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显中
摘 要: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重要的科目之一,对于学生之后的学习至关重要。在本文中,笔者根据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就教学现状进行反思分析,并针对教学中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反思,提出一些有效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课堂反思
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逐渐将重心移至探究新颖教学方法,打造开放课堂中,实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等上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反思自己的教学,与学生多多沟通,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及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诉求,并据此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良好基础。
一、借助现代多媒体,丰富教学形式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和应用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数学问题进行数字化的加工和處理,再通过图片、文字、动画或者影片等形式呈现和展示给学生们,创设出一个个生动的教学情境,带给学生多样化的感官刺激,促使学生从情境中理解和认识问题,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提高解决问题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对学生讲解《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现代媒体,促进课堂教学结构的丰富。在课堂中,教师先使用影音技术,向学生播放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在课堂的开端,就认知到混合运算与实际生活间的紧密关联,从而形成生活化的数学意识;接着,教师使用框架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本节课中的主要教学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节奏,从而更好地跟随教师的脚步完成本节课知识的认知活动;随后,教师利用多样图片,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开展本节课知识的详细教学,促进课堂教学场景的不断变化,使学生在多变的教学形式中,将注意力维持在课堂上,提高对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学习效果。
二、借助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局限于教材、课本等理论层面上,而是要积极地组织和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游戏实践活动,给予学生充足的动手实践和操作的机会,鼓励学生手脑并用。让学生更好地将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活动能够,在观察中建立清晰的表象,在操作中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掌握内在规律,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游戏活动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在课下,教师将20×2=12×2=7×90等习题录入计算机当中,使得每张幻灯片上对应一道习题。在课堂中,教师先对学生讲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运用例题的形式,让学生初步认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紧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提前制作好的课件,当荧屏上显示220×2等习题后,学生对习题进行快速运算,对于最先说出答案且回答着正确的学生,获得游戏的胜利。之后,教师向学生展示其余习题,使学生在反复参与游戏中,逐步提高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能力。
显而易见,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中,教师能够利用游戏活动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玩游戏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效果。
三、从生活中教学,培养严谨思维
数学是对于生活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对于生活中数学应用的抽象化,是其中最精髓的一部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也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开展教学,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产生数学就是我们身边的感觉,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帮助学生构建数感。为此教师应该改善教学观念,开展生活化教学,不断地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生活素材,给予学生一定的亲切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在生活素材的包围下,培养出数学意识,加强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
比如,在《克和千克》一节的教学汇总,教师在将克与千克的知识化入生活情景的同时,不要忘了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经历中发现和总结相关知识。学生要通过这一堂课程完成对于重量单位的学习和认知。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物品,让学生通过认识生活中最常见物体来接触重量单位的含义。教师需要在数学课堂上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对于重量进行学习和熟悉后,对于生活中这些常见的物体的重量进行一个估量,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重量单位的作用,从而更加喜欢关注生活,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说一说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克与千克的知识。比如,有的学生会提到在生活中大部分时候都是用斤这个单位,那么斤与克、千克又有什么联系呢?这时,教师再为学生讲解斤是五百克,一千克是两斤的知识,学生以后在遇到斤这一单位时,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克与千克,而数学中转化的思想也就学会了。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反思、勤于反思,在反思中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督促自身能够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探究新颖教学方法,增强自身教学水平,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郭焕然.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J].赤子(上中旬). 2015(05)
[2]陆玉辉. 小学数学课堂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对话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 20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