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语言建构与运用,增强阅读有效性

2020-10-26 07:08陈志平
新教师 2020年8期
关键词:词句语感词语

陈志平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它要求学生通过体会和积累,逐步理解语言文字特点,形成各自的语言体验,在交流情境中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小学阅读教学是实施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环节,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强化语言建构与运用,从而增强阅读的有效性。

一、词句感悟,建构语言

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文本内容,还要让学生建构规范的书面语言。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的词句及表达形式,使学生的语言更规范、连贯、有条理。只有通过加强语言文字的感悟,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和建构语言。

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容易感悟的词句。有的词句表面上看意思不明,如果掌握方法,理解就容易得多了。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的“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这句时,如果用平常的方法来理解“抽出”的意思,可能就很难明白;但是换一个词语帮助学生理解,难度就没那么大了。一位教师就向学生提出问题:“‘抽出这个词语比较难理解,谁能换一个表示同样意思的词语呢?”于是,就有学生说,可以把“抽出”换成“长出”。但马上有学生反驳说:“‘长出这个词没有‘抽出好,‘抽出写出了新芽长得很快。”“还是用‘抽出好,一个句子用两个‘长出,感觉有点怪怪的。”“长出写不出那种枝条生长之快。”教师请一个学生上台表演“抽出”的动作,学生们明白了这里的“抽出”是指枝条很快地长出来的意思。教师再让学生读一读这句,学生们仿佛看到了春天小兴安岭刚长出枝条和叶子时的景象了。这样引导学生感悟词句,学生不再是阅读教学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建构语言的主动者。

二、语感培养,品味语言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增强阅读的有效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优美语段进行反复品味,从而让学生领悟词语和句子所要表达的含义,进而体会作者的立意构思及情感表达方式,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

1. 品读词语,体会用词之准确。

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就要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词语,通过对关键词语的品读,真正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时,第一自然段就引导学生抓住“轻轻地”“趁你没留意”等词语来体会秋天到来时的轻盈与温馨,第二自然段就抓住“五彩缤纷”来品秋色,第三自然段就抓住“好闻的气味”来品秋收,第四自然段就抓住“小喇叭”来品秋趣。在教学时,教师抓住这些重点词语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品味,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画面就浮现在学生眼前了,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作者用语之妙。在这个语言品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感得到了培养,对文本的理解也就更到位了。

2. 比较句子,感受语句之巧妙。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主动探究的氛围,引导学生多比较、多揣摩,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感受句子的巧妙之处。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肥皂泡》这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读课文中的这句“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零乱”,然后再出示“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薄薄的球,会变成长圆的样子,歪歪斜斜的,非常杂乱”这句。紧接着问学生:“这两句表达的意思一样吗?哪句表达的效果更好?”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反复品读着这两个句子,并在小组里展开了讨论。通过教师的适时点拨,学生终于领悟到课文中的这句突出了作者紧张和担心的心情。可见,比较句子也是品味语言的一种方式,是培养语感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阅读拓展,积累语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不仅要积累教材中的优美词语及精彩句段,还要从课外阅读和生活中积累语言材料。可见,积累语言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对于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段篇,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体会的基础上主动积累。积累的方式有很多种,阅读摘抄就是其中的一种。

阅读摘抄可以摘抄好词佳句或优美段落,并用这些好词造句或模仿佳句写话。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时,学生理解了“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的意思后,教师让学生说说和“五彩缤纷”意思相近的词。有的学生说“五光十色”,有的学生说“五颜六色”,还有的学生说“色彩斑斓”……教师鼓励学生用这些近义词各写一句话。教师还要求学生课后再把课文中的拟人句和比喻句摘抄下来,并阅读描写秋天景物的文章,搜集描写秋天的词语、诗句、谚语等,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动笔写写自己眼中的秋天。这样的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文本中的精彩内容,还将阅读教学延伸到了课外,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读写实践机会,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从而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四、读写迁移,运用语言

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应用语言。在阅读教学中,光读不练是无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师引导学生适当地应用文本所提供的知识和表达方法进行练笔,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最佳途径。

小练笔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小练笔也能更深入地感悟文本。教师的教学不能止步于学生理解了文本内容和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而是要充分利用文本中的练笔资源进行读写迁移,帮助学生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荷花》中的“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马上要破裂似的”这句时,学生体会到了“冒”字的用法生动精妙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秋天到了,苹果挂在树上了。苹果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這样,学生通过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借鉴文中比喻和排比的表达形式,充分展开想象,把生动具体的画面用规范的语言文字表达了出来,达到了语言运用的效果,丰富了阅读课堂,增强了阅读的有效性。

总之,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关键词句,培养学生的语感,鼓励学生拓展阅读,利用读写迁移来强化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只有加强语言文字的建构和运用,才能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浔中中心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庄严)

猜你喜欢
词句语感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