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
摘 要 足球是世界范圍内最流行、受众最广的运动项目之一。在《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颁发后,足球运动正式被作为经济社会的发展项目,并且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方针。足球运动对于促进我国足球事业与全民体育的良好发展至关重要,校园足球无疑是足球运动发展的起点,因此备受关注。本文主要基于“互联网+”背景,探讨了校园足球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校园足球;发展;影响;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6-0025-01
第一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是在第五届的移动互联博览会上。自此,社会各行各业都大力推行“互联网+”模式,并形成了基于互联网的经济发展形态。提起世界范围内影响力最大的运动,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足球。尽管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不容乐观,但足球运动仍然受到许多国人的推崇和热爱。在“互联网+”时代,足球体系的构建与发展速度会得到质的飞升,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推广模式比较单一,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校园足球对于挖掘具有天赋的足球人才,促进我国足球事业的长足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此展开分析。
一、“互联网+”对校园足球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更便于了解校园足球的开展
给球队的每位队员建立运动档案,记录队员的日常训练数据、考核数据、比赛数据、体能数据等信息。教练通过分析、评估队员的个人信息来制定针对性的训练方案,科学的开展训练,通过观看、解析比赛录像来深入了解对手球队的特点、战术,对比我方球员和对手球员个人能力的差距,并把这些数据输入计算机,参考计算机软件的分析结果,并结合教练自己的判断来客观的面对这些差距,汲取对方球队的长处,改进我方球队的训练方法。
(二)更便于评估球队的成长
分析球队每月的训练内容,比如30米移动、爆发力、快速跑、速度耐力、绕杆跑等。了解哪些队员进步最大,哪些没有变化,哪些不进则退。教练根据评估结果来确定队员存在的问题。比如,通过月考核来检验队员最近一个月内的训练情况,把获得的数据输入到数据库,不仅能够了解队员自身能力的发展情况,了解球队的优势与不足,而且还可以更清楚地明确与专业球队之间的差距,为今后制定训练目标、训练方案提供参考。
(三)构建“互联网+”的校园足球立体网络
在校园足球的教学中,可以引入PPT、视频等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足球的概念、动作技巧、运动原理等。落实“五环”足球高效课堂教学,通过小组合作等训练方式促进学生、老师之间的交流。每周1~2课时的足球教学很显然是不够的,更不能从根本上促进校园足球的发展,也不能提高学生们的足球水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成立特色足球社团来营造校园足球文化氛围,用足球文化来熏陶学生。
二、“互联网+”背景下,校园足球的发展策略
(一)推广互联网足球教学
随着互联网、计算机、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获得教学资源的途径越来越广泛。校园足球事业要想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必须充分把握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合理利用海量、丰富的信息资源,引导和鼓励学生合理的利用课余时间。学生在课堂上主要学习的是足球的理论知识,但足球技术的提高是需要大量时间来练习的,仅凭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显然不够。这种情况下,老师就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足球视频,并且上传到班级群或者某个平台,供学生自行下载,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为学生们分析足球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研究他们的动作、技巧。线上教学充分利用了互联网传递信息的高效性,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交流,共同进步。
(二)建立集“校内竞赛、校级联赛、选拔性竞赛”于一体的校园足球赛事体系
老师在设计足球教学方案时,应加入校园足球竞赛和城区校级联赛等内容,以赛代练、以赛促练,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斗志,培养学生的意志,锻炼学生的球技,树立“快乐足球”的学习理念。在校级、区级、市级、省级等各个级别的比赛中,都能踢出学生对足球的热爱,踢出校园足球文化的精神。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要营造一种足球氛围,比如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在网络上观看“欧洲杯”“亚洲杯”“世界杯”“欧洲冠军联赛”等盛大的足球赛事,分析精彩的进球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足球运动本身以及足球明星的魅力所在,从而对足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给校园足球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老师要充分把握这些契机,充分利用互联网低成本、海量信息、传播速度快等优势,有机的结合线上与线下体育教学,推动校园足球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雷,张运泽,刁振东."校园足球"框架下普通高校足球教学"游戏+竞技"模式构建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39(5):116-120.
[2]池星辰.大数据对推进我国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作用探析[J].山西青年,2020(1):111,113.
[3]张海林."互联网+"背景下经济欠发达地区校园足球师资再培养模式研究及策略思考[J].运动精品(学术版),2019,38(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