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教学之浅思

2020-10-21 05:27常博宁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聚焦整合教材

常博宁

摘  要:“整合教学法”是一种以能力为导向的情景教学法,提倡“教学的主导权应该交给每位教师,使他们能自主選择最有效、最适合自己的教材。”(汪凌)这就提示我们,教师要依据学情,对教材自主选择、灵活运用。在具体的教学中,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理清、归纳、找到逻辑关系,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最终能达到创新性地使用教材的效果。

关键词:整合;教材;聚焦;课堂

“整合教学法”是一种以能力为导向的情景教学法,提倡“教学的主导权应该交给每位教师,使他们能自主选择最有效、最适合自己的教材。”(汪凌.2007.整合教学法:为了学生素质的发展——比利时X.罗日叶教授访谈.全球教育展望,36(10).)

专家张宏对语文整合教学有过这样的论述:语文整合教学是语文教师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使用教材,围绕教学核心添加同类专题的材料;或者通过比较异同,进行相关材料的整合。(《初中语文整合教学研究》18页张宏著)

从以上的论述中,不难发现,整合教学法的主导权在语文教师,我们的研究课题是“对初中语文教材的研究”,这就给了教师一个范围,贵在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的自主选择、灵活运用、而重要的策略就是比较异同。在具体的教学中,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理清、归纳、找到逻辑关系,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最终能达到创新性地使用教材的效果。

下面就整合教学的一点思考列举如下。

一、研究教材,是整合的根基

从王君的课例中可以看出,她搜罗了教材中的所有课文,无论是教读课,还是自读课,都有她深度的思考。这就和我们惯常的教课方式不同,她实实在在地体现了“教材就是个例子”的说法,充分地研读教材,挖掘教学资源,让教材为学生的发展助力,而不是漫灌,不是硬塞。我们语文老师承担的往往是“传声筒”“复制粘贴”的功能,教参怎么写,咱就怎么教,没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教参就是拿来照搬的,就是拿来念标准答案的。而王君老师却能沉潜于教材,把教材运用于股掌之间,越来越显出出神入化之功。她的快乐在这里,她的价值当然也在这里。她,深深懂得课内教材是课外能力的跳板,教材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一个能把教材钻研透了的语文老师一定是好老师,只是像这样的师者寥寥无几。假如把语文教学比作田野,那教材就是土地,只有根植在“土地”,田野才能广袤。而我们缺失的恰恰是这样的意识,这样的能力,这样的态度。

二、结合学情,是整合的起点

把教材研究透了,还要把学生研究透,这才是上课之根本。面对不同语文基础和环境的学生,一定要有思维层次有差异的内容“整合”。对于一堂课的有效而言,这是至关重要的。看过王君的诸多群文阅读课,带给自己的思考主要是对学情的考量。?

对于教语文素养好的学生,教师整合的深度、高度和厚度自然“上成”,观青春语文工作室的整合课例你会发现,她们的课例主要是针对阅读量大,语文底子深厚的学生而设计的,语文站位较高,语文视野较宽,语文设计较活,语文探究较深。当然,这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的语文素养,我深信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不了别人。所以,根据学情,量身打造,才是整合之起点。

三、找到焦点,是整合的关键

根据王君老师的研究,我们发现,整合,就是要瞻前顾后,就是要前后勾连,当然必须以研读教材为根基。王君说:“从来就没有孤独的语言符号,更没有孤独的文本,各种各样的语言现象,总是在呼唤、在应答。”我们能让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真正“站立”在课堂,就已经是一件极艰难的事情了,因为能沉潜涵泳研究教材的本就不多,而能找到一个又一个议题“焦点”,实施前后“整合”,更是“难于上青天”。它需要我们有高站位、有大胸怀、有远目标、有深情怀,亦如王君。?

透过研究教材,笔者有了以下设计,懂你,经历了千山万水——《秋天的怀念》《背影》整合,侧重结合语言梳理从“不懂”到“懂”的心路历程。诗经里的纯真爱情——《诗经两首》整合,侧重从内容上审视古代的爱情观。赏西湖之美,悟写景之道——《采桑子》《钱塘湖春行》整合,侧重写景技法的总结。跟着名家学写景——《春》《济南的冬天》整合,侧重从多元角度归纳写景视角。“镜头里”的母爱——《散文诗两首》整合,侧重探究细节中的母爱表达。小处的秘密——单篇文本内部整合,侧重从标点、词语、句子的不同寻常处探究文本内涵……总之,只要有整合的意识,善于在文本中沉潜涵泳,聚焦点就会层出不穷,文本的张力就显露无疑,文本资源也会源源不断。

四、发展思维,是整合的目的。

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说:“语文教学应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唯有具备思维能力,一个人才能真正具备语文素养。”可以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很久以来就缺失思维能力的训练,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做知识的搬运工,呆板地在传授知识,从未把能力培养作为教育的核心,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是处于尴尬的境地。而整合教学,就是要打破常规,纵深发展,让学生在老师的诱惑下去自主发现、质疑、探究、归纳,这就把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其以全新的视角去观察文本,这样一来学生既有探究的新奇感,更有对未知的欲望感,最重要的是形成了思维的求同、求异和思辨,无疑为学生的终身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根基。

五、落到课堂,是整合的终点。

无论多么创新的整合思想,多么巧妙的整合焦点,多么合理的优化设计,都必须根植在语文课堂的大地上,才能真正生长开花。所以说,检验整合是否有效的测试棒就是设想和实际能否亲密契合。减少语文的“少慢差费”,帮学生建立“思维”链接,学会前后“勾连”,形成“大语文”的教学框架,如果只停留于构想中,无异于镜中花水中月,看着好看,不中用。而落实,也是最困难的存在。

如果整合设计不合乎学情,不遵循学习逻辑,只依据教师自己的喜好任意拔高或降低教学目标,落到课堂时一定是低效或是无效的。所以说,课堂是检验设计的试金石。这就提醒我们,在进行整合设计时必须建立在合理合情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对文本熟稔认知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对教学步骤稳扎稳打的基础之上,建立在教师相机指导环环相扣的基础之上……

综上所述,整合教学只有把握好以上几个点,才有研究的定力。也只有落实这几个点,也才有不竭的发展力。

猜你喜欢
聚焦整合教材
教材精读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