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宗炜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教育史上的革命,它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那么,如何有效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提高教学实效呢?
一、明确信息技术优势,做到心中有数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展现了空前的技术优势,教师只有明确这些信息技术优势,才能更好地在教育教学中加以运用。
1. 图片、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形式的综合运用,突破了视听限制,能充分调动學生的情绪、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 交互性强,学生能更主动地参与探索活动,在实践中形成认知结构,且记忆深刻,不易遗忘。
3. 可实现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且过程可重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教学更有针对性,有利于开展个性化教学。
5. 突破空间和时间限制,课堂容量增大,信息量增多,教学效率高,学习效果好。
6. 化抽象为形象,化想象为直观,化难懂为易学。
7. 角色转变:教师从管理者、讲解员变为合作者、帮助者;学生从听者变为思考者、操作者、实践者。可以调动各种认知策略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善思、善学的能力。
二、避免课件运用误区,做到扬长避短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优势很多,但并非用得越多越好,而是要用得恰到好处,避免以下几种课件运用误区。
1. 不顾实际,为“融合”而融合。有些教师粗浅地认为,用课件演示代替教师的板书,或者使用电子课件上课,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这实在是对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的曲解和误解。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心理成长的作用,是任何多媒体都不可替代的。信息技术只是工具,选择的前提必须是能够解决问题。如果传统教学方法已经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了,那么,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2. 用课件代替教师讲和学生思、学生动。课件仅仅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课件选择应当符合启发性原则,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过程。笔者在听课时发现,有的教师往往把本该教师讲解的内容,或学生通过思考和动手操作后就可以发现的内容,甚至是课本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课件中,这是不可取的。
3. 重形式轻效果,导致本末倒置。有的课件技术含量极高,动画效果显著,乍一看以为是广告片、动画片,但华而不实,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做到取中有舍
信息技术教学声、光、色、形等的运用,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等优点,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学情、教师自身信息化水平等诸多因素,坚持“适时、适当、适度”的原则,有的放矢、合理取舍,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下面笔者以数学学科为例,谈谈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1. 抽象的几何概念。例如,在教学“线段、直线、射线的特点”时,为帮助学生对“无限延伸”一词的理解,笔者使用多媒体技术来设置动态画面。笔者首先以东方明珠灯光图为底图,在某一射灯发射点设置一个亮点,并设置闪烁5次,然后向另一端平直延伸一条线,线越伸越长,逐渐延伸出了屏幕。通过多次动态的演示,使学生脑中留下了“无限长”的印象,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 难懂的公式推导。例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很难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对由圆变方的道理难以理解。笔者先用三分钟的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圆4等分拼成近似长方形,在边沿画线形成一个四边形,并闪烁显示;同理,再把一个圆进行8等分、16等分、32等分,并分别进行割补,使学生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再让学生利用学具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归纳,最后自己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有知识方法,又有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培养,美感受到熏陶。
3. 单位、进率的换算。例如,在教学“体积单位”时,一般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出示边长分别为1厘米、1分米的正方体,通过观察比较,得出体积的进率是1000。但此时学生对它们的进率的印象还是很模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演示:先左边出示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右边出示边长为1分米的大正方体进行比较。再通过动画逐步展示: 一个边长为1厘米正方体—10个小正方体组成1排—10排组成1层—10层组成一个大的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化抽象为直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它们的进率为1000。对于不明白的学生,教师还可以重复播放,边播放边引导观察。
4.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如:“年月日”一课的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其相互的关系;难点是记住各月的天数及闰年的判断方法。首先,通过动画演示太阳、地球、月球运动规律与年、月、日的关系,使学生受到天文学的教育,扩大了课的容量。其次,为学生提供“万年历”这一查阅工具,通过对2016-2019年的日历进行观察,赋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探索权、发现权。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主动发现大月、小月的排列规律,并通过直观的拳头记忆图,轻松识记大小月的规律。最后,将大小月排列规律编成儿歌,并结合拳头记忆法,便于学生识记。这样,既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又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5. 巩固新知和能力练习。小学生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够成熟,注意力集中时间只有20分钟左右。恰当地运用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例如,教学平面图形时,笔者设计了flash动画游戏“寻找隐藏的图形”。童趣的声音、动漫的图像,一下子就将学生的眼、手、脑调动了起来,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的抗拒心理,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再如,将填空、判断、选择题型制作成课件。如果学生回答正确,计算机就马上弹出正确答案并表扬“你真棒”“真聪明”;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计算机就会温馨提示“再想想”“继续努力呀”,从而时时激励学生认真动脑,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这样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学、会学、乐学,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总之,教师应提高信息技术素养,明确教育信息技术优势所在,并结合教学实际,有的放矢地加以运用。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优势相结合,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改善了教与学的环境,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县东城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