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刚
针对部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对学习缺乏兴趣。通过对高中化学不同课型创设不同的情境,由情境来引出教学主线,围绕情境展开教学完成教学目标,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效解决课堂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的问题,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前言:
现在的高中生学习内容多、学习压力大,部分学生身心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对学习感到乏味,学习被动,对学习任务只是穷于应付,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在快乐中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一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情绪上受到感染,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望。教师的课堂教学只有引起学生产生兴趣时,学生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激起学生的思维,真正开动脑筋去探索研究新知识,所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是学好功课的前提。那么老师如何在教学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呢?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问题融合于情境中,能很好解决上面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几个视角。
1 生活情境——课堂解决生活问题
可以选取学生身边生活中的一些素材,自然而然学生会感到很亲切,然后再抛出一些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一方面激起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动力,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的问题作为主线把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串起来,学生在不断探索解决自己关心的问题的同时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完成了教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化学核心素养。
如在二氧化硫的教学中,重点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和漂白性。在开始上课时老师先展示一瓶红葡萄酒,先思考葡萄酒为什么保存时要卧放?倒入杯子中为什么要摇晃下醒酒?然后一起阅读标签,发现在食品添加剂中有二氧化硫0.25g/L,学生马上一脸疑云,根据常识二氧化硫不是有毒的吗?怎么加到葡萄酒中了,喝了中毒了还了得!颠覆了学生对二氧化硫的认识,学生学习热情一下子就提了上来!接下来老师可以通过视频等不同形式来揭开谜底,原来二氧化硫在葡萄酒中起到杀菌和防氧化的作用,卧放是让软木塞浸在酒中膨胀防止空气进入被氧化,在此就引出了二氧化硫最主要的一个性质——还原性,杯中摇晃醒酒是除去剩余二氧化硫,使口感更好。接下来老师拿出一张新的和旧的报纸进行对比,发现旧报纸泛黄,什么原因呢?通过查阅资料原来报纸都用二氧化硫漂白了,时间久后又分解所以泛黄,随即引出漂白性及它的漂白原理。再展示市面上两种银耳,一种很白,一种有点黄,提问哪种好来进一步加深印象。一堂课下来学生感觉不但掌握了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还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对所学知识印象加深,自然更好掌握知识。
2 新闻情境——新闻内容中发现问题
对于社会上的一些热点新闻,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利用此类情境能很好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中,也能利用新闻中的一些情节设置问题,提起学生的求知欲,把整堂课的主要内容引出,使这堂课围绕着新闻这条线展开。
如在钠的教学中,老师先播放一段一个储存钠的仓库起火的新闻片段,在新闻中主要包含了以下一些信息:1)钠保存在桶中用煤油封存,2)可能由于最近天气潮湿而引发了火灾,3)消防员只能切断火势蔓延通道,不能用水、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然燃烧更旺甚至爆炸,4)储存的钠是这家厂的制药原料。然后老师就围绕这些问题结合一些实验展开这节课,学生感觉化学是非常有用的。老师先抛出钠为什么要用煤油封存,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再根據展示的钠掌握钠的物理性质,得出钠易被氧化,而钠的密度比煤油大且与钠不反应,煤油可以隔绝空气。天气潮湿了为什么会引起火灾?为什么不能用水、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去解决钠与水的反应及过氧化钠的一些知识。最后根据视频中提到的应用引出钠的一些用途。由钠引起的一场火灾把整堂课很好的结合起来,学生收获满满。
3 化学史情境——随发展史分析问题
在情境教学中,老师也可以利用化学发展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化学的魅力。如高三复习原电池这一课时,老师可以以2019年化学诺贝尔奖为情境引入,设置问题为什么会颁给三位在锂电池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然后依着原电池的发展史来介绍一代代电池,在介绍每种电池同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及电极反应式书写。从最早1800年的伏打电池(Zn-Ag-NaCl原电池),到丹尼尔原电池(盐桥原电池),根据提供图片让学生画出装置图,掌握原电池基本原理及构成条件,并分析丹尼尔原电池的优点。紧接着二次电池铅蓄电池的出现,实现了可充放电,学生练习充放电电极反应式,带出电解反应原理。由生活中最普通的锌锰干电池引出电池的发展方向:小、轻、比能量大、循坏、安全,找出锂这种材料开发出锂一次电池及锂离子电池,锂空气电池,最后探讨出比能量最大的元素是氢,展开氢氧燃料电池在不同电解质环境下的电极反应式书写。一堂课在了解原电池发展历史及发展思路的同时完成教学目标,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使本堂课更加生动。
4 实验情境——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对实验中产生的现象非常好奇,特别是一些与自己想象中不一致的现象更容易引发他们的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在上金属钠这一课时,以钠加入硫酸铜溶液中作为情境引入,按照学生的认知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应该对应是有红色固体析出,但在实验中看到的是出现了蓝色沉淀且有气体产生,为什么不一样呢?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学生分析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应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那氢氧根离子怎么来?自然得出了钠与水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事实主要是在溶液中铜离子以水合铜离子形式存在,金属钠在接触铜离子之前已先接触到了水分子,而且钠与水反应太快会导致铜离子与钠基本上没有太多接触机会。 那再设问钠如何才能置换出铜呢?学生思考得出必须满足不能有水,让钠与铜离子接触,可采用在保护气下钠与熔融铜盐反应,也可用一种能溶解铜盐但不与钠反应的溶剂代替水,在此提高学生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进一步得出钠可以冶炼钛、锆等金属的条件。
5 游戏情境——活动中探索问题
在研究性学习中,老师可以创设一些活动情境,在游戏活动中探索问题,掌握核心知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探索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时,老师可以先播放神州飞船发射的视频,再让学生去设计“火箭”,控制火箭发射的时间分别为10秒、30秒、60秒。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验器材:带盖子的小塑料盒、醋酸、柠檬酸、碳酸氢钠粉、碳酸氢钠片、粗细不同的石子,冷水、热水、秒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学生在已有知识的背景下去探索利用控制不同的反应条件来控制“火箭”发射的时间,学生通过不断的尝试、记录各组数据去寻求最佳条件,最后各组比赛,看谁的控制发射时间精确度最高。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不断在思考、通过不断调整影响速率的因素来赢得比赛,即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也提高了实验探究的能力,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6 结语
真实的情境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核心素养实现的基础,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境。情境的运用需蕴含学科问题、引导知识建构、促进知识迁移、弘扬学科价值,切忌把情境生搬硬套,偏离核心知识、渲染负面影响等。我们在平时应做有心人,时刻关注有价值的信息,积极收集有价值的素材,进行加工整合为我们课堂教学设置情境。情境教学——它将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老师乐教学生乐学!
(作者单位:常熟市王淦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