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杰
河北正合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在肉鸡养殖过程中,分笼期间的管理非常关键,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鸡群呼吸道发病,进而影响鸡群健康,造成鸡群死亡率增加。所以合理做好肉鸡的分笼管理工作是养殖管理的关键。
根据不同笼体笼门、料槽、水线构造、季节温度、鸡群健康、天气变化等综合因素决定分笼时间。夏季一般第一次分群在6~7日龄即可,第二次分群也不要超过18 日龄,春秋冬季等较寒冷的季节,第一次分群在7~14 日龄之间,第二次分群在19~25 日龄之间,设备先进程度不同,分群时间不同,地暖鸡舍笼层温差较小。
在温暖季节免疫,可直接在免疫时分群,建议分中上两层,部分地暖供暖的鸡舍可以在7日龄三层都分开,当然,这样分在空间上有利于鸡的生长并避免了第二次分群可能造成的应激。
分群前适当控料但一定不能控水,防止鸡只饱食后应激过大,同时严禁断水发生。注意新分笼笼层要提前调整好水线高度和水压,同时料槽加好料,鸡群分笼后第一时间要让鸡有水喝、有料吃从而减小应激。
将灯光调暗,防止分群时鸡只过于兴奋,同时应适当给点电解多维或VC,提高抗应激能力。
分笼时根据外界温度和鸡群状态,适当提高鸡舍温度,注意不宜过高(笼层铺设地暖管的鸡舍提前对分笼层预热)。
一般第一次分笼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分一半到上层(或中层),这种分法鸡的密度相同,鸡群均匀度更高,喂料、控料、匀料好掌握,缺点是二次分笼时要累一点。第二种是分1/3到上层,中间分2/3,优点是二次分群方便,缺点是密度大的层鸡体重偏小,均匀度差。且喂料和控料难以掌握。第一次分笼密度控制在30只/m2左右即可。
分笼期间一定要调节好鸡群密度、体感温差、笼层温差、应激体感温差等,根据不同季节及供暖设备适当提高鸡舍温度(一般为0.5~1℃)。同时注意鸡舍湿度不能过低,分笼抓鸡时粉尘毛屑飞扬容易损伤鸡呼吸黏膜系统。
应采取“分早不分晚 留弱不留强”的原则,中层育雏的话,体重较大的健雏放在上下层,弱雏留下。夏季由于温度高可适当提前分笼,冬季由于鸡笼上下层温差大,可适当推迟分笼时间,并且下层笼中多放一只,以减少上下层的温差。
分笼后3 h内,应根据鸡群实际情况、体感温度、精神状态适当提高或降低舍温,要求两层笼之间的温差控制在1℃以内。分群后要及时检查鸡群采食、饮水情况,同时检查鸡数量的均匀度,并及时做出调整。由于饲养过程中会出现鸡死亡,导致不同笼内鸡的数量不均匀,因此需要匀鸡,避免采食不均匀,影响生长。
分笼期间通风,应考虑鸡群密度温差变化和笼层温差变化,通风量不宜增加,注意不能刻意减小鸡舍换气量。应根据鸡群实际情况,合理掌握鸡舍通风换气,通风保持平稳为宜,待鸡群适应环境之后根据鸡群状态平稳增加通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