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争胜
浙江省浦江县第三中学
经过近期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开展高中德育教学,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推动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校园是学生停留时间最长的环境,因此,在学校景观布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借助醒目的雕塑、有思考价值的标语、优美的景观等方面引导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校园环境的熏陶下提升自身的素养。
如,在学校中可以建立宣传栏以及报纸阅读栏,相关人员可以在其中放置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书籍,陶冶学生的性情。在班级中,可以提问一些文明健康的标语,为学生提供一些交流互动的平台,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提升自我,实现教学的发展。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完善的“德育活动室”,结合新课标配备相应的资源,以推动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德育工作的开展,教师是基础。为了创建一个合适的德育模式,在开展学习中必须先要提升教师的德育素养。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引导教师做到:
(1)端正对学生的态度,平等地看待每一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
(2)多采用赏识教育的模式引导学生,尊重每一名学生,多启发、表扬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全面引导学生调整不良的学习状态。
(3)完善学生品德反馈信息机制,注重家访、电话访谈、微信约谈等方式的运用,及时了解学生的信息,优化教学的内容。
(4)优化教职工队伍,定期开展教职工培训,鼓励教师致力于政治、思想、素养等方面的培养机制,将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
(5)完善学校教职工的体系,构建一个功能互补、业务精湛、思想先进的德育师资队伍。在教师考核阶段,要注重教师在学校德育工作开展中做出的努力,在选聘教师的时候,要把老师的师德作为评选的首要标准。此外,在学校中还可以针对性地制定一些鼓励的机制,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所谓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当然,核心素养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在日常教学中,笔者结合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想方设法,挖掘他们多方面的潜力,让他们能够健康全面地成长成才,切切实实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己之力。
然而,有些事并不是像你所期望的那样发展的。在高二第一学期,我们班转来了一位男同学高某,这孩子性格内向,孤僻,喜欢独来独往,学习习惯差,基础差,班里的同学都不太喜欢和他交往,而且他每天的作业上交都很难完成。如果老师漠视此种情况,这位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大问题,以后他靠什么立足社会呢?于是,我开始关注他,我发现他家因为远,每天上学需要走15分钟的路,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才能到学校,而且在家经常挨打。了解到这一状况,我先把孩子的父亲叫到学校跟他沟通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每个父亲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这位父亲也不例外,只是他的方式方法存在问题,一味急于求成。于是我一次一次地开导他的父亲,让他的父亲多去鼓励孩子,终于见了成效,学生的成绩提高明显,性格渐渐开朗起来,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变得乐于交流,善于助人,学生的
在多年的德育教学中我发现,大多数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甚至有些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往往不知道为什么而批评,抓不住德育重点,似乎批评就是为了让学生因为自己的错误、缺点而无地自容,没有从德育的目的出发,引导学生认识错误,提升自自己。所以老师在德育时不讲究方式方法,也不注意语言,因此也就有了学生因受了老师不恰当的批评,自尊心受到伤害等。“爱之深,责之切。”老师对学生的爱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在德育中的批评,更要有策略,要能引起学生认识,督促学生改正自己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错误,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高中生都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老师对他们的批评教育,不但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更要建立在理解与沟通的基础上,不要让学生产生对立的心理。因此,作为高中班主任在德育中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观念,要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转变,不要用批评侮辱学生、伤害学生,要让学生愿意,且清醒地认识到自的不足,在老师的引导下加以改正,从而逐步完善自我形象,提升综合素质,使学生对学习、对更加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进而时常自我监督,自我督促,不断努力,取得進步。核心素养得到了极大培养。
在信息化时代中,网络已经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德育阶段,我们也可以借助网络的作用,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如,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和学生的家庭建立联系,让学生在老师和学校的共同作用之下,全面引导学生,将学生素养的培养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的模式,对德育知识进行宣讲,普及家庭教育,为学生德育素养提升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借助网络、家校联合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总而言之,高中教学中德育工作是不容忽視的关键部分。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学校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分析,采用不同的模式开展德育工作。通过学校的努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