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璇
摘 要:新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式,更倾向于意志论,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教学质量。文章主要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导入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模式。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导入
一、引言
有效的课堂导入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文章遵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原则,继而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并设计有效导课模式,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的导课技巧,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主动构建新知识,从而实现“教我学”到“我想学”的转化。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现状分析
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由之前的“教师独唱”转变为现在的“师生合作”。但是在具体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导入往往会忽视课堂导入的本质,从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追求新颖,脱离文本
人工智能时代,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小学生也开始借助课件、电脑等工具来学习语文。在导课环节,多媒体技术更是被教师广泛喜爱,教师会利用多媒体给学生看一些图片或听一些歌曲,让学生加以思考。新颖的导入方式,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事实上这种单一的图片、视频导入往往与课程联系不大,甚至脱离文本。这样会让学生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产生更多的困惑,还会将学生的思维拉出课堂之外,继而没有兴趣去思考课堂上所学习的新知识。小学语文课文语言的优美、故事情节的曲折发展、文章的深刻内涵,不是几张图片或几首歌曲就能表现出来的。
(二)目标不明,流于形式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模式是多元化的,因而许多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视导入形式的多元化。在实际应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表面看起来多元化,实际上只注重形式,无法突出重点,学生一上课就接收了大量的信息以致一时间无法理解,教师只重于形式而没有将内容展开分析。这样很难让学生学习到有用的知识,构建新旧知识的链接。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跟着课改的步伐,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性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一)小学语文教师对课堂教学导入没有足够的重视
如今的小学教师基本上是70后、80后、90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们受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会忽略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性。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师接受的往往都是传统教育,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他们便会不由自主地将传统教育思想渗透于其中。教师主导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掌握主动权,学生只是参与者,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这样便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的知识,不会对知识进行有效筛选。这样就无法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更不要说主动构建新旧知识的链接。
(二)小学生对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参与意识差
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学生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要通过自己的探究与发现主动去学习知识。但在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小学生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讲解者,他们只需要被动地接受,不会主动构建知识框架,不会主动地找寻未知的知识,缺乏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对学习没有强烈的欲望,在课堂导入环节中的参与性不高。
四、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导入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可以为教师完成课程任务提供理论支撑,如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师生合作的教学氛围。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中,对提升整体教学质量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导入环节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引导对知识进行初步了解,从而对知识体系进行主动构建。这样既达到了新课改的要求,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了知识。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应遵循的原则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广泛,教学方法多样,若要评判则需要一定的规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作为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其标准。
1.合乎学情,灵活多变
小学语文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配合的课堂,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的主导是教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有何特点、学生的年龄阶段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是怎样的、兴趣爱好如何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只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开头,它的作用相当于一块引玉之砖,为接下来学生要学习的内容打基础。所以课堂教学导入不能占用课堂的太多时间,否则会造成喧宾夺主的局面。导入内容应尽量简单清晰,保证学生能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
2.紧扣文本,注入情感
语文这个学科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像数学那样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解答问题,语文课文主要是表达人的情感,所以需要学生运用形象思维体会其内涵。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时应注重情感的切入点,要充分考虑文本结构的合理性和文本情感的真实性。每个人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同,对情感的理解也有所偏差,所以在进行导入时,教师既要照顾到集体又要尊重个体间的差异。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策略
有效导入一般具备两个特點:一是新奇,二是自然。新奇,顾名思义就是指别出心裁,能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引起学生的兴趣;自然,便是过渡、衔接自然,能够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
1.语言描述情景
通过语言的描述,帮助学生创设情景,引起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威尼斯之夜》时,教师可以用语言描述:在寂静的夜晚,我们走在路上去感受夜晚景色带来的冲击,想象一下夜晚天空中的星星闪烁着、夜晚的河在微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的涟漪,我们能想到的是我们身边的景色。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威尼斯的夜晚是怎样的,体验不一样的异域风情。运用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更容易使学生与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运用多媒体
如今社会不断进步,多媒体教学也日益完善,绝大多数教师在上课时会使用多媒体课件,这样既可以直观地将教学内容展示出来,又可以很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长征》是毛泽东创作的名篇,在教学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此诗,让学生体会其气势磅礴的语言描写,并带领学生走进诗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样学生会对这首诗产生极大的兴趣。
3.解释课题
解释课题的导入方式是教师从分析课题方面来导入新课的方法。解释课题能够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明确学习重点。
例如,教师在讲授《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先在黑板上书写“蝙蝠”“雷达”两个词语,让学生说说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然后思考两者有何联系。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思考加深对这两个事物的印象,这样学生在开展课文学习时便会自主思考。这样的导入使学生既了解了题目的意思,同时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五、结语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指导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知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让学生爱上语文,愿意积极配合教师,主动回答问题,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但导入时间要简短,控制在五分钟之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式多样化,目的是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的欲望,与此同时,还可以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让他们主动学习。因此,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导入方式。
参考文献:
[1]譚吉华.新课改新教法[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2]汪凤炎.教育心理学新编[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3]李晶晶,王林发.教学设计的构建与生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4]吴 萍,任 强.新编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刘 群,任 强.论中学语文课堂的有效导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3):7-9,128.
[6]程 洁.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堂导入[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4):95-97.
[7]施 健.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听力课堂导入教学[J].中国电力教育,2008(7):185-186.
[8]曾琳琪.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设计的教案设计[J].当代教育科学,2018(1):51-53.
[9]郑 春.小学语文主线教学应重视整体化[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8(8):29-30.
[10]彭木海.拓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J].读与写,2018,15(35):39-40.
[11]许红琴.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11):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