问题解决中探究数学”的教育主张,旨在倡导幼儿数学教育要积极链接真实生活,聚焦问题解决,在应用数学中探究数学,从而让幼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萌发积极数学情感,为幼儿后续数学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让幼儿在问题解决中探究数学”的提出背景

(一)问题解决是未来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

面对21世纪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全球许多国际组织都提出了未来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2015年,由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起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简称PISA)把“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纳入其测评体系。同年,世界经济论坛提出“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软实力是未来人才必备的关键能力。2016年,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共同发布《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的报告,将“创造性与问题解决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等列为通用素养中的高阶认知。2016年,中国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把“问题解决”纳入 “实践创新”维度中。由此可见,问题解决是我国乃至国际社会认可的未来公民所必备的核心素养,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一项基本技能。

(二)问题解决是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学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掀起新的改革浪潮。美国数学教师协会提出“问题解决应是数学课堂的核心”,即教问题解决,为问题解决而教,通过问题解决而教。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问题解决”作为课程目标的一个方面,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我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也阐明了“儿童应更多地通过真实的问题情景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并亲自实践,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

(三)问题解决是转变传统教育模式的突破口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幼儿数学教育模式逐渐发生了两个“转变”:一是转变单一以集体教学为主的学习途径,重视通过生活和游戏进行数学教育;二是转变集体教学中灌输式和机械式的教学方法,重视提供材料让幼儿进行操作学习。而在现实中,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虽然披上了“生活化”“操作学习”的外衣,材料看似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但依旧难以突破传统机械学习和灌输教育的模式。幼儿虽记住了一些数学概念和技能,但不能实现跨情境的迁移与实际应用。

二、“让幼儿在问题解决中探究数学”内涵阐释

指向问题解决的幼儿数学教育倡导把数学教育置于真实的情境中,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幼儿主动发现问题,积极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探究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数学认知。其教育内涵体现在:

(1)生活的数学。数学解决的是幼儿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探究的数学。幼儿运用观察、体验、操作、调查等探究方法来解决问题,既探究数学的应用也探究数学的建构。

(3)整合的数学。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思维的综合运作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4)个性的数学。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表现出认知风格和能力上的差异,问题解决过程伴随个体情绪的体验,呈现个性特征。

(5)活力的数学。数学问题解决旨在让幼儿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幼儿自主应用数学和建构数学,培养数学情感,实现思维发展。

三、“让幼儿在问题解决中探究数学”的实践原则

(一)基于问题原则

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实质上是幼儿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产生新问题的过程。离开了问题的支撑,问题解决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二)主动探索原则

幼儿要获得专属自己的问题解决经验必须直接感知问题,亲身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解决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每一次问题解决的经历能让幼儿获得独一无二的数学经验和体验。

(三)发展思维原则

问题解决教育关注幼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抽象逻辑思维是否得到锻炼,思维品质和高阶思维是否得到发展。

(四)过程导向原则

问题解决教育注重探究问题的过程,幼儿所表现出的情感、態度、能力和知识技能是问题解决教育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让幼儿在问题解决中探究数学”的实践框架

幼儿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可经历四个过程:体验问题情境—感知表征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反思解决成效。问题解决的过程不是封闭固化的系统,而是受数学文化等外在因素以及自身认知经验、思维能力和非认知因素等共同影响。如何使幼儿投入问题解决的情境中并让他们学会解决问题,教师必须基于系统性、动态性和开放式的生态化问题来解决教育特征,在教育策略上要支持鼓励外部文化环境,运用有效策略激活幼儿的认知经验,通过对问题解决的持续探究,促使幼儿的数学情感、数学认知、数学思维、学习品质等得以不断发展。其教育实践流程可用下图表示:

五、“让幼儿在问题解决中探究数学”的实践策略

(一)甄别有意义的问题情境

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体现在真实性,即问题是真实存在的,回答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挑战性,即问题的提出能给幼儿带来认知挑战。开放性,即问题能启发幼儿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引发幼儿质疑,造成认知冲突,甚至颠覆幼儿已有的认知。

(二)鼓励发问与质疑表征问题

问题表征是指幼儿根据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问题的结构,建构自己问题空间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幼儿发问,在问题提出后留出时间安静等待或私下询问。同时要鼓励质疑,让幼儿对问题答案进行推测,带着预想解决问题。

(三)基于核心经验的观察与分析

数学核心经验为教师观察和解读幼儿的数学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帮助教师懂得当下幼儿在做什么,他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应该如何给予适切的数学方法或经验的支持,以帮助幼儿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获得最基础、最关键的数学概念、能力或技能。

(四)在探究中应用数学建构数学

“探究”是解决问题的必经之路。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在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数学,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经验,又在新的问题情境中探究新经验的迁移应用,从而形成循环反复的问题解决过程。动手操作是探究学习的最重要的方法,但问题解决不能局限于手的操作,教师要支持幼儿借助脚、耳、目等多种感官参与探索。

(五)支持个性化的问题解决

由于每个幼儿存在个体差异,在开放的问题空间里,幼儿应用数学和探究数学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均有个性化差別。问题解决教育的价值也体现在为每个幼儿的数学认知建构提供开放的发展空间,幼儿能在属于自己的认知空间里探究数学。因此,教师要支持幼儿做独一无二的问题解决者。

(六)学习用多元表征建构思考

多元表征既是问题解决的策略之一,也是问题解决学习的目的。无论是问题解决的过程还是结果,集体的交流、讨论和分享都必须借助多元表征。幼儿数学问题解决活动的多元表征主要是图符表征和口语表征相结合的形式。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学习多元表征到用多元表征学习,再到两者之间进行双向转换,从而使问题解决经验和结果得以概括和提升。

(七)注重元认知影响

元认知是指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学习者可以通过元认知来了解、检验、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认知活动。研究表明,元认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幼儿对数学运算问题解决策略的选择。教师要经常提出指向元认知的问题,启发幼儿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认知方式,逐步培养幼儿的元认知能力。同时,也应关注幼儿的元认知体验,让幼儿在数学问题解决中获得自信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戴维.H.乔纳森.学会解决问题:支持问题解决的学习环境设计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魏勇刚,庞丽娟.儿童早期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态观[J]. 学前教育研究,2008(12):38-49.

[3]李 莉,周 欣.儿童早期数学问题解决过程、影响因素及评估[J].学前教育研究,2016(11):38-49.

猜你喜欢
幼儿数学问题解决
幼儿数学课程生活化的应用策略
南师大版幼儿园中班(下)《我的数学》教材分析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