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钱娟
摘 要:寓教于生活,是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落实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途径。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還未得到充分的培养,教师更应当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来奠定学生对数学的基本认识,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能够更好地丰富我们的生活。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还不扎实,对于数学的认识比较片段化。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学到的数学知识,验证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初步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数学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终身成长的实际需求。以下就是对此的一些具体看法。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利用有效的课堂导入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良好的印象,可以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良好的帮助。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入手,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来创设丰富的生活化课堂导入情景。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亲近的感受,从而拉近学生与数学课堂之间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比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让学生对教师里面的桌椅板凳、铅笔盒、粉笔盒、墙面等进行分类,按照学生对这些物体的表面的理解将它们划分成两个类别,看看哪个小组分类分得更加合理,并且说出自己小组的分类标准。这样,通过游戏形式的课堂导入,可以让学生快速地沉浸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数学概念。再比如,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来展开教学活动。通过将教材上的平面内容立体地呈现在课堂上来吸引学生的目光,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投入到观察活动中去。总之,教师要积极发挥出课堂导入环节的优势,通过多样化的、合理的生活化课堂导入来降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帮助学生更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来,牢记所学知识。
二、教学例题生活化
为了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使用例题讲解的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可以快速地找出其中的数学规律,得到可靠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结合例题教学的目标,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富含生活气息的例题来优化学生的解题过程,向学生进一步展示出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比如,在教学“乘法”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小熊妈妈去买水果,一共拿了89元,已知每个桃子价格是2元,每一根香蕉的价格是3元,小熊妈妈需要买8个桃子和6根香蕉,那么小熊妈妈可以怎样去付款,最后还剩下多少钱?这个问题不仅包含了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学到的乘法的展示,而且将加减法的内容也融合进来,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在设计生活化的例题时,教师一方面要考虑例题的难度,一方面也要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尽可能地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景,从而让学生可以自觉地调动起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实现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目标,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的能力。
三、课后作业生活化
只有让学生真正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才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从而进一步地激发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对课后作业进行改进,给学生布置一些可以进行生活探索的任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也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
比如,在教学“小数乘法”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到家里去询问家中各种食物的单价,以及家庭每日所使用的食材,从而计算出每日在饮食上的花费,并且记录下来。学生还可以自己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角度进行深入的了解,记录到调查报告中来。再比如,在教学“统计”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班上学生每月阅读书籍的数量等课题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得到结论的有效方法来获得自己相关的结论,从而在实践当中检验所学知识的实用性。这样,通过生活化课后作业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有效发展。
本文针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展开了一番叙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只有将其应用到了现实生活中,才能够体现出数学教育的真正价值。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地分析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在生活的探索中领会数学的价值和魅力。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为课堂教学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促进数学课程改革的进一步落实。
参考文献:
[1]葛芳.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王晴晴.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