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强调对学生探究精神、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培养,要求学生可以在探究、考察、操作等多样性的实践学习活动中,综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有效解决问题。而在实践活动课程的现实教学中,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要,都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具体性。教师在组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与社会需要,开展以自主性和实践性为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在亲身操作实践的经历中,自主动手动脑拓展思维,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面向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领域的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精心设计活动方案,有机的将跨学科知识、社会课题与体验性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自主思考解决问题锻炼技能,获取丰富的知识经验,促使学生可以在自由、自主、开放的实践操作环境中,最大限度实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1 关注身心特点,发展探究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而应面向学生的完整生活世界,使学生在实际的文化体验中锻炼技能,获取、理解和吸收丰富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综合实践学习活动与社会生活的有机联系,引导学生在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实践中,主动的去参与,亲身经历有意义的思考探究。同时教师组织实践活动,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权,使学生在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全身心的投入进来,灵活应用跨学科知识,积极主动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而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要成为学生的指导者、组织者、启发者,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能走出课本,走入生活,充分发挥创造性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知识技能,加深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应用和汲取。
例如,教学《人人争当水卫士》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从生活角度出发,向学生详细讲述社会生活中,水资源浪费、污染的严峻现状,使学生能对日常生活进行总结反思,提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技巧和方法。教师首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水的理解和看法“同学们,请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水?”让学生知道水是万物之源,是自然界中一切生命存在的基础“说的对,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离不开水,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水资源的环境。”教师分别向学生呈现水污染前、水污染后的资源环境,让学生对比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思想意识。同时教师整合多学科知识,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计算,并了解地球有多少可用的水,知道自然世界可用淡水仅为地球水资源的2.5%,水资源严重匮乏,让学生明白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围绕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实际经验,设置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收集信息“调查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水污染情况调查”“工厂企业废水处理情况”了解立方米、吨、水表流量等综合知识,使学生在信息收集中主动思考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方法,“我們知道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势在必行,有什么好的办法吗?”进一步组织学生开展“节水妙招大征集”让学生以绘制手抄报的方式整理汇编,指导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节水标语,制作节水海报,总结保护水、节水的技巧和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节水护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用水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实践能力,构建立体生动的现实活动主题,力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促使学生在广阔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能够突破空间的局限和固有知识体系的束缚,实现知识经验与综合实践能力的充分发展。
2 实践分析思考,强化合作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开展,要让学生真正的走出校园,把所学的知识与实践对象联系起来,去接触社会,接触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边观察边思考,不断丰富、拓展、深化、理解和体验,让学生自主去发现知识,积累经验。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和具体性,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让每一位学生在分工合作的实践过程中全身心的积极参与进来,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作用和价值,使学生之间相互导向、相互驱动、相互渗透、共同提高操作技能与实践技能。同时实践活动的内容选择要增加理论知识与生活有机联系,更加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将学生置身社会生活环境中,使综合实践学习内容更具人文感和实用性,让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与合作实践能力,在主题活动中得以有效锻炼。
例如,教学《清洁工具与我们的生活》实践活动中,教师以“了解清洁工具”为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生自主依据的各自的能力水平明确分工,使每一位成员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关于清洁工具的信息资料查阅,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组织协调小组工作,进行小组汇报.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的、整体的、开放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本次活动开始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首先向学生出示拖把\扫把\塑料盆等各类清洁工具的图片,让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发现问题“请同学们说一说使用棉线拖把的感受?你能说一说使用板擦的体验吗?”教师要在学生形成问题的基础上,合理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棉线拖把浸湿以后非常重,容易导致地面积水拖不干净,而且棉线拖把不容易清洗?板擦造成的粉尘过多影响人体健康,而且板擦擦拭黑板顶部的时候比较费力。”经过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去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使学生在集思广益中能够发散思维,善于从生活中总结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优化设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团队协作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基于学生的整体能力水平,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并突出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会观察与思考,能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调动多感官体验走进现实生活环境中,展开积极的探索实践,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发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 问题驱动创新,拓展思维空间
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者,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思想、个性,所以,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权,以学生个体的生活体验为基础,促进学生智力、情感、责任、价值观的全面发展。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为学生创建自由自主的学习空间,以问题为驱动激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的设计、开发、应用中来,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能逐渐形成独立自主的批判思想意识,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对事物环境的深入分析,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同时教师要以生活问题驱动学生思考,利用生活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在问题的启发下,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潜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要将实践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世界的探索中,不断巩固、深化自身的知识经验和实践操作技能。
例如,教学《探秘身边的公共设施》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展示关于常用的公共设施的场景资料“公园内吃完零食后废弃物要往哪里丢?出去玩找不到路了怎么办?”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实际生活,对身边的公共设施做一个调查了解“你知道学校周围都有哪些公共设施吗?你了解公共设施的用途吗?”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场景的启发下,进行讨论交流和思考探究,了解各种公共设施的作用“马路上为什么很有很多井盖呢?”“同学们,可以对身边常见的公共设施做一个调查了解吗?看一看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公共设施?这些公共设施的用途是什么?”教师利用问题驱动学生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逐步引导学生去思考公共设施的服务对象和功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让学生在课内与课外的综合学习体验中,了解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同时教师要着眼于学生观察和探究能力的全面发展,合理启发学生去关注生活中公共设施的细节问题,让学生从日常现象中发现问题,树立自觉爱护公共设施,合理使用公共設施的正确意识。教师继续向学生展示被损坏的电话亭、垃圾桶、宣传栏、路标等公共设施,“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设施吗?他们是怎样被破坏的?”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了解“同学们试想一下,生活中没有这些公共设施,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我们可以做点什么呢?”教师从生活场景入手,帮助学生去发现、分析、提出、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树立自觉爱护公共设施的价值观。
综合实践学习活动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教师要通过生活情境问题,突出学习的现实性与时代性,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使学生在问题环境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使学生在立体生动的现实生活世界中拓展创新思维,完善知识体系。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涵盖了社会实践、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等综合领域,教师要紧密联系社会实践,将自然、生活、文化知识等学习资源,整合融入到课程设计方案中,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己思考解决问题,并在进一步的深入理解、反思、发展体验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为了能有效突破书本教材知识的局限性,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丰富主题内容拓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把实践活动融入到各学科中,强调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教师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整合各学科之间联系更好地提升综合实践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与真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环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从自然、生活以及社会交往中去学习,这样不仅更好地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还能充分体现活动目标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究精神得到有效的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益农镇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