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及其评价研究

2020-10-26 05:27徐晨梅刘炳胜孙淑芬
关键词:管理学可视化指标

李 灵,徐晨梅,刘炳胜,孙淑芬,王 琦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 300072)

一、我国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现状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始终不变的时代使命。提高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受西方评价思想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借鉴西方经验确立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关注存在的教学模式弊端并督促改革。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的评价,通过教学评价发现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学生对教学的需求点,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善,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学评价制度对提高我国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我国教育走向现代化。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教育目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模式从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更加注重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发[1]。现代管理学是综合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与传统管理学相比更加注重变革性和开放性,侧重于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说教”为主,课堂教学枯燥,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有的评价体系也大多以教师为主,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4个方面,缺少学生学习兴趣及自主性等方面的指标,且存在不区分学科特征的单一化问题,评价体系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2-4]。对现代管理学这类学科的教学评价不同于传统学科,学者们应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有区别地制定普及型和专业型教学评价体系[5],并且从教学评价的功能和价值定位角度,提出以学生为主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和以兼顾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师生共进”评价体系[6-8],通过探索案例教学、情境式教学、混合式教学及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9-10]。近几年,情境教学被应用于小学、高中、大学[11-13]等专业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针对不同的学科特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是当下教学改革的趋势[14-15]。现代管理学是一门集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多学科综合的交叉学科,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已有研究表明,案例教学与情境式教学模式是管理学教学运用较多且效果良好的模式。对于教学评价,应更注重学生学习体验和知识运用,而目前我国现代管理学的教学模式,依旧存在很多不足,案例教学多采用西方经典教材中的案例,“说教式”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实质性参与度不高,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很难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进而造成对知识点的理解浮于表面,难以深入。情境式教学需要将情境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情境设计及实施方式对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但同时易流于形式,对学生理论知识及运用能力锻炼不足。

二、基于历史事件可视化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1.民族文化认同理论

文化认同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松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提出,后被广泛运用于社会、历史、政治、文化等领域的重要理论[16]。美国著名人类学家乔纳森·弗里德曼分析了文化认同的多种形式,认为文化认同和族群性是紧抱一起的[17]。同样是人类学家的罗伯特·F.墨菲认为,文化内部存在差异性和冲突,但其内在存在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体现为文化认同。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十分密切,它是民族成员对本民族文化的承认、认可与赞同,并由此产生归属意识,进而获得文化自觉的过程[18-19]。所以说民族文化的价值认同是文化认同的本质,它彰显了整个民族成员共同的社会特征,是民族群体得以形成的理性基点[20]。但是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对民族文化认同趋于淡化[21-22],因此高校需要加强文化教育,培养民族文化氛围。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形成的基础,学生在学习中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是其能够对知识快速理解并能予以灵活运用的重要内在价值引导,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中国经典历史事件对枯燥的管理理论进行阐述,从而激发学生文化认同感,调动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2.情境认知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该理论认为个体心理常常产生于构成、指导和支持认知过程的环境之中,认知过程的本质是由情境决定的。认知加工的性质取决于其所处的情境,不能脱离情境孤立地去研究[23],经过学者们的不断发展,目前主要有寓身认知、情境嵌入认知、延展认知3种观点。寓身认知认为,认知能力需要依赖于身体和大脑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情境嵌入认知认为,认知活动发生在主体的身体与物质和社会环境之间动态的交互作用之中,并受到这种交互作用的影响。延展认知认为,认知活动不仅发生于大脑内部,而且延伸到情境中,情境因素成为心理的一部分[24]。3种观点虽然对情境与认知的作用过程有一定不同,但均认为情境在认知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情感对认知活动具有动力、强化和调节等功能。根据情境认知理论指导下的课程实施所具备的参与性、感受性、生成性特点,能使教师教学真正着眼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并利用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提升学生对课程的感受力与参与度[25]。一个积极健康的情境能使学习主体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从而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此,在管理学课程中运用情境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视听环境,对学生认知形成和强化具有重要作用。

3.认识的直观性理论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句话传递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重要信息之一是:直观可以使教学中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更加有助于学生对于感性知识的认识与掌握,表明社会认知的直观性在人们理想信念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根据社会认知的显著性特点,直观性教育对于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26-29],运用可视化视频对已有的理论知识进行直观化的阐述,使抽象化的理论变得形象和具体,能够使学习主体产生形象化的感知,在加深记忆的基础上形成抽象化理性。这样不仅可以达到理论教育的目标,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达到在教学课堂之上的学习深化与课堂之外的学习拓展效果。在现代化的管理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可视化的方式对历史事件中的管理学知识进行直观化,使管理学理论在学生大脑中形成具体和形象的感知,然后在深入分析事件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是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的重要方式。

三、基于历史事件可视化情境教学设计及实施

1.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3部分:第一,筛选典型历史事件可视化案例;第二,划分历史事件和情境模拟设计;第三,实践案例仿真教学。首先,梳理中国管理学发展进程中的关键历史事件,根据课程教学知识点的要求,借助已有历史材料予以可视化处理;其次,将典型历史事件根据类型和内容划分并进行情境模拟的设计,分配到教学的各个阶段;最后,将典型历史事件可视化情境模拟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进行检验,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设计具体内容

2.教学实施的具体流程

基于历史事件可视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包括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效果反馈3个阶段。课前准备阶段,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将历史事件的相关材料及学习任务发送给各组学生,学生根据历史材料使用指南和角色分配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及人物特征进行了解,以便课堂角色扮演和分析。课堂实施阶段,在教师指导下各组进行角色扮演,并对其表现进行打分评价,教师结合管理学相关理论对历史事件进行更深层次、更广泛地讨论,加深学生印象以及对知识点精髓的理解。课后效果反馈阶段,征集学生的学习感想和对基于历史事件可视化情境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对教学方式进行修改和完善,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教学实施具体流程

四、课程教学评价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已有研究主要有3种类型,一类是以教师为主的评价体系,一类是以学生为主的评价体系,还有一类是兼顾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以教师为主的评价体系属于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的一级指标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其评价项目多为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准确、清晰,重难点突出;教学安排紧凑合理等[30]。以学生为主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评价指标主要有学习目标的达成、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学习成果的实践应用等。而兼顾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更加注重评价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评价指标方面包括传统评价体系中对教师教学行为评价,但更加注重教师指导过程的创新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与此同时,也包括学生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和学习达成状态等从学生角度出发的评价指标,注重学生全方面综合性的发展[31]。

本研究基于历史事件可视化情境教学方式改革,旨在通过案例教学与情境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参与度,以此加深学生对管理学有关精髓知识的理解并帮助学生养成“思考、创新”的思维方式。因此本研究在指标体系构建中以学生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兼顾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根据上文的理论研究和有关文献阅读[22,30-35],再结合部分管理学学生访谈,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制成问卷进行调研,用以评价基于历史事件可视化情境教学方式对学生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历史事件可视化情境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2.基于历史事件可视化情境教学评价模型构建

本文构建的基于历史事件可视化情境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级、二级指标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元素与元素之间也可能互为影响,所以该指标体系并不是完全独立的递阶层次结构。因此,本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呈现出网络关系,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来解决指标之间相互影响的问题更为合适,以实现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价。

根据网络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本文首先将基于历史事件可视化情境教学评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控制层,包含评价的总目标(基于历史事件可视化情境教学效果);其余划分为第二部分为网络层,包括指标C1(教学目标)、C2(教学内容)、C3(教学安排)、C4(教学方法)、C5(教学效果)及各个指标下属的二级指标。网络层中的元素是相互影响的,本文通过征询相关领域的专家意见并对各个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关联关系进行判断,构建了关系矩阵表。同时,基于关系矩阵表通过Super Decision软件构建了一级指标网络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一级指标网络关系

根据网络层次分析法计算原理,借助Super Decision 软件,将元素集一级指标(C1,C2,C3,C4,C5)进行两两比较,根据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建立判断矩阵,进而以一致性检验结果判定该判断矩阵能否被接受。各一级指标的权重值由加权超矩阵的结果确定,最后汇总调研对象的意见得到各一级指标最终权重值。对于二级指标的权重计算采用同样方法,以一级指标(C1,C2,C3,C4,C5)作为判断标准,根据模型中的指标间相互关系以及专家意见建立判断矩阵,最后建立加权超矩阵并求解获得最终的指标权重值,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各指标权重值

将评价指标制作成量表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以检验调查问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根据信度系数值α、KMO值、共同度、方差解释率值、因子载荷系数值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验证数据的信度效度水平情况。检验结果显示,该问卷回收的数据信度较高并可以将研究项的信息量有效提取出来,说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合理客观的评价基于历史事件可视化情境模拟教学方式的实际效果。

3.指标体系权重结果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一级指标权重前三位分别是教学效果、教学安排、教学内容,这说明教学评价是以最终的教学效果为主,其他的大多指标也是为教学效果而服务。教学内容权重较高,这与教改的初衷相符合。二级指标中,课堂交流与回应、技能性效果、管理性效果、可视化学习环境营造、经典历史事件与理论融合度5项权重值相对来说较高,课堂交流与回应指标达到0.24,说明在基于历史事件可视化情境教学中,增加课堂互动,摆脱“说教式”课堂是重中之重,并且,案例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注重案例质量,只有将历史事件与对应的管理学理论高度融合起来才是成功的案例教学。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在剖析教学模式及评价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管理学学科特点,提出了基于历史事件的可视化情境教学设计及实施方案,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一级指标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细分二级指标12个,并利用网络分析法获得各指标权重。从指标体系权重中可以观察到,对于基于历史事件的可视化情境教学来说,增加课堂互动,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应是该教学模式的核心,同时,教师应当注意可视化学习环境的营造,以及将中国本土化历史事件与管理理论的融合,不可为了案例而案例,这样往往适得其反。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运用经典历史事件作为案例,确实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本土化的案例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吸收。可视化情境模拟,通过播放视频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及肢体,对加深记忆和提升实践能力作用显著。综上所述,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将基于历史事件的可视化情境教学优点与现代管理学学科特点相融合,在教学上产生了较佳效果,对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引导作用。

猜你喜欢
管理学可视化指标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思维可视化
科研仪器平台管理现状与建议——基于管理学理论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