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惠懋
伴随素质教育的普及,人们越发重视道德素质的培养。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数学课堂仍存在重成绩、轻德育的现象,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小学数学作为基础的学习科目,立德树人是最基本的教育观念。为此,本文就如何发挥数学的学科优势,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目标展开探究,供广大数学教师参考。
一、转变教育理念,增强渗透意识
以往教师开展德育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成绩提升,这种观念显然较为片面,也不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要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教师必须树立立德树人的观念,关注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做到教书与育人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吸收先进理念,从而培养自身德育意识。另外,教师要经常参加校本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提升自身德育思想和学科育人的能力。在工作中,教师应主动和兄弟学校交流,多参与其他学科的教研活动,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以此夯实德育基础。
二、挖掘数学教材,丰富渗透内容
数学教材中不仅蕴含丰富的知识,还隐藏着立德树人的渗透素材。这就要求教师要细心观察,从中找到适宜的渗透内容。
首先,从主题图中挖掘素材。在小学课本中,每单元都会有许多教学主题图,从中可以知道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师要积极思考,利用主题图中丰富的信息来开展德育工作。如北师大版二下 “十年的变化”的内容,主题图展示的是青山县的野生动物园。教师可先借助多媒体播放某野生动物园的视频,让学生对动物有初步的感知。第二步,教师出示人类随意破坏环境后动物生存困难和动物种类灭绝的视频,并展示教材中青山县通过改善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现在增加了139种动物,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意识。第三步,教师询问学生保护动物的建议,让学生内心形成“保护环境是人类和动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的认知。
其次,从数学课本中的数学小故事挖掘。学生通过对数学课本中的小故事的了解,能体会到相关数学家的高尚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在精彩的故事中也受到品德的熏陶。如北师大版六上“圆的周长”内容,讲到“圆周率的历史”时可指导学生了解:在我国,魏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刘徽采用“割圆术”一直算到圆内接正192边形,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是3. 14。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得到了π的两个分数形式的近似值:约率与密率,并且算出π的值在3. 1415926和3. 1415927之间。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明白独立思考以及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懂得对待科学必须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三、创设教育情境,提升渗透效果
首先,创设生活情境。生活中处处都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将生活问题融入教学,数学课堂就会更加活跃,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如教学北师大版四下“优化”的内容,某位教师给学生创设三个情境:(1)小亮一边走路,一边读书。(2)小红一边骑车,一边听歌。(3)小丽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让学生辨别这些行为是否合理,并给出理由。学生表示这样做不合理,小亮、小红这样做很危险,小丽吃饭应该专心致志。教师借助这样的案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时间安排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辨别不同事情是否可以进行优化的能力。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安全意识,提升学习效率。
其次,创设实践情境。教学时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经验, 在亲身体验过程中有新的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学习已有的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深刻了解数学问题提出的原因、数学概念形成、数学结论的依据等问题。学习数学的重点不是只记住公式就行,而是学生通过探究、实践、梳理的过程后对数学有研究的欲望,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确定位置”时,可以提出“教室在校园的什么方位,旗台在什么方位”等问题。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观察并画图标出来,这样不但能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校园的教育。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之一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就需要学生具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探究的能力。而创设实践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这个目标,从而完成已有知识的巩固、新知识的探索。如果能夠再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和品德主题教育活动,这正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的“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如在教学“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时, 可以结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上册的“街头小摊食品卫生状况考察”这一课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街头卫生状况的调查,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与分析意识的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这样将数学知识迁移到其他学科,将相关联的知识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学生猜测、探索、比较、概括、合作的综合素养。
四、采用数学思维,转化渗透情感
第一,营造教学转化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合作学习场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合理转化,让学生对知识进行逐步消化,也使学生数学的能力素养得到培养。例如,在“长方体”的教学中,某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中亲自动手进行小正方体拼组成长方体的操作活动,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比一比、数一数、量一量拼组后小正方体的数量,体会到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固定的位置观察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感观感受和空间观念都得到了提升。
第二,运用榜样力量引领。随着数学教育方式的转变,在教学创新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中,要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应该把数学知识和立德树人这一理念相互融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榜样的力量,把握分层教学的度,以学优生带动学困生,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数学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育与德育教育不断融合,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在教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这不仅是学科融合教学的要义,对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是有效的探索。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五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王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