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与现代社会

2020-10-22 21:41田寨耕
锦绣·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现代社会指导大学

田寨耕

摘 要:《大学》是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之首,提出了为人处世、治国安邦的三条纲领、八个步骤和若干方法。此书虽然成书于古代,但是对当今社会仍然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学之道;三纲八目;指导;现代社会

《大学》为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之首,讲述的是儒家的政治伦理学说。这个“大学”的意思不是指现在的高等教育机构,而是指“大学问”“大道理”,相对于“小学”而言。所谓“小学”指的是研究字义、音韵、训诂的学科,是做学问的基础;而“大学”是讨论做人做事、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大学》的核心内容在于它提出的三个纲领:“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明明德”的意思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即美德);“亲民”不是指“亲近人民”,“亲”通假“新”,“亲民”指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止于至善”的意思是,达到最善、最完美的思想境界。

但这三条只是抽象的纲领、方向。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大学》为人们提出了“八条要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就是实现理想的八个方法、途径,也是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八个步骤,每一步为下一步的必备条件。欲平天下,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先修其身;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诚其意;欲诚其意,先致其知。下面就让我们依次来讨论一下这八个步骤。

首先,格物致知。格物,指穷究事理,明辨实非。致知,就是获取知识,充实自己。格物致知的意思是,我们要观察事物(包括物、人、事,下同),了解事物,认清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把握事物的本质(即积累经验、知识)。遇到问题,弄清问题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彻底解决问题。在当今这样的信息社会,我们更需要多掌握知识,多了解信息。不仅从书本上学习,还要学会通过互联网等现代媒体获取知识和信息,更要学会从实践中、从社会上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达到“致知”的境界。否则,我们就会被社会淘汰。

其次,诚意。“诚意”的意思是“使自己意念真诚”。“诚”自古以来就是做人的至高境界。不仅中国,在西方乃至世界各国,“诚实”都是人们看重的一个重要品质。宋代大儒朱熹说,“诚意”是“自修之首”“进德之基”。《大学》认为,“诚意”做人的关键在于“慎独”。“慎独”是儒家学说的一个重要概念,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最容易对自己放松戒备,从而把自己最真实的本性表现出来,如果这时仍然能够像往常一样严格要求自己,无论人前人后都真实无欺,这样就算是真正达到“诚意”的境界了。如果一个人意念不诚,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两面三刀,谎话连篇,早晚会露出破绽,现出原形,被人唾弃。当今社会也有不少这样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伪装自我,招摇撞骗,最终害人害己,锒铛入狱。

第三,正心。“诚意”之后,才谈得上“正心”。所谓“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內心,使自己的内心保持中正。《大学》认为,下列五种情况使人做不到“心正”:心有愤怒,心有恐惧,心有逸乐,心有忧患,心不在焉。一,心有愤怒,则不得其正。喜怒哀乐,人之常情,谁都会有,但如果怒火太盛,就会破坏心中和谐,所以我们要克制心中的怒火,控制自己的情绪;二,心有恐惧,则不得其正。无论是圣人、勇士,还是普通人,面对死亡都难免会产生畏惧之心,但如果明白了生死的意义,得其心正,就能做到坦然笑对死亡,文天祥、谭嗣同以及历代以死相谏的忠臣就是最好的例子;三,心有逸乐,则不得其正。如果一个人沉醉于自己的爱好、偏好,那么他在处理事物时就不能保持中正之心,比如纵情声色,玩物丧志;四,心有忧患,则不得其正。古往今来,在芸芸众生中,有不少患得患失的人,终日在得与失的罗网里钻来钻去,计较眼前的得失,这是成功路上的大碍;五,心不在焉,一切就无从谈起。思想不集中,心不在焉,不肯花功夫认真去做,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学习和做事的大忌。“正心”不受时空的限制,对于现代人同样重要。如果一个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心怀畏惧,沉迷享乐,患得患失,做事不专注,那么无论他做什么,都不可能成功。

第四,修身。“修身”指修身养性,培养美德。这是前四条的目的,后三条的基础,是八条要目的核心。《大学》举出了一系列美德,如:君子要时时躬身自省;为君者要施行仁政;为臣者要做到恭敬;为父母者要慈爱有加;为子者要恪守孝道;与人交往要坚守信义,等等。这些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不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变化而过时。躬身自省,我们现代人任然需要自我反省,反省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样才能进步;施行仁政,做领导的应该爱护自己的属下,属下才愿意为领导人努力工作;为臣者要恭敬,这里的“恭敬”不仅仅指态度,也包含“做好本职工作,为领导分忧解难”的意思;恪守孝道,父母辛苦地将儿女养大,所以儿女应该孝敬父母,这是最起码的人伦道德。连父母都不孝敬的人,你能指望他去爱别人吗?坚守信义,为人处世、结交朋友,必须言而有信,言出必行。背信弃义非君子所为,只会失去别人的信任,甚至引起别人的反感和厌恶,人际关系会越来越差,最终自食其果。

第五,齐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家庭的和睦,就没有社会的安宁。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可见齐家的重要性。然而“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都有多重矛盾:夫妻矛盾、父母和子女的矛盾、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说明齐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我们每一个人成年后都要成家的,所以学会齐家就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大学》认为,齐家的根本和关键在于自身的品德修养,即前面所谈的修身,家之本在身,身正则家齐。也就是说,如果一家之主父亲是一个光明正大、正直善良、品德高尚的人,那么这个家里就有了一个现成的榜样,妻子和孩子们就会无形当中受到榜样的影响,此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很难想象一个不务正业、品德低下的父亲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第六,治国。治国与齐家的基本道理是相通的,所以古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许多齐家的理念同样也适用于治国。比如:一,父母慈爱,用到治国上,君王要爱护臣民,以“仁”治国,政府官员要爱护百姓,将军要爱护下级和士兵,领导要爱护下属,这样你才会得到他们的拥护和支持。二,正人先正己。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同样,官员、领导要求百姓、部下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带头。否则,百姓、部下是不服的。三,孝敬父母。推而广之,在朝廷为官要忠于君王,报效国家;在公司做事,要忠于公司,服从领导;在军队当兵,要服从上级,报效祖国。四,兄友弟恭。在单位,在部队,在学校,同事之间,战友之间,同学之间,年龄较大的爱护年龄较小的,年龄较小的尊敬年龄较大的,形成一种团结友爱、友好和谐的同事(战友,同学)关系。

第七,平天下。“平天下”指的是“让天下太平兴盛,让百姓安居乐业”。大学之道认为,要达到“平天下”的目的,根本点在于“以人为本,仁德厚民”。根据这个根本点,《大学》为治理国家的君王和官员提供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例如:一,敬老恤孤垂范以德。意思就是说,要关注弱势群体,在道德上起到示范作用。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迫别人接受。三,爱民所爱,憎民所憎。官员们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人民的好恶和需求。四,慎重行事,避免偏差。越是身居高位、手握大权的人,越是要小心谨慎,因为工作中的失误会给百姓带来损失、痛苦甚至灾难。五,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如果君王、官员聚财敛货,民心就会失散。如果君主、官员散财于民,民心就会聚在一起。六,亲贤远佞。这一条说来容易,其实难以做到。因为小人总是百般迎合君王、领导的喜好,让君王、领导感觉十分愉快、顺心,而不顾国家、百姓、单位和职工的利益;而贤明的忠臣、属下则刚好相反,关心国家、百姓、单位、职工的利益而会劝阻甚至抵制君王、领导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需要君王、领导有高远的目标、宽阔的胸襟和辨别忠奸的锐利眼光。七,切不可做违背人性和现实的事情。有的君王、官员荒淫无道、穷奢极欲、横征暴敛、鱼肉百姓,或者下达违背现实、无法执行的政令,这样只会官逼民反,造成社会动荡。

参考文献

[1]道纪居士. 大学全编[M]. 北京:海潮出版社,2016

[2]迟双明.读史有学问全集[M].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

[3]华业.李叔同的凡世禅心[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4]何佳.立世绝学[M]. 北京:台海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现代社会指导大学
至善
现代教育的缺失
现代教育的缺失
对加快构建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思考
适应现代社会的美术基础教学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偶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