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实证精神的培养

2020-10-21 04:15秦霞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6期
关键词:史料结论核心

秦霞

摘 要:当前历史学科大力提倡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核心方法,所以笔者认为很有必要谈谈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落实史料实证素养。

关键词: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是指:通过收集史料,对史料进行辨析,去伪存真,找出可信史料,并运用可信的史料重现历史的真实。陈寅提出:“有一分史料就说一分话,没有史料就不能讲历史”。的确历史研究的载体是史料,离开了史料,史学判断、史学观点就成了无本之末。从功利角度看,史料实证亦是中高考命题的常青之树,以史料实证为基础的历史叙述指向的是另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因而我觉得很有必要在日常教学中落实史料实证精神的培养。我认为,史料实证精神的培养,落实在教学中,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学会鉴别史料

史料按照价值可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按照表现形式可分为文献史料、图片史料、图像史料、口述史料、实物史料等。因而我在《跨入近代社会门槛》中引用各種类型史料,并且引导学生鉴别。

二、教师精选史料,培养学生分析解读材料、论从史出的能力

选择的材料要有科学性、严谨性、规范性,同时我们的授课对象是中学生,所以还要具有通俗性。史料是用来解读的,不能让史料本身就给学生制造障碍。教学中史料的选择还要具有多元化,给学生展示不同出处、不同角度的史料。以评价隋炀帝为例,学生从教材或者各种影视作品中感受到的隋炀帝是一个暴虐、大兴土木、沉迷于酒色、荒于政务的形象。但是通过阅读多元史料,我们不难发现真实的隋炀帝在初期执政中,是那么的有野心、有志向。他想建立与秦皇汉武一样的功绩,所以他登基后改年号为大业,寓意要建立一番宏图伟业。他修建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创立进士科,三征辽东,都有其一定的政治意图。只可惜当时隋朝的国力无法承载这样一位君主的野心,欲速则不达,最后落得一个悲怆的下场。所以史料的选择要多元、科学。让学生通过史料分析真正走进历史,感受历史,爱上历史。

论从史出这个能力在中高考中是非常重要的能力。论丛史出能力的培养可以双向展开,一方面,老师提供带有信息的史料让学生分析归纳;另一方面,提出观点,让学生自行查找选择史料作为证据,即结论到史料的逆向推理。

三、在生活中真正落实实事求是的实证精神

史料实证涵养的是学生的实证和理性意识,培养学生成为讲究证据,理性处事的现代公民。不应该仅仅将史料实证作为“方法”去备考,而是要上升到实证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形成核心素养的高度。

史料并非离我们很遥远,我们的目光不应局限于课本、文献,生活中也充斥着史料。于是我以“旅游攻略”的方式来展开这节复习课,让学生从博物馆、档案馆、历史遗迹中真切感知历史,学习历史、喜欢历史。拉近与历史的距离,让“拿事实说话”的精神深入人心。

四、创新史料教学模式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见的史料教学模式是:史料-问题-结论。即展示史料、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如果课堂允许,我们可以调整:问题-史料-结论。即为解决某个问题,寻找史料,形成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思考探寻,培养质疑意识。所以在《跨入近代社会门槛》这一课中,我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了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史料,并在课堂中展示、分析。

在进行史料分析过程中,我们还可能会遇到这样尴尬的问题:不同的史料,可能指向的结论是截然相反或者不完全一致的,那我们便可以让学生明白不同史料具有不同价值,不同史料要进行综合比较验证,当新资料发现时,我们要正视反面的证据,重新审定已有的结论,也就是说,对历史认识要抱有一种实事求是的开放态度,因为由于所处时代、所站立场、观察角度、史观的不同,相应的结论也会有偏差。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难度是比较大的,对教师综合素养和学生素养以及教学信息化有较高要求,但值得尝试。

总之,史料实证精神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以贯之,持续在课堂中渗透!我相信,只要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一起思考,史料实证素养何愁不落实呢?

参考文献:

[1]谢品雷.唯物史观下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实践研究的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7):87-89.

[2]丁洁. 史料实证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史料结论核心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结论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