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细兰
摘要:场景化课程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中融合了哲学、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等与教学学科相关的理论。开展该教学模式主要以幼儿为主,引导幼儿进行主动学习;在此基础上将生活元素融入其中,注重幼儿经验的积累,促使幼儿核心素养得到培养,进而使幼儿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幼儿园场景化课程教学的构建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更好的开展幼儿园场景化课程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场景化教学模式;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7-0272-01
场景化课程教学主要是强调将知识还原到原有的场景中,进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积极融入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场景化课程教学能够将抽象性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化的知识,牵引幼儿走进场景中,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很够更好的接收和消化所学知识,实现教学目标。
1.幼儿园场景化课程教学的内涵
最初场景的概念是来自于戏剧,也泛指情景。但是现如今的幼儿园场景化课程教学主要是指将游戏场景、各种虚拟场景等进行联系,将其互动与变化突显出来,使幼儿在其中能够感受和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进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具体而言,在教育学中的场景化课程教学构建主要指为学生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场景;也是在场地、设备以及各种教学材料的支持下所创设出了适合学生游戏和学习的环境,一般分为幼儿园场景、社区场景以及家庭场景。
幼儿园场景课程教学主要分为公共场景和班级场景两种。所谓公共场景主要是指那些幼儿园内公用的场景,通常是进行一些大型活动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的功能室,比如阅览室、角色表演区等等;而班级场景主要指那些具体的活动室,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所创建的场景,通常与班级中正在进行的某些活动有联系,比如美术区、音乐区等。
幼儿园场景化课程教学创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幼师可以结合园内幼儿的具体情况去构建促进幼儿发展的场景,使幼儿园场景化教学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1]。
2.幼儿园场景化课程教学的构建策略
2.1 将幼儿作为构建主体。
在构建幼儿园场景化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幼师应该将幼儿作为构建的主体,尊重幼儿的主动学习,引导幼儿主动与场景以及场景中的人与物进行充分互动,不管是在幼儿园内,还是在家庭或者社区中,所构建的场景化课程教学活动都应该对幼儿进行综合性考虑,要将幼儿的实际需求,以及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趣作为构建场景化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
2.2 将幼儿身边事物作为构建模板。
在幼儿的身边可以发现诸多不同类型且内涵丰富的场景资源,而这些资源就是构建幼儿园场景化课程教学的构建模板。将幼儿的生活圈、幼儿所生活的环境以及幼儿所掌握的经验融入到其中,可以使幼儿园场景化课程教学更具真实性和生活化,进而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使幼儿积极融入其中。
因此,就需要幼师在构建幼儿园场景化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对本土文化以及幼儿的生活圈进行深入挖掘,从中找到符合幼儿发展的教学内容,进而在对幼儿进行场景化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使幼儿的核心素养得到培养,促使幼儿产生对家乡文化的喜爱之情[2]。
2.3 将提升幼儿综合素养作为构建目标。
通过构建场景化课程教学,应该能够使幼儿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以及心理素养等得到提升。因此,就需要幼师在构建的过程中,将提升幼儿综合素养作为构建的目标,结合场景的价值、特点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学习经验等,引导幼儿对其进行深入探索,促使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进而实现构建场景化课程教学的价值。
2.4 将游戏作为构建因素。
场景化课程教学主要是对幼儿进行引导,使幼儿能够亲近自然,融入到社会中,对其进行主动探索,进而感知其中的美妙等。而幼儿天性又比较好动,很难对一件事一直保持认真,因此幼师在构建的过程中可以将幼儿的这一特点进行利用,通过游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使幼儿对场景始终保持浓厚兴趣,进而使幼儿的好奇、专注、探索等学习品质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
2.5 将幼儿园、社区以及家庭进行融合。
幼儿园场景化课程教学的构建不能仅仅依靠幼儿园,应该与社区、家庭之间进行融通,综合整合三类大场景中的教育资源,进而为幼儿构建出一个具有充足发展空间的学习场景,促使幼儿更好的融入到场景课程教学中,將场景课程教学的功能发挥到最大[3]。
结束语
幼儿园场景化课程教学的构建应该重点关注幼儿自身发展,提倡幼儿园、社区以及幼儿家庭三者协同共育,使幼儿园场景化课程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进而使场景化课程焕发全新活力,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为幼儿日后更好的发展和学习打下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郁益婷.信息技术,引领幼儿园教育新风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0):230.
[2] 黄碧凡,许琼华.幼儿园数学情境教学实施探讨[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9):61-65.
[3] 伯玲.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实施模式浅探[J].文教资料,2019(01):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