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化环境下的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2020-10-21 12:55余海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19期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农村地区小学道德与法治

余海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以及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已经逐步迈向现代化教育阶段,而信息技术教学的渗透也为农村地区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了诸多积极帮助。不仅推动了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创新与改革,而且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就信息化环境下的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农村地区;信息化环境;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前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提升学生道德修养以及法治观念的重要平台,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农村地区由于整体教学水平相对落后,留守儿童居多,进而使得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农村地区的重要性逐渐显现。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积极创新与优化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从而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心理学研究表明: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类似的学习对象更容易被学生感知,并能够有效促进知识的迁移。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课程内容,充分挖掘生活化教学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执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时,就可以在正式授课之前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家乡是哪里吗?”由于班级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可能会有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当地学生以及外地的学生从饮食文化、风俗习惯、旅游资源等方面入手,思考自己家乡都有哪些独特之处?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之后,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他们口中所提到的家乡饮食、景点以及民俗文化,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随后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介绍他们所不知道的当地自然风光、饮食民俗文化或者是历史内涵,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和家国情怀,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开展主题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道德修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基础、道德修养以及优良品质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要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素质教育优势,进而利用信息技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主题探究式实践教学活动,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执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空气清新是个宝》一课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开展“我是地球小卫士”的主题环保班会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有关于空气污染为我们的生活以及地球所带来的巨大危害,以及造成空气污染的人类的一些日常生活行为,从而让学生意识到自身行为给我们所居住的环境带来的伤害。之后教师就可以用轻松的口吻引导学生:“同学们,那我们要不要一起来保护地球啊?让我看看谁想要当保护地球的小卫士啊?”学生都纷纷举起了双手。在学生大致了解改善空气污染的重要性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探讨如何才能有效改善空气质量。从而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进而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和道德修养得到有效提升。

三、渗透案例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近年来,随着青少年恶性犯罪事件的频发,我国的教育事业也越来越注重各学段的法治教育。而教育部也在2016年将义务教育阶段的德育课程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旨在将法治教育融入我国教育事业的各个阶段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明确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法治观念的重要意义。进而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渗透法治案例教学,让学生能够直观的深切的体会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例如,教师在执教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法守法,依法维权》一课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法治节目中的典型案例,不过教师在筛选案例素材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认知思维水平和学习需求,进而为学生选择能够有效理解和感悟的法治案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法治观念。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名小学生在自主购买文具之后没有向商家索要发票,导致拆开包装发现文具有质量问题却无法退換的案例。从而让学生懂得购买物品时,商品的发票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基础保障,还可以教导学生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知识。通过讲解与学生实际利益相关的法治案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法治观念。

总而言之,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教师能够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教学需求出发,将信息技术有效渗透在日常的课堂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创新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从而通过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渗透案例教学内容以及拓展主题实践教学的举措,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道德法治修养和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06):49+51.

[2]李瑞.信息化背景下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J].宁夏教育,2017(12):48-49.

猜你喜欢
信息化环境农村地区小学道德与法治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需求的研究
如何促进农村地区思想品德课中的合作学习
浅析信息化环境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