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玮
(铜仁学院国际学院,贵州铜仁 554300)
教学改革是促进教学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全球化背景中如果我国教学发展想要跟上世界各行业发展的脚步那么教学改革应当始终处于“进行时”中。教学测评是对“教”和“学”的测试与评价的总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提出我们的英语教学测评要实现从传统的“对学习的测试”向“促进学习的测试”转变。同时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学生可以在《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上能够得到系统、全面的学习,但要说明的是要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只依赖《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肯定是不够的,学生需要从多学习、多体验、多实践等方面去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间能够进行恰当、 高效的交际能力。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无处不在。但在我们目前的英语教学课堂中我们能够明显地体会到语言知识、技能相关内容主导了课堂,而文化方面的知识、内容明显不足,导致学生明白字面意思,却不能够明白字面背后的内涵,很难使用英语与世界进行有效交际。影响交际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价值观”“文化”,民族优越感(ethnocentric)是文化的特点之一,这也是阻碍跨文化交际的壁垒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从而越过交际壁垒,彼此宽容、妥协形成理解,达成共识。文化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愈益显得重要,文化教学的比重也需要随之加大[1-4]。外语学习者和教学者都不能只顾语言的教学和提高,还需要学会文化这个层面的知识,例如:“是什么”语言理解和交际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是二语习得和运用中的主要障碍;“为什么”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的原因是文化的多样性所造成的隔阂;“做什么”要不断增强跨文化意识,努力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会运用语言与文化对比的方法,正确而又恰当地处理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对二语习得和跨文化交际的干扰,学会有效而又得体地进行跨文化交际[5]。《跨文化交际》这门课是学生学习和了解他国的文化非常重要的渠道,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观察法”的视角来看该校的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这门课上的主动参与积极性并不高,主要可以体现在:(1)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情况并不多;(2)学生对回答问题的同学关注度不高;(3)学生对教师评价反馈专注度不高,基于此,有必要在教学方法和测评中进行创新和改进,用以解决在该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课程评价要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与手段,处理好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之间的关系,实现从传统的“对课程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促进课程发展的形成性评价”转变,实现从传统的“对学习的测试”向“促进学习的测试”转变。以《指南》为风向标,教师将《跨文化交际》教学评价方式设计以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模式,形成性评价(平时成绩)占总成绩70%,终结性评价(期末成绩)占总成绩30%,见图1。形成性评价(平时成绩)考察的内容包括:语言目标+单元目标,语言目标中包含: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测评,单元目标包括单元内容理解、掌握、应用等方面的测评。教学以语言产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主,如“翻转课堂”“3A”“混合式教学模式”等模式进行开展。学生的学习会被命名为“抢分制”活动推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自觉,课堂参与度更加积极。“抢分制”活动介绍:以所教授班级为例,班级人数为60 人,由教师根据学生成绩,将其分为12 组,每组至少有一位成绩较好的学生和至少一位成绩较差的学生,构成5 人小组。根据过往的两年教学数据统计,2017 级和2016 级的学生该课程的平均分为78.5 和77 分,说明该校在《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的整体平均分在近两年波动微弱,基于该校该课程近两年平均分进行设计,该学期预计平均分为79 分,乘以12 组约等于950 分。教师在整个学期中预设950 分为抢分活动的总分,教师会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将会对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成绩记录。主要考核内容为英语基础知识和单元知识,学生需要以抢答的方式获取答题权,教师设置的问题包括:词汇题、单元内容题、开放式答案问题等,课堂活动设计包括:师生问答、小组讨论后呈现、场景模拟、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对语言目标和单元目标进行开展。这里说明一下为什么主要的课堂活动设计为小组讨论后进行呈现(课后习题)、场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是因为笔者对教学对象“学生对最喜欢的课堂活动进行了调查”其中最受学生喜欢的课堂活动前3 名分别为:小组讨论后进行呈现(课后习题)、场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课堂活动[6]。
“学生对最喜欢的课堂活动进行了调查”(见图2)。
每节课中,教师会罗列出若干小题,以语言知识和单元知识为主,教师提前为学生提供相关学习材料用以学生解决课堂中的问题。教师每呈现一个问题学生以抢答的方式进行,首先举手的学生获得答题权,若5 s 无法作答会视为放弃该题,由教师讲解,总分依旧扣除,(以词汇为例,学生需要用英语和中文解释目标词的词义和词性,并用该词造一个句子,该环节主要锻炼学生的语言知识和听、说、读,方面的语言技能) 答对获得2 分,答错不给分也不扣分。每组成员需轮流回答,不得由一位学生进行连续答题。在学期教学中目标教学为8个单元,每个单元可分配到约118 分,教师将118 分根据难易程度分成2~5 分不等的若干小题,8个单元分数共计950分,学生期末成绩以每个单元所获得的分数总和计算乘以70%,平时课堂表现优异的小组(总分超过100 分的小组)可获得额外2~5 分加分。每个月向学生公示各组的成绩,以及总分“余额”这样的设计会让每组都有紧迫感,因为总分有限,而理论上有可能形成9个小组瓜分了所有分值那么有3个小组就只能接受平时成绩为0 分的窘境。从“观察法”的角度看使用新教学方法和评价后课堂参与积极度、 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情况有显著的提高。
图1 形成性评价指标
图2 学生对最喜欢的课堂活动调查
学生考勤不作为期末成绩的来源之一,学生在整个学期无故旷课、迟到、早退达3 次以上者,直接取消学生该门课的成绩。这样刚性的要求使学生有了紧迫感,在教学中几乎没人敢越过这条警戒线。在笔者看来学生准时上课本身就是应该做的事情没必要对全勤生进行分数奖励。
Unit 11 Inter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
(该单元计划授课课时6 节,这里拿出第一节课作为示范)。
教学对象:铜仁学院2017、2018 级商务英语班、国际班共计60 人来自5个国家。
教学教材:《跨文化交际》,主编:柯威,重庆大学出版社。
教学目标如下。
(1)语言目标:训练学生语音、词汇、语法英语语言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及语言综合使用能力。
(3)单元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商务谈判风格(Negotiation Styles)。
(4)思政目标:传播中国文化讲中国故事。
教学重难点:词汇、不同国家商务谈判风格,如rhetorical、 eloquence,Typical American Negotiation style、French Negotiation style…
教学流程如下。
(1)导入:提问跨文化商务谈判的定义是什么?学生经过2 min 的讨论后,教师说开始抢答,学生举手最快的一组获得回答权,言之有理的组可获得2分,教师将邀请3 组学生进行分享“跨文化商务谈判的定义”,随后教师将呈现出教材中对该问题的解释,并且选取两本不同教材中对该定义的界定进行呈现,用以拓展学生的知识(5mins)。
(2)语言知识测评:教师将从教材中挑选出10个词,依次呈现在幻灯片上,(rhetorical、eloquence、formality、egalitarian、exacerbate、confrontational、adversarial、subordinate、bargaining、inscrutable) 学生各组进行抢答,对呈现的词汇用英语进行解释,词性说明和造句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知识和听说技能可以得到很好的练习,能够正确作答的小组可获得2 分,小组内成员需要轮流作答,这样能避免一个人大包大揽和其他成员不出力的情况。学生作答后,教师对学生的作答进行评价和引导,并在幻灯片中呈现词汇的英译和中译、词性、例句和该词所出现的课文对应位置用于补充学生可能不够全面或不够准确的作答(15mins)。
(3)单元知识测评:归纳美国、法国、德国、印度、俄罗斯,这5 国谈判风格典型特征,学生可根据教课书所给出的线索和自己习得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小组讨论时间为5 min。随后进行抢答,有3 组学生可获得该题的答题权,基于答题情况教师可给予答题小组2~5 分。该题学生需要通过扫幻灯片中的二维码做题,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教师检查所有学生出勤率情况,省去上课检查出勤率的时间。其次教师课下还可以看到各组对该题的答题情况,对未抢到“答题权”的小组,却又确实在答题中给出了出色的回答得小组给予2 分作为鼓励。学生作答后,教师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教科书中的描述和其他教材对该问题的看法来拓展学生知识(15mins)。
表1 议事日程表
(4)习得:情境模拟活动,教师设置一个背景故事:中国“百川”茶叶公司正向市场推出一款极具特色的中国茶叶,消息一经发布迎来了众多商家的追捧,不乏来自国外的公司来华洽谈合作,介于此“百川”公司特意安排了一场商务洽谈活动与来自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德国,5 家进行洽谈合作。在模拟谈判中需将各国的谈判风格特点演绎出来。抽签选出各组所代表的国家,各有两组代表对应的国家,两组通过抢答的方式获得演绎权,12个小组中有6个小组获得这次模拟谈判活动的机会,基于小组表现(语言表达、肢体语言、内容符合度)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各组表现,根据演绎分别基于各小组2~5分。
(5)思政融入:跨文化交际这门学科核心目标是让全世界能够进行准确、高效的交流,而这一切都基于“理解”这两个字,理解的形成是需要建立“包容”的基础之上的,中国俗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是对“包容”这一词经典的诠释,这正代表这如今中国正以“海纳百川”的胸襟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15mins)。
(6)课后任务:假设你公司正需要接待来自美国和日本的两位商务谈判代表,两人都会在你们城市逗留3 天,现在请你设计一份“议事日程”表为各自代表,并解释这样安排的原因见表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无处不在,要实现恰当、有效的交际就必须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理解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性,避免文化壁垒。教师对《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的教学方法和测评进行了创新,经过一个学期的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自主学习意识有了明显的提升。不足之处在于这个结论是通过“观察法”得出的结论,实验对象人数也有限,下一步还需要更科学和更有说服的研究方法去对该教学方法和测评进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