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森稚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的持续落实,人们对高效课堂的定义已经不再陌生了,可是高效课堂的构建却是值得广大教师用一生去探索的。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自身要明白学习数学学科的意义何在,进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以求能够构建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策略探讨;合作学习;直观情境;现实生活;合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6-0107-02
在傳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策略探讨”并不常见,因为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是千篇一律的“填鸭式”,这既没有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造成了课堂的乏味性,使学生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最终呈现出了低效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要对传统教学理念做出摒弃,设计出新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爱上数学。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作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开展合作学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时期的教学理念下,课堂教学中的主次地位有了很大的转变,新课改也对教师提出了在课堂上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但是有些教师并没有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还是在课堂上自说自话,进行自我陶醉的“演讲式”教学。因此,作为一名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以合作学习的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课堂中主动学习,从而顺利构建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一节时,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为学生引入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对学生说道:“我们要通过如何操作才能画出平行四边形呢?”紧接着,笔者将学生分成了学习小组,让学生合作交流用什么方法可以再画一个和平行四边形ABCD一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EFGH,由此使学生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之后,笔者派小组代表叙述了平行四边形EFGH的画法,利用几何画板为学生动画展示运动中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加深了对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的认识。最后,笔者引导学生总结了这节课的知识点,为学生布置了课下作业,让学生交流了这节课的学习收获。这样,笔者通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使用数学语言规范表达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在民主化、和谐化的课堂氛围中高效学到了数学知识,顺利构建出了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二、创设直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先进的教学资源给了教师良好的教学辅助,给了学生一个可听、可看、可感的新颖教学环境,尤其是直观情境的创设,为课堂的教学效果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要懂得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和教学内容相关的直观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散发的魅力,以求能构建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一节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演示了勾股树图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成功导入了本节课题。然后,笔者让学生观察大屏幕中的正方形,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拼图的方法验证了勾股定理,使学生在多媒体激技术的作用下经历了观察、归纳、猜想、探索巩固定理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知道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之后,笔者通过为学生设计能够巩固本节知识的习题,使学生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最后,笔者带领学生回顾了本节知识,让学生回答了在这节课中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方法,对学生没有说出来的知识点做了补充,要求学生进行了重点记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系统性的理解。这样,笔者通过创设直观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了学生整节课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状态学习了这节知识,从而构建出了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三、联系现实生活,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数学世界即生活世界,当数学学到初中阶段,学生们逐渐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所以教师更应当在教学中注重生活元素的引入。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要懂得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数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发现数学中的生活,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索当中,达到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目的。
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平均数的意义》这一节时,首先,通过带领学生计算了某人一年中每月使用的电话费引入了平均数的概念,在课件上展示了该人使用电话费的统计表,同时为学生介绍了使用计算器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并对学生说道:“在日常生活中如有必要,要学会使用统计表。”然后,笔者为学生讲解了教材中的例题,通过例题的讲授使学生初步理解了“权”在平均数中的意义,知道了在解决一些与不确定现象有关的问题时,常常离不开收集和分析数据。之后,笔者为学生介绍了如何看各种图和表,让学生做了和现实生活有关的随堂练习,通过对学生的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巩固了本节课的所学知识,还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最后,笔者让学生交流了学习这节课知识后对生活有什么帮助,旨在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于生活中的意识。这样,笔者通过在现实生活中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意义,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真正意义上达到了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目的。
四、提出合理问题,刺激学生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是一种能够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甚是有效。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提出问题的合理性,如此才能够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效获取数学知识,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进而实现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最终目标。
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勾股定理的应用》这一节时,首先,在课件上展示了问题:一圆柱体的底面积为20cm,高为4cm,BC是上底面的直径,一只蚂蚁从A点动身,沿着圆柱的侧面爬行到C点,你能求出它爬行的最短路程吗?让学生自制一个圆柱,尝试从A点到C点沿圆柱侧面画出几条路线,找出最短路径。然后,笔者对学生进行了点拨,使学生通过感性认识突破了空间想象的难点,帮助学生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之后,笔者通过为学生提出合理性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带领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了应用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点为学生介绍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对以上知识点进行了梳理,让学生交流了这节课的学习收获。这样,笔者通过提出合理问题,并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刺激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亲身经历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过程,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了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目标。
总而言之,高效课堂的构建不能一蹴而就,但也不能停滞不前。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要将教学策略循序渐进地落实在课堂当中,让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变得越来越高,从而使课堂充满活力,真正意义上达到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蔡阿忠.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0).
[2]郑定玉.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1).
[3]王禄.浅谈新时代高效课堂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转变[J].学周刊,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