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品格导向的议题式教学

2020-10-26 06:58雷艳
教师·中 2020年8期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思想政治课

雷艳

摘 要:文章以课堂教学为例,结合相关理论成果,探讨了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议题式教学策略,探索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路径,并从学科探究品格、学科实践品格、学科文化品格三个维度阐述了基于学科品格导向的议题式教学策略,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学科品格;议题式教学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可以被简单地界定为“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把品格置前,意味着核心素养以品格为重,要把学科知识上升为学科价值、精神和气质,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挖掘和培养学科价值与品格,直抵学科核心素养。议题式教学在新一轮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要“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把议题式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目前,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仍在探索议题式教学的定义和实施策略。其中,沈雪春老师认为,议题式教学必须综合考虑议题、情境、活动、学科知识、学科素养等因素,即议题起引导作用,情境要搭台,活动是路径,学科知识才是中心,至于学科素养,则应是培育的目标。这是目前比较认可的一种观点。

笔者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教学为例,探讨学科品格导向的议题式教学策略,力图在思想政治学科中寻找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

一、围绕议题,创设情境,指向学科内容,落实学科的探究品格

本节课内容作为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成部分,课程目标直接指向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协商民主和政党制度,从而树立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本课内容总体较为抽象,教材中政治话语较多,学术话语和生活情境少,亲和力和针对性不够,不利于学生形成直接的感性认知和切实体验,对教学设计和实践有较大的挑战性。新课标对该框题提出,以“协商民主有什么优势”为议题,探究我国政党制度的特色以及协商民主的意义和价值。为此,本节课围绕“协商民主的优势是什么”这一中心议题开展教学活动,以“政协之歌”为情境导入,并采用激励方式组织学生搜集和分享视频《我国政协群星高唱政协之歌〈我们〉》等相关素材,分组讨论、议题探究、陈述分享等活动,实现了学科内容的深度学习。

[子议题1]:我国政协群星演唱的“政协之歌”中,“我们”是指谁?

[子议题2]:2020年全国两会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高度评价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所作的贡献:“在抗击疫情的非常时刻,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坚定不移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坚定不移同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风雨与共。”我国的八大民主党派为什么能够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子议题3]:结合我国政治生活背景,我国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属于一党制、两党制还是多党制?还是其他类型的政党制度?

通过议题的分解,组织学生开展搜集、讨论、整理和表达、分享等活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进一步了解了:人民政协与民主党派性质以及发挥作用的区别和联系。我国实现民主政治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政协制度不仅丰富了民主政治的形式,而且在实践中展现了无可比拟的制度优势。而学生面对第三个子议题时,无法用已掌握的知识对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与西方的政党制度进行区分,这时候需要教师及时、恰当地点拨,并加以方法和策略的指引。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跨学科思考,引入历史学科必修1有关西方政党制度等内容,明确我国一党执政、多党参政的鲜明特征,及时点明我国的政党制度不是一党制和多党制,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制度。点明知识细节之后,教学中继续以“政协之歌”为载体,设置子议题:

[子议题4]:“政协之歌《我们》”中的“我们”,反映出我国各个党派、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政治关系是怎样的?

教学的关键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对知识广度和深度的理解。在教学中,针对“协商民主”这一抽象概念,通过国际比较来阐述中国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开放思维和世界眼光,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结合“政协之歌”政党知识和时政情境,通过层层递进的子议题设计和探究,把教材中协商民主的内容和渠道前置,以增强学术话语和生活情境,实现教材的创新性使用,弥补教材亲和力不足的短板,使其符合教学内容的逻辑展演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且拉近生活与理论的距离,让学生加深对我国政党制度的认知和理解,使学生领悟到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与创新是具有伟大意义和价值的“政治创造”。

二、走出教室,亲历活动,体验知行合一,贯彻学科的实践品格

新课标对议题式教学的实践价值做出了明确的定位,要求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學情境,紧扣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亲历各种现实问题,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在对“我国政党制度特征”这一内容的教学中,笔者主要以调查采访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亲历活动,自主调查和采访本校的民主党派教师,并在课堂上分享学生现场访谈农工党教师的视频片段。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围绕“多党合作好比是交响乐”的访谈中心议题,共同梳理和设置系列化的子议题,并进行小组分享,加深了对我国政党制度知识的理解。

在这一教学环节,各学生小组梳理和设置了五个系列化的子议题,具体如下:

[子议题5]:在多党合作中,谁是指挥?谁是乐手?

小组分享时,学生自主梳理和归纳了我国的政党关系,明确了谁是执政党、谁是参政党,以及两者之间的亲密关系。

[子议题6]:怎样避免乐手各行其是,从而做到有序合作呢?

小组分享时,学生自主梳理和明确了我国政党制度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子议题7]:指挥和乐手作为朋友,他们该如何相处?

小组分享时,学生自主梳理和分析了我国政党制度下多党合作的十六字方针。

[子议题8]:指挥和出色的乐手要想长期合作演出、打造出精彩的作品,必须有属于自己的相对稳定的组织机构。我国的政党是否存在这样的机构?

小组分享时,学生自主明确了人民政协是我国政党制度的组织机构,从成员构成、性质定位、两个主题和主要职能等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解读。

该教学环节全程以议题为纽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分享活动和教师的适当点拨与评价,提升了学生参与实践的获得感、成就感,推动了教学的顺利开展,促进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各自分组作为小记者,对撰写采访提纲、主持串词、议题初拟、现场采访、小组统整、课堂分享等环节进行了设计与实践,亲历调查采访活动全过程,探讨了民主党派教师对“政协之歌《我们》”中的深刻理解,进一步领悟了我国的政治制度优势。

三、公共参与,价值引领,领会制度创新,凸显学科的文化品格

在2019年3月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议题式教学作为新课标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新的呈现方式和实施路径,议题要指向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才能立意高远。为了突破重难点,教师基于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方向,以“首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比赛”创设情境,结合本地社会民生,设置子议题,正面引领,组织学生进行课前调研和论证,撰写并提交“提案”,并在课堂现场进行小组分享。

[子议题9]:针对晋江地摊烟火点亮晋江“夜经济”,假如你是晋江市的一名政协委员,请为如何规范发展我市“地摊经济”撰写一份“提案”。

小组分享时,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扮演政协委员角色,从案由、提案者岗位、理由、建议等方面体现了“地摊经济”治理的责任与担当,培育和践行社会责任、公共参与等学科素养,增进了对我国协商民主的深度认识和理解。

[子议题10]: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是伟大的政治创造。这说明,中国选择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制度有何必然性?

小组分享时,结合学生的课堂生成,教师需要适时点拨,提醒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中国土壤”,表明这一制度不是舶来品,而是土生土长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二是“政治创造”,表明这一制度是全新的、开创性的。教师再次以模拟政协委员“规范发展‘地摊经济”这一亲历性的活动来引导学生,让学生从中领会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与创新,是我国人民为全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而积淀的中国智慧,从而增强学生对党领导核心地位的认同感,坚定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培养学生共同参与建设、共同参与治理、共同享有成果的公共参与意识。

总之,在该节课教学中,以学科品格为导向,围绕中心议题展开活动设计,设置“学科探究品格、学科实践品格、学科文化品格”三个教学环节,分解适切的子议题贯穿课程实施的始终,指向学科内容和学科价值,创设情境,营造小组合作探究和分享表达的契机,引导学生亲历活动,体验“知行合一”与公共参与,领会制度创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实现了教学生成,强化了学生的政治认同、公共参与和制度自信,达到了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沈雪春.议题式教学的四种“议”境——以“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公开课教学为例[J].思想政治課教学,2018,7(7):13-16.

猜你喜欢
议题式教学思想政治课
为议题式教学的三种“议”境喝彩
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探究
议题与实证: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探索
创新教学模式培育核心素养
PBL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路径探究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