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绒
1 课堂背景
1.1 学生的质疑
上完《北冥有鱼》这一课,有个学生跑过来问我:“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北冥有鱼》这篇文章是作者借大鹏乘风翱翔,告诉我们万物均有所依靠,无论大小都要受到不同的限制中。这篇短文是节选自《逍遥游》开头部分,那跟《逍遥游》有什么关系呢?“逍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学生的疑问,瞬间让我明白,如果我仅仅停留在《北冥有鱼》这篇短文的赏析上,是很难满足同学们的求知欲。但《庄子》一书的思想和艺术都极具特色,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很难全面、深入地认识和把握。不过好在《庄子》一书中还有不少有趣的小故事,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课外阅读材料,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庄子的思想和情怀。
1.2 “1+X”的阅读模式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非常重视课外阅读,除了设有“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在教读课文后的“积累拓展”和自读课文后的“阅读提示”中,往往还推荐了有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课文与这些课外阅读的文章构成了“1+X”的阅读模式。
基于以上认识,我准备了给学生上一堂有关“逍遥游”主题探讨的“1+X”的文言文阅读指导课。所谓“1”就是课文《北冥有鱼》的节选,“X”是《庄子》一文中几篇能体现庄子情怀的文章。閱读课,总共用了两节课,第一节课教读课内文章,第二节课自主合作探究课外精选的阅读短文,力求打通课内外的连接,让学生的认识由部分到整体(或者更多部分),视野更开阔,认识更深刻。下面我呈现的是第二节课的内容。
2 案例呈现
2.1 课题:话说“逍遥”
2.2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
2)拓宽阅读视野,了解庄子的理想和情怀。
2.3 教学难点:对庄子“逍遥”思想的理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
2.4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2.5 教学过程
1)导入:回顾上节课《北冥有鱼》的主题:无论是“大鹏”,还是“野马”、“尘埃”,他们的运动都必须依靠气息,说明万物均有所依靠。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那么,怎样才是真正的“逍遥”呢?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生状态呢?我们通过几篇小短文来认识一下。
2)分组合作,交流你从4篇短文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庄子?
课外阅读材料助读:(导学稿)
短文A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外物》
短文B: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秋水》
短文C:
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yuānchú),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yé)?”
——《庄子·秋水》
短文D: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庄子·至乐》
3)交流展示阅读成果
摘录部分小组发言:
我们小组从第一篇中可以看出庄周家里很贫穷,连基本的温饱都不能保证了。
我们小组从第二篇文章中读出,庄子对送上来的楚国相位毫不在意,他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说明在庄子的眼里金钱权利不如自由。
我们小组从第三篇中读出,庄子用了三个比喻,把自己比作鹓雏,把惠子比作鸱,把相位比作腐鼠,写出了他根本看不上相位,其实相位在他眼里是粪土。
我们小组从第四篇看出,在庄子眼里,人的出生是由气息汇成了形体了,人死了形体又汇成了气息,现在又回去了。庄子认为生与死是一种自然现象,所以他唱歌跳舞。
我们小组补充一下:庄子喜欢用寓言故事讲道理,第一篇讲的是涸辙之鲋的故事,第二篇讲了神龟的故事,第三篇讲的是鹓雏的故事,这三个故事告诉我们庄子虽然家里很贫穷,但他仍然不愿意去做官。
我们组综合了课文和这四篇短文,认为作者借大鹏乘风翱翔,雾气、尘埃等漂浮的现象,说明作为形体的生命,是没有绝对自由的,也不可能有;但是人的精神,可以绝对自由的,因此我们猜测“逍遥”的意思是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
4)课文总结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看破了生死,超越了名利,看透了一切。他追求的人生的至高境界就是看破内心重重的藩篱障碍,保持人格的独立,完成天地之间一番逍遥游。因此,我们可以把逍遥看作精神的自由自在,无所羁绊的大境界。
3 分析与反思
3.1 1+X的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随着中考的改革,学生的阅读量越来越大。平常教学中一册语文书中二三十篇文章,光从课文着手,这种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褚树荣老师在讲座中说道:一个成功的语文老师,是你的学生看到一篇文章,立刻能说出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课外精选的阅读资料很好的引领了学生的阅读生活,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更能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去探寻课本以外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2 1+X的阅读课,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1+X的阅读课学生先进行自主阅读,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然后进行交流和展示。在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思考的过程中着重训练了学生的自读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在交流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探究思辨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当然1+X的阅读课的实施,也有很多需要老师注意的地方。首先X的选择尤为重要。教师指导学习时,一定明确学习目的,确立主题,精选X的文章。第二,老师是课堂的引领者,在课堂老师要引领提升学生的讨论的高度,切不可放任自流。
以上是我对这种阅读课模式的一些粗浅的做法与想法。认真且恒久地实践这一教学模式,不断改进自己的阅读教学,相信必定会结出累累硕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