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文
“学校要十分重视对潜能生的转化工作,转化一个潜能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光荣、有价值。”这是柳斌对潜能生工作的重要性的肯定。潜能生的转化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德育工作的难题,因其投入大,收效可能性比较小,因此在教育中经常看到对潜能生放弃的做法,这样的做法无非是违背教育的本质和教育者的职业道德的。但是现实的冲突让很多教育者陷入两难的境地,于良心上不能放弃,于投入和产出比却明显没有效益!怎样有效转化潜能生,使其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呢,笔者现将自己在潜能生转化工作过程中的一点点体会记下:
一、用爱的火花点燃干草
教育的方式千万种,教育如同治病救人,也需要对症下药,不可千篇一律产生教育疲劳,也不可一味模仿。在对待潜能生的问题上,我们首先要摸底归因,成为潜能生的原因很多,家庭原因、自身原因、社会交往群体影响的原因等等。只有了解了他们问题所在的真正原因,才可以对症下药。在带高二会考过程中遇到这样一位学生,该生自高一起就是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头痛的问题学生之一,到高二时候,该生依然是迟到、旷课、上课趴着睡觉,基本上已经落入到“人见人烦”的地步,于是,我与任课老师进行了家访,家访中,让我们了解到了很多我们震惊的事实:该生的父亲残疾,双腿已经萎缩至只能靠两根木拐撑着走路;该生属于抱养;该生基本上每天三更半夜后都出去网吧上网;该生非常瞧不起自己的养父母……一系列的事实,真的“雷”到我们俩。综合了各种情况,我认为,该生不是缺少爱,而是他不领受养父母给他带来的爱,要转化该生,就必须点燃起心中隐藏的爱的火花,促膝谈心了解其心中想法的过程自不必多言。开始实施后,先做了两件事情:一是与科任老师配合,通过班级同学和老师的关注,让其感受到身边的人都在关心他在帮助他;二是导演了一出煽情戏,同学们一致要求将助学金给他,帮他缓解生活上的困难。以上两件事情只是第一步,让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大家的爱。接下来,实施了第二步计划:为了改变和弥补其学习上的不足,实施了结对子计划,分别给他和几个潜能生配备几个学生当学科辅导员,这一步的实施和不时的表扬,明显感觉到该生的进步,但依然还能感觉到其并未全身心的投入。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一次他父亲到学校的举動让我感觉到实施第三步计划的时机到了,事情是这样的:一天,该生的家长拄着拐来到我的办公室,他说该生最近有进步了,但还是经常三更半夜去上网,对养父母的教育爱理不理,甚至是暴语相向,依然瞧不起其养父母”,看到该生的父亲蹒跚离去的背影,我怒从中来,于是,我把该生叫到办公室,将其父亲几次拄拐到学校了解关心其情况的事情告诉他,并让其讲出自己的一些依然没改掉的恶习,然后开始了狂风暴雨式的大骂,当然说得重的话就是他没良心,对不起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对不起父母十几年来的倾情付出,狂骂之下,必然大哭,正合我意,狂风暴雨后,是耐心抚慰,于是从“狗不嫌家穷,子不嫌母丑”等一大堆道理,从他的进步和大家的关心与帮助讲起,开始了感化教育,后来的事实证明效果很好,感觉到该生有如凤凰涅槃般的重生,真正体会到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感觉到我们可以在学生心中播下爱的火花,并抓住时机点燃它。
对于潜能生来说,批评指责他们已经习惯,一句表扬的话更能够让他铭记,更能够在他干枯的心田中注入一滴甘露,更能够让他灿烂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注意捕捉潜能生思想、行为的闪光点。这样,就能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使效果更佳。
二、用“铁”的戒尺引导人生标示路
古训:“教不严,师之惰。”作为教育者的我们都能感觉到,优生的表现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而后进生的表现更多的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要求,一方面我们要关心、爱护他们,另一方面,更多的还需要铁的纪律去规范他们的行为,就像给孙悟空的头上戴个“紧箍”,而我们需要像唐僧一样,时不时念念紧箍咒,孙悟空戴“紧箍” 并非因为他“凶恶太甚”,乃是由于他虽能任劳却不能任怨,动辄想“重整仙山,复归古洞”,这一点,书中也说得很清楚,其中孙悟空对观音说:“您既放我出来,让我逍遥自在耍子便了;你前日在海上迎着我,伤了我几句,教我来尽心竭力,伏侍唐僧便罢了;你怎么送他一顶花帽,哄我戴在头上受苦?把这个箍子长在老孙头上,又教他念一卷什么‘紧箍儿咒,看那老和尚念了又念,叫我这头上疼了又疼,这不是你害我也?”观音笑道:“你这猴子!你不遵教令,不受正果,若不如此拘系你,你又诳上欺天,知甚好歹!再似从前撞出祸来,有谁收管?——须是得这个魔头,你才肯入我瑜珈之门路里!”一番近似母子的坦诚话语,告诉我们:给孙悟空戴“紧箍”,是束其好“逍遥自在耍子”的天性,定其心志扫魔灭怪保唐僧求法西天,导其入正途,可谓用心良苦。作为教育者的我们,给后进生戴上的纪律“紧箍”也不是因为“其性太恶”,也仅仅是为了约束其“逍遥自在耍子”的天性,引导其通过改变自身的行为走上人生正道。
绝大部分潜能生落后的原因,不是智力的低下,而是缺少自我约束的能力,没有稳定的方向。这种情况下,我们作为教育引导者,需要做的是帮助他们规范行为之后,树立一个理想,帮助他们确定一个方向,使他们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成就自己。
一个人理想的实现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有很强的意志力去坚持,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对于一个习惯相对较好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坚持或许不是很难。但对于一个潜能生来说,就时刻需要我们老师、家长在他的耳边念念紧箍咒,甚至用铁的纪律去规范他们的行为,使其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慢慢地接近目标,慢慢地从心理上与行动上真正得到转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多维评价方式的变革,使得我们在潜能生的教育和转化中有了更多可为的空间,有了更大的舞台和文章可做,只要我们在转化工作的过程中用好天平秤上的砝码,也就必然带来不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