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春华
摘 要:立德树人,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一直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的方式很多,但哪种教育方式更有效,值得教育者思考。其中地方红色资源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德育素材,教师可以用好它,让它发挥育人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红色资源;革命基因;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0周年的贺信里号召全体少年儿童要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总书记还曾发出“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的号召。闽东是革命老区,拥有很好的地方红色资源,教育者应努力探索闽东红色文化、闽东优秀传统文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德育方式和方法,拓宽德育路径,培育合格的新时代的学生。而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创新性地开展未成年人主题红色教育的实践活动,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深远。
一、拓宽教育渠道,学习红色知识
地方红色资源是指地方的革命先辈在追求解放和自由的历史进程中留下的物质、制度、精神等方面的文化遗产。它作为一种宝贵的德育资源,具有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闽东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仅有的18个革命根据地之一,有中国第一支海上红军游击队,有从支提山跳崖牺牲的红军九战士等无数惊世英烈和传奇故事。通过鲜活、生动的形式和载体,让学生了解、感受闽东地方红色文化,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設具有重要意义。站在新时代的坐标点上回望,无数革命烈士们用自己的鲜血换取了今天我们幸福的生活。在改革开放环境里幸福成长的青少年这一代人,没有战争,没有硝烟,更应尊重英雄,坚守内在的红色精神。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这些英雄们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我们,影响着我们。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想方设法拓宽教育渠道,让学生了解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上的革命历史,感受先辈的奋斗与牺牲,让红旗代代飘扬。
(一)通过多媒体深刻感受闽东革命历史
要对小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首先需要让学生对红色文化有了解,对宁德的革命历史有深切的感悟。对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以鲜活、生动的形式和载体,把闽东的红色文化传递给学生,力图让学生对闽东的红色文化有更多的认识和感受。通过致家长一封信,让学生家长关注宁德电视台、宁德新闻综合广播的微信公众号,带领孩子收看大型纪录片《红色闽东行》并写观后感;同时班主任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开展“观革命故事有感”班会活动,让学生谈体会,回顾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历史,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二)开展“讲革命故事忆英雄”比赛
学校德育处每年春季会给学生分发《闽东革命小故事》。各班班主任利用每周1天的晨会课,指名2至3名学生讲闽东革命小故事,再从各班中选拔优秀选手参加校级比赛,让获奖的优秀选手通过国旗下讲话、广播站宣讲等方式,声情并茂地向全体同学讲故事。这样可以让全校学生从喜闻乐见的故事中了解闽东革命英雄事迹,获得闽东革命先辈精神的熏陶。
(三)植入红色基因新课堂
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通过深入挖掘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的红色教育元素,将红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为了有效地落实红色基因的浸润培育,学校组织语文、音乐学科的教研组长,找出与红色文化、爱国情感教育有关的教材内容,通过演课本剧、红歌传唱等方式深化教学,在学科融合中将红色教育化为整体,在学习中浸润学生的心灵,达到育人的目的。
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革命先辈们为了坚持革命理想而奋斗的故事。音乐教材中的《义勇军进行曲》《红星歌》等,这些歌曲体现了革命先辈忠贞爱国、坚定信仰、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是进一步了解红色知识的载体,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最好文本,是德育课堂的素材和资源。各学科教师应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朗读、编情景剧、讲解等方式深化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爱国的真义,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植入少年儿童的心。
开展红色主题队活动课。在各年级开展“继承好传统 争当好队员”队活动课,通过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观看视频、表演小品、演唱歌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红色精神真正根植学生心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开展“最美红色教室”评比活动。开学初,收集学生在寒假的“红色实践”活动中制作的手抄报、绘画等作品,并以“红色文化建设”为主题布置教室。经过师生的精心策划与布置,每个班级都展示出了独特的班级文化特色,如“红色教育专栏”“红色图书角”,其中包含了学生搜集的英雄故事、红色诗词等,然后各班利用晨会或班会课开展交流研讨活动。
二、开展主题活动,培育红色传承人
为了营造校园红色阵地,培育红色精神传承人,学校利用“3·5学雷锋日”“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等重要节日,组织学生开展“继承好传统 争当好少年” 系列活动。
(一)开展“学先锋榜样,做最美学子 ”主题活动
雷锋是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每年三月,德育处充分利用好这一主题,让学生抄写一篇雷锋日记;唱响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组织学生到华侨社区、南岸公园开展大扫除活动;带领校少先队员走进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华侨农场看望、慰问孤寡老人与孤儿,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
(二)开展“继承好传统,争当好少年”系列主题活动
一年级开展“颂党恩,听党话,争当新时代好儿童”活动。二年级开展“争做新时代好队员”入队系列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少先队的基本知识,明白红领巾的意义。三、四年级则开展“革命歌曲大家唱,红色精神代代传”活动,比如:三月份让学生每人收集一首喜欢的革命歌曲,由音乐教师教唱;四月份开展年级拉歌比赛,让学生从中感受先辈积极向上、勇敢奉献的精神。五、六年级开展“鲜花献英烈,清明寄追思”活动,组织少先队员祭扫烈士陵园,在革命纪念碑前重温入队誓言,铭记先辈功勋,努力学习,继往开来;组织学生参观蔡威纪念馆,亲耳聆听蔡威的故事,观看蔡威事迹宣传片,学唱纪念歌曲《等你》,并写观后感,与革命英雄近距离地接触。通过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积极搭建活动平台,让学生感悟红色精神的时代魅力,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自觉将红色精神外化为一言一行。
(三)开展“红色主题周”活动
学校把每年的三、四月份定为红色主题学习月,红领巾广播站在晨会和放学后播放红色革命歌曲,并要求每个班级学唱一首红歌,读几篇红色故事,开展一次讲红色故事比赛。每学年的第二学期,德育处会组织“红色歌曲班班唱”“红色小歌手”等比赛。开学初,学校德育处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面向学校音乐组,征集28首红色爱国歌曲,并利用音乐课教学生唱红色歌曲,使全校班班有歌声,人人会唱红歌。5月,学段内按30%比例选拔优秀班级,由音乐教师组合唱训练。5月31日,10个优秀班级参加学校“我和我的祖国”爱国歌曲展演,活动现场氛围浓厚,在红色歌曲的感染下,有的学生还潸然泪下。红色歌曲传唱活动,让学生深受先辈革命精神的熏陶,同時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四)开展“深化国防教育,展示华小风采”主题活动
每年国防教育月,学校会邀请部队教官给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开展为期一周的军训活动。通过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其国防意识。
三、传承引领创新,厚植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是革命精神的传承。红色象征光明,象征信仰,凝聚力量,引领未来。小而言之,福安柏柱洋、宁德百丈岩、寿宁下党、福鼎赤溪,无一不是因为“红色”而创造、典藏了一段历史,引领了时代风气。大而言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孕育了永放光芒的抗洪抢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强自立、坚持梦想、勇往直前,写下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惊叹的“中国故事”。
(一)倾心打造红色文化长廊
组织学生通过网络、电视、图书馆,收集地方革命小故事及插图,收集归国华侨的爱国故事、人物图片及名人名言,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为故事配上插图,用毛笔、硬笔书写这些爱国人士的名言,同时动手布置自己的班级,为构建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出一份力。学校从这些优秀的故事中,择优布置成校园文化展板,形成校园里一道亮丽的德育风景线。
(二)积极策划红色亲子活动
发动每一个家庭利用节假日走访纪念馆、革命战斗遗址、红色旅游景点,寻访先烈足迹,聆听英雄故事,感悟革命情怀,在和风细雨般的亲子活动中接受红色教育。
(三)认真编辑红色专题校刊
组织学生、父母和教师参与校内校外互动性征文比赛,通过微信群晒习作、评习作、改习作,别开生面地进行颁奖,汇编成集。另外,结合教师、学生收集的地方革命故事及图片等资料,开发闽东革命历史小故事红色校本课程。
随着红色教育的深入推进,学校的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提升,有效地将红色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综合素养,并增强了历史使命感,升华了思想道德境界。用好地方红色资源,巧妙地把它们与教学整合,与学校德育工作整合,不忘传承,才能引领创新,造就新时代的红色传人。
参考文献:
[1]刘娟娟.让红色文化薪火相传——对中小学红色文化教育的内涵及路径的思考[J].福建教育,2018(26):10-16.
[2]任国平.武汉汉阳:“以互联网+红色德育”铸魂育人[J].人民教育,2019(11):46-49.
[3]梁 蓉,苗 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德育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9(24):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