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
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提问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问,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思考,学会探究,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权,促进数学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从而构建创新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结合教学,设计问题
设问的质量,直接关系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所产生的效果。教学前,教师要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做好预设,结合学生认知水平、数学知识、生活体验以及自身学习能力设计合理的问题。问题的合理化主要表现在:第一,满足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教学目标;第二,要结合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部分;第三,有利于促进教学难点问题的解决。教师在备课时,要对小学数学课程进行总体的分析,使问题的设计与教学内容有效关联,要注意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层设问,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能力解决问题,感受学习数学愉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比如,在讲解“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内容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联系实际生活内容认识小数、识别小数、读写小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引导下,笔者预设了这样的问题:在导入环节,为了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小数,在出示自我介绍的资料后,提问:如果把老师自我介绍里的数字进行分类的话,你认为应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这样的问题虽然难度不大,但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对于学生学习小数起到了有效的推进作用。
创设问题,引发思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提问。提问的时机直接影响着提问的效果,问题设计的再精彩,提出时机不恰当就不会获得满意的效果。课堂提问的方法很多,一般来说,在学习新知识时,针对重点难点提出问题是不可缺少的,在复习旧知的课堂教学中,则要设计总结性和过渡性的提问。创设教学情境与抓住时机设问都可以起到激活学生思维,促进教学质量的作用。
比如,在教学《统计》的内容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学校要求班级统一形象,每个班学生在大课间活动时,戴同一种颜色的帽子,你们喜欢哪种颜色呢?学生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颜色。笔者引导: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到底选一种什么颜色?有什么办法来解决呢?学生们大部分都说了哪种颜色喜欢的人多,就用哪种颜色。笔者鼓励说,这是个很不错的办法啊!但是怎么统计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呢?这样的问题抓住时机一步步递进,为学生思考统计问题起到了推动作用,自然而然地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
结合学情,提升提问效果
学生的学情是教师面对的教学实际。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点、学习方法和习惯等,都是教师制定教学方案的基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也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来开展。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的特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中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数学问题,并享受学习的快乐。
比如,在讲授“测量”的内容时,笔者设计了多个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这些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思考中来,在导入环节笔者提问:“谁知道尺子有什么用呢?”这个问题比较容易回答,点名叫几个数学能力较弱的学生回答,在他们很快回答出这个问题时,笔者提出表扬,激发了他们继续下一步学习的兴趣。“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分别是多少?”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此选择了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解决……这样的设问方式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设置问题,引導探究
针对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积极性,没有学习兴趣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蕴含着趣味性的问题,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比如,在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在导入环节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个大西瓜,请同学们来分一分,看看怎么分才是公平的。把一个西瓜分给两个同学,怎么分才公平?一个西瓜的一半应该怎么表示呢?能不能共用一个数来表示呢?谁来演示一下?这个趣味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们感到十分新奇,使他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激发兴趣应该从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开始,这样才能给接下来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精心设问,有效引导,对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优质的提问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综合素养和数学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应深入解读教材,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认知模式、学习能力等,设计具有层次性、趣味性的数学问题,让有效的设问给课堂教学带来高效与精彩,让学生因为解决数学问题得到收获的喜悦。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沙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