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下供应链金融的风险评估

2020-10-22 01:51岩,郑
科学经济社会 2020年3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供应链主体

陈 岩,郑 凡

(北京联合大学 管理学院,北京 100101)

供应链金融应产业发展需要而生,坚实地扎根于实体经济中,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加快了核心企业战略转型。伴随着产业供应链实践的发展和变革,供应链金融的形态也不断演变和升级,但无论什么形态的供应链金融,其本质是金融,基础是产业生态圈,“从产业中来,到金融中去”,其最终目标是将供应链中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协同起来,通过优化金融资源在整个产业生态圈中的配置,为供应链中的所有参与主体创造价值。

风险管理是供应链金融获得成功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当前制约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瓶颈。根据上海华夏邓白氏商业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2018中国供应链金融现状调研结果》,90%的受访企业均认为征信信息缺失、数据挖掘能力弱、模型评估能力弱制约了其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进一步发展;28%的受访企业认为现行的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流程效率低且效果不好,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模型。风险管理之所以成为供应链金融发展中的痛点问题,关键原因在于:供应链金融本质上是一个开放性复杂系统,各参与主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水平主要取决于资金的自偿性,而决定资金的自偿性,整体作用要大于个体作用。因此,风险评估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个特定的信用主体,而应该着眼于整个供应链复杂系统进行整体评估。

复杂性研究需要一个新的研究框架、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以单一主体的风险诱因作为分类标准的传统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并不能适应供应链金融。本文综合应用金融学、系统科学的相关理论,将供应链金融视为一个复杂系统,采取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构建了一个供应链金融风险分类和评估的理论框架。

一、文献综述

(一)供应链金融的概念界定

学界对供应链金融概念的界定并无本质不同,比较典型的定义有:宋华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一种立足于产业供应链,并根据供应链运营中商流、物流和信息流,针对供应链参与者而展开的综合性金融活动。其目的是依托产业供应链运营而创造金融增值,并促进产业供应链和各参与主体良性互动、持续健康发展。”[1]夏雨等认为“供应链金融即以供应链上真实的交易为基础,以整体供应链信用为依托,借助中介企业的渠道优势,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可控风险,并由第三方金融机构、供应链核心企业或第三方物流公司等相关参与者为供应链融资企业提供灵活运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整套融资方案。”[2]由此可见,供应链金融本质上是一系列复杂的金融活动,其特点是以产业供应链为依托,其风险管理的核心是贸易的真实性和自偿性。

(二)供应链金融风险来源与分类

现有的相关研究,对于供应链金融风险分类基本上沿用了三种思路:第一种是以供应链本身或者融资主体为研究对象,根据风险来源直接采用二分法分类,如Juttner将供应链金融风险分为供应链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3]; 李毅学将供应链金融风险分为系统和非系统风险两大类,其中系统风险包括宏观与行业风险和供应链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和操作风险[4]。第二种思路是站在金融机构的视角,根据供应链运行过程中的风险来源分类,如Barsky 和 Catanach将供应链金融风险分为流程风险、信息技术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环境风险和基本结构风险五类[5];Rao和Goldsby将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分为环境风险、行业风险、组织风险、特定问题风险以及与决策者相关的风险五类[6];宋华和杨璇认为供应链金融风险可以分为三类:外部环境风险、供应链网络风险和供应链企业风险[7]。最后一种思路是沿用《巴赛尔协议》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标准,大部分研究者沿用了这一研究思路,如深圳发展银行和中欧国际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认为供应链金融主要存在三类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和操作风险,并结合供应链金融实践对风险控制的关键变量进行了解构[8];何娟将质物价格变动导致的市场风险引入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并进行了市场风险测度[9]。

(三)供应链风险评估和测量

供应链风险评估和测量方面,大量的研究是针对供应链金融中的某种业务形态,如应收账款质押、存货质押、预收账款融资等,建立分层级的指标体系,并用不同的方法建立风险测量和预警模型,代表性文献如表1所示。

表1 供应链风险评估和测量研究文献

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可以发现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经历了从宏观定性到微观定量,再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国内外研究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入。但是,绝大部分研究是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对单独交易单元的风险进行了评估和测量,只见交易,不见供应链。同时,由于缺少一个整体理论框架的指导,相关研究的风险分类和指标设计各行其是,给人以盲人摸象之感。本文在复杂系统理论基础上,从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以及其动态的相互作用关系视角入手,构建一个风险识别和评估的理论框架。

二、基于复杂系统的供应链金融风险分类

(一)供应链金融的系统复杂性特征及其结构

按照系统科学创始人贝塔朗菲的定义:“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要素组成的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有机整体。”[16]钱学森将系统定义为“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17]在上述关于系统的定义中,阐明了系统的三个关键特征:构成要素、相互联系和外部环境。

在推行供应链金融活动过程中,各参与主体和相互之间的结构关系,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个复杂系统。系统的构成要素就是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就是“流”—— 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

宋华将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分为四类:产业链上的成员、交易平台提供者、交易风险管理者、流动性提供者(金融风险承担者)[18]。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等则将供应链金融生态概括为供应链金融源(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实施主体、供应链金融资金提供方、供应链金融基础服务四层架构[19]。本文结合以上两种分类方法,将供应链金融系统的构成要素(参与主体)归纳为:资金供给方、资金需求方、平台服务商、主要实施者四类。资金供给方是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最终承担者,包括商业银行、小贷公司、P2P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资金需求方主要是依附于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通过融入到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拓展融资渠道,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平台服务商是指为供应链金融提供配套服务的机构,大致可以分为基础设施服务商、信息化服务商、行业组织三类;主要实施者是指供应链金融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根据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模式,主要实施者主要有商业银行、核心企业、平台服务商、物流企业、供应链公司等。把各个参与主体联系在一起的结构关系就是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供应链金融各参与主体和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个复杂系统(见图1)。

图1 作为复杂系统的供应链金融

(二)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评估原则

供应链金融中资金供给方提供的货币资金,不管以何种形态出现(应收账款质押、存货质押、预收账款融资等),其本质属性是一种借贷资金,体现了债务债权关系。在这种债权债务关系中,风险归根结底来源于债务人(中小企业)违约的可能性,即信用风险。然而,与普通金融活动中的信用风险不同,债务人的信用风险高度依赖于供应链生态。基于供应链自偿性的特征和系统思维方式,供应链金融活动信用风险的主体由小微企业变成了供应链中的小微企业与其他参与主体的动态关系。

因此,有别于传统金融以客户评级为基础、债项评级为辅助的典型风险评估方法,在供应链金融背景下,风险评估应该更加注重债项评级,也就是更加关注由借贷资金支持的交易活动,并将该交易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作为第一还款来源。在满足自偿性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到由道德风险引发的客户违约行为,因此,供应链金融仍然需要关注客户评级,衡量借款企业的主体信用风险。总之,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原则应当是综合考虑借款企业的主体信用风险和债项风险,并侧重于债项风险。

(三)系统思维下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分类

基于以上对供应链金融风险本质特征的认识,债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是关键。供应链参与主体之间交易活动的完成,意味着价值增值的实现,这是供应链金融业务自偿性的根本保障,也是利用债项弥补借款主体信用不足的前提。任何导致交易活动创造的价值低于预期的因素,或者非正常占用交易活动创造的价值的因素,都会增加违约的可能性。由此,在分析债项风险的时候,需要将其纳入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充分考虑各参与主体的动态关系。

根据前文的分析,系统有三个关键特征:构成要素、相互联系和外部环境,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分类也应该从这三个关键特征入手。构成要素就是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对应的风险种类是供应链参与主体的信用风险;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就是“流”—— 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对应的风险种类是债项风险,即供应链系统风险;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对应的风险种类是宏观风险和行业风险(如表2所示)。

表2 基于系统思维的供应链金融风险分类

需要明确的是,供应链金融系统风险(system risk)和金融风险分类中的系统性风险(systemic risk)有本质不同。系统性风险是一种能够对几乎整个国民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的“大”的宏观冲击[20],而供应链系统风险是供应链运营受内部或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供应链运营状况不佳,不属于金融风险的范畴,但是会导致金融风险。作为一个复杂系统,供应链各构成要素,以及系统与要素、系统与环境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独立,形成一个价值生态圈。

三、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

(一)供应链系统风险分析

宋华和陈思洁认为,对供应链金融实质的把握,可以从客体和主体两个方面进行,所谓客体是指供应链金融活动本身;而主体则是推动供应链金融的组织。他们在Blackman等人的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刻画供应链金融客体的三个维度:网络结构、流程和要素[21]。我们认为,在系统思维下,供应链金融的客体就是参与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此供应链系统风险的分析也可以从网络结构、流程和要素三个维度展开。

1. 供应链网络结构分析。供应链网络结构分析主要是对供应链的组织方式和各自的空间位置进行分析,关注的是供应链的构成方式和供应链金融推动者在供应链网络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供应链网络结构的设计包含了三个基本活动,即定义不同参与者的职位和职责、选择合适的组织结构、把正确的人才和技能落实到位。此外,优秀的供应链网络结构决定性特征还有:供应链推动者能否负责所有的核心流程,是否掌握实现跨职能的供应链目标所需的资源;供应链是否有强大的核心能力作为不同供应链之间的战略差别点;网络结构是否能适时适应外部经营环境和公司战略的变化。

2. 供应链流程分析。供应链的业务流程决定了供应链参与者之间有效地分配稀缺资源的方式。供应链有三大核心流程活动:计划活动、实施活动、使能活动。计划活动的作用在于采集供给和需求的信息,以确保供应链运营所需要的资源准确就位;实施活动是一系列连续的运转环节,包括采购活动、制造活动、交付活动和退回活动;使能活动作为计划活动和实施活动有效进行的保障,包括风险的管理、行业规定或法律法规的遵守等。

3. 供应链要素分析。要素通常指资源的状态,分为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供应链运营中的有形要素主要指货物,往往成为融资业务中的质押物,无形要素指供应链系统积淀下来的大数据及数据处理技术。作为有形要素的质押物,除了在贮藏、运输环节面临价值和数量上的不确定性,还容易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而面临价格和销量上的不确定性。由于商品质押融资额度以质押商品价值为参照,所以质押物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自偿风险,一般来说,质押物独特性越低、销售渠道越窄、市场需求越低迷、物理属性越不稳定,则风险越高。作为无形要素的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其越稳定越可靠,对信息的证实、整合、呈现能力越强,相应地风险越低。

(二)供应链参与主体信用风险分析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从而给债权人或者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供应链参与主体的信用风险是供应链金融风险中的重要部分,可以从融资企业的基本信息、财务状况、非财务因素等维度进行分析。基本信息分析包括客户类型、基本经营情况和历史信用状况。财务分析包括基于现金流量表的现金流分析、基于损益表的经营效益分析、基于资产负债表的资本结构和资产管理分析。静态上看,企业经营、投资、筹资活动的效率越高,风险越低;动态上看,其经营、投资、筹资活动的效率与前期相比变化异常,则可能会因为企业主营业务受损而影响供应链运营。非财务因素分析主要是管理者和职工素质分析、诚信历史和现状分析,前者的考察重点是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的人品、诚信度、授信动机、道德水准以及经营能力,后者作为一种信誉资产,一家企业的诚信历史越好,其现在违约的成本越高,违约的主观意愿也越低。

(三)宏观风险和行业风险分析

宏观风险和行业风险包括对整个国民经济和整个行业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首先,宏观风险反映在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上,包括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和金融市场形势,可以分别用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衡量。其次,行业风险反映在行业规模和利润水平的变化趋势中,可以用供应量、需求量、产能和利润来衡量。最后,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存在差异的现实,分析特定区域的区域风险也是必要的。

(四)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判标准

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首先按照供应链系统风险、供应链参与主体的信用风险、宏观风险和行业风险三个维度对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分类;然后,依据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在每一个风险分类维度上构建两层级指标体系;最后,根据国际上金融风险评估的惯例,对每个二级指标采用7层级评价方法打分。最终构建的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如表3所示。

在表3中,评价供应链系统风险、宏观风险和行业风险的指标多为定性指标,在具体的打分过程中,需要由行业专家根据供应链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并按7级评价方法打分。评价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的信用风险需要分为两部分:财务风险是定量指标,是对具体某个供应链参与企业财务状况的考量,可以由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者根据企业报表或平台数据,直接将其数值结果映射到具体的评分上;非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为定性指标,需要由一线的评估人员综合现场调查、与企业相关人员的交流和线上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按照7级评价方法打分。

四、供应链金融风险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

本文在构建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体系时,按照其风险来源进行了层层分解,并且同时包含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而每一指标对总风险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因此,本文适合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构建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模型。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是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的综合运用,其评价原理是: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的思路,将评价对象分解为多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又可以分解为多个二级指标,这样层层向下分解,并且同一层次不同指标对上一层次指标的影响能力不同;然后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进行量化;最后将每一层级所有指标的量化结果分别与其对上一层级的影响程度相乘后累加,再这样层层向上加权,得到综合评价结果。

(一)构建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指标集

依据表3建立的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构建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指标集。按照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的原理,先对每个指标集进行评价,然后对同一层次所有指标集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上一级指标集的评价结果,这样层层向上加权直到得到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结果。可见,构建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指标集是进行风险评价的基础。

例如:设U1={u11,u12,u13} ,u11={X111,X112,X113,X114,X115,X116} ,u12={X121,X122,X123} ,u13={X131,X132,X133,X134,X135}。如表3所示,U1代表供应链系统风险,u11、u12、u13分别代表供应链结构风险、供应链流程风险、供应链要素风险。先分别对评价集u11={X111,X112,X113,X114,X115,X116}、u12={X121,X122,X123}、u13={X131,X132,X133,X134,X135}进行评价,得到评价集u11={X111,X112,X113,X114,X115,X116}、u12={X121,X122,X123}、u13={X131,X132,X133,X134,X135}的评价结果。再根据评价集u11、u12、u13的评价结果得到U1={u11,u12,u13}的评价结果。

同理可得评价集U2={u21,u22}、U3={u31,u32,u33}的结果,再根据U1、U2、U3的评价结果得到评价集V={U1,U2,U3}的评价结果。因此,下面的重点在于确定每一个评价指标的评级结果及其权重。

(二)构建供应链金融风险模糊评价集

模糊评价集表示的是所有可能的评价结果的一个集合,但是,在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模型中,某一评价指标对上一层级指标的影响不是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因此,我们对每一指标对上一层级指标的影响程度划分为7个等级,用评价集Y={y1,y2,y3,y4,y5,y6,y7}表示。其中y1、y2、y3、y4、y5、y6、y7分别依次代表7个风险等级。

(三)构建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指标权重集

上面的模糊评价集反映了某一指标对上一层级指标的影响程度,如二级指标供应链结构风险u11对一级指标供应链系统风险U1的影响程度,而评价指标权重集反映的是某一指标在同一层级所有指标中的重要程度,如二级指标供应链结构风险u11在所有二级指标供应链结构风险u11、供应链流程风险u12和供应链要素风险u13中的重要程度,用w11表示。那么,指标权重集W1={w11,w12,w13}就是供应链风险U1的指标权重集。更一般的,权重集用W表示,记为W={w1,w2,…,wi,…,wn},其中n表示下一层级指标的个数,wi表示第i个指标在同一层级所有指标中的权重。

(四)计算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指标权重值

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指标权重值的计算,需要依靠判断矩阵和特定公式进行计算并通过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A是同一层级不同指标之间两两比较后相对重要性的集合,我们采用0.1~0.9标度法来把任意两个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度量化,用aij表示评价指标i与评价指标j的相对重要性,相对重要程度需要由供应链所属行业的业内专家打分给定,其表示方法和含义如表4所示。

表4 0.1~0.9标度法及其含义

(五)确定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指标评价矩阵

在对第i个一级指标进行评价时,它所对应的第j个二级指标对模糊评价集Y={y1,y2,y3,y4,y5,y6,y7}中7个元素的隶属度分别为rj1,rj2,rj3,rj4,rj5,rj6,rj7。若隶属度的值越接近1,表示该指标属于该评价结果的程度也就越高。由第j个二级指标对模糊评价集中所有7个元素的隶属度可以得到评价矩阵Rj={rj1,rj2,rj3,rj4,rj5,rj6,rj7}。由这个一级指标对应的所有二级指标的隶属度可以形成该一级指标的评价矩阵R,例如供应链风险评价矩阵R:

R1={r11,r12,r13,r14,r15,r16,r17}

R2={r21,r22,r23,r24,r25,r26,r27}

R3={r31,r32,r33,r34,r35,r36,r37}

(六)供应链金融风险综合评价

记供应链金融风险综合评价结果为B,则

B=W*R=w1*R1+w2*R2+w3*R3

本文基于复杂系统思维,从系统的三个关键环节:构成要素、相互联系和外部环境入手,将供应链金融风险分为供应链参与主体的信用风险、供应链系统风险、宏观风险和行业风险三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评估指标体系。最后,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一个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模型。

本文的研究成果,提供了一个基于复杂系统思维评估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新视角,能够弥补以单一主体的风险诱因作为分类标准的传统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的不足,为供应链风险管理实践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分析框架,这样的探索是必要而且有意义的。但是,本文仅仅是提供了一个思路框架,并未深入研究供应链金融风险的传导机制,也没有进行相应的案例研究或者进行大样本实证检验。这些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凝练和深化。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供应链主体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论碳审计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何谓“主体间性”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跨境并购金融风险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