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切入点,提升品德修养

2020-10-22 10:23胡波
读与写·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提升渗透

胡波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少年儿童要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品德教师需要认真研读课标、勤于钻研教材,挖掘品德学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结合点,找准渗透的切入点,进而促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与个体行为,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渗透;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8-0025-01

1.联系生活,有机渗透

《品德與生活》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道德存在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在教学中,我们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让教与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中《诚信真可贵》一课时。故事屋《曾子杀猪》是个关于诚信的故事。教学中,教师通过视频播放故事,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是曾子家的孩子,妈妈失信于你,你心里是什么感受?有的学生说:“我会很不开心,因为妈妈说话不算数。”有的说:“妈妈说谎话,这样是不对的,做人应该诚实守信。”……正当学生们议论纷纷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捕捉同学间发生的守信的事例,找一找、说一说、夸一夸身边诚实守信的人。通过这个寻找身边守信少年的环节,让学生体会到守信的人十分可敬,懂得做个诚实守信的人的价值意义,明白诚实守信的品质比金子更可贵。

课堂教学中,依托教材,找准渗透的切入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找寻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就可以有机地、无声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学中,达到润物无声,教育无痕的效果。

2.创设情境,有情渗透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炼凝重,内涵博大精深。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去观察、去动脑,将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趣味化,引导学生乐学乐行。

2.1 情景再现,触景生情。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技术为课堂插上了翅膀。教学中通过媒体运用,再现当时的情景,触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染教育。

如教学五年级下册《悲愤的吼声》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抗日战争的视频,让学生在课堂中亲眼目睹日军的暴行,战争后的惨景,中国受到的历史屈辱,从中激发起学生反对战争,向往世界和平的情感,同时也点燃学生的爱国心,立志从小好好学习,长大建设祖国,振兴中华。

2.2 情感铺垫,以情传情。

《品德与社会》中有许多历史题材的课文,教师应在课前充分挖掘教材中所寄寓的情感因素,把准基调,在课堂中用自己的言行把文中的情感表现出来,传递给学生,使他们产生共鸣。

3.自主探究,体验渗透

《品德与社会》课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引导者,组织者转变,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激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验交流,从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

3.1 生活体验探究。

品德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挖掘教材中富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探究式学习。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让我们同行》一课时,分组讨论、说一说当你遇到困难,得到别人帮助后,你的心情怎样?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你会怎么做?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验,互相交流心里感受,在沟通交流中,学生已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帮互助,友善相处,同时也有效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

3.2 学生质疑探究。

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探究,直接面对实际问题,分析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更有力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教学四年级上册《集体处处有规则》一课时,导入过程中,教师通过与学生做一个提前没有说好规则的游戏。游戏结束后,学生纷纷提出疑问:为什么他赢了?这样玩不公平……教师抓住契机,启发学生进行思考:那这个游戏该怎么玩,才算公平?经过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制定出游戏规则。从这个课堂质疑探究的过程,学生切实体会到集体处处有规则,我们在集体生活中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4.课外拓展,实践渗透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教学时空不局限于课堂和学校。教师应将本课程的教学与相关学科以及班队活动、学校德育活动、社区活动、社会重大事件等紧密结合。因此,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社会,回归儿童的世界,达到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在学生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1 与学校德育活动紧密结合。

学校每学期都会结合传统节日、重大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意识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联系。如在国庆节组织开展“祖国妈妈,我爱您”活动,清明节组织开展“先烈故事,我来讲”等,通过结合节日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

4.2 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

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蹴而成,需要长期训练才能达成。教师可通过紧密地家校联系,把握契机,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致性、持续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品德教师在教学中要找准切入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或内化成学生个体的意志,让其成为学生自觉需求和行为。

参考文献:

[1]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 章忠伙.《例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品德课堂的途径》.福建教育,2015年.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提升渗透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