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芬芬
【摘 要】目的:探讨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采用耳穴疗法治疗期间拟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案并应用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02月~2019年04月收治的5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信封法分组后拟定每组耳穴疗法治疗期间护理配合方案;参照组(26例):拟定日常护理方案给予治疗配合;实验组(26例):拟定针对性护理方案给予治疗配合;就组间治疗依从性评分、患者积极状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展开对比。结果:实验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患者积极状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明显(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于临床接受耳穴疗法治疗期间,针对性护理方案的拟定与应用,利于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患者积极状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的提升,最终促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早期转归。
【关键詞】耳穴疗法;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针对性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2-0-02
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而言,疾病特征主要体现为全身代谢亢进方面。治疗期间,以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方案的拟定与应用较为普遍。其中手术治疗的实施虽可获得疗效,但是因为系列风险与并发症的出现,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自身安全产生严重影响[1]。本次研究将针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探究拟定针对性护理方案配合完成耳穴治疗可行性,以利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早期转归。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02月~2019年04月收治的5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信封法分组后拟定每组耳穴疗法治疗期间护理配合方案;参照组(26例):男10例,女16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2岁~69岁,平均年龄为(42.13±2.59)岁;病程分布范围为1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10.25±2.59)个月;实验组(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3岁~71岁,平均年龄为(42.19±2.63)岁;病程分布范围为2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10.33±2.62)个月;纳入标准:①患者进食后疾病症状获得改善;②知情同意书签署;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障碍;②存在药物滥用史;观察对比两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经分组并应用方案护理期间,参照组:护理人员就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病情状态评估工作认真完成,通过了解病情以及合理需求,而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给予对应性干预;实验组:①对患者积极展开生活起居护理干预,就患者生活起居异常方面加以了解,对于入睡环境的舒适安静做出保证,进食方面禁止呈现出过饱现象,对于情绪兴奋等需要充分避免;②对患者积极展开情志护理干预,就患者性格改变原因对其家属进行讲解,以将家庭系统支持充分调动,对患者情绪变化给予充分包容。此外,就情绪改变属于正常现象对患者进行讲解,以对其心理情绪平稳做出保证。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分、患者积极状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
1.4判断标准
采用模糊数字评分法对两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实施治疗依从性评分、患者积极状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获得越高分数,证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具有越高的治疗依从性、积极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2]。
1.5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展开两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护理结果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治疗依从性评分、患者积极状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以x±s表示,行t检验,结果P<0.05证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患者积极状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明显(P<0.05),见表1。
3 讨论
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而言,在疾病发生机制方面缺乏统一答案。分析同内分泌异常与自身免疫异常方面存在相关性。治疗期间耳穴疗法获得广泛应用,主要通过对耳穴进行刺激而获得阴阳平衡调整、经络疏通与扶正祛邪效果。期间拟定针对性护理方案配合应用,可使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疗效获得进一步提升。
观察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患者积极状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明显,进一步说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于临床接受耳穴疗法治疗期间,针对性护理方案拟定与应用可行性。
综上所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于临床接受耳穴疗法治疗期间,针对性方案的拟定与应用,利于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患者积极状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的提升,最终促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早期转归。
参考文献
[1] 李斌.中医情志护理干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焦虑、抑郁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9.09(10):308-310.
[2] 刘雅静.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9,27(08):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