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2020-10-21 13:48韦吉明
大众科学·下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韦吉明

摘 要: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从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突破了传统教材以时间发展为主轴的特性,体现出以模块为基本框架,以专题为基本单元 ,以中外合编为体例的新教材结构。为了能够适应新教材结构性的调整,也就必须打破历史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方式,而更加注重对学生历史学习框架式思维的培养,将教学重点从知识输出转移到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上。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主动性、探究精神、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实践探索

从历史科目的特点来看,高中阶段存在历史课时少,但内容多、知识点分散的问题。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把握好要讲解的知识要点,设计好呼应教学内容的课堂互动形式,更要教导历史科目的学习方法,安排好学生课后需要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讨论的内容。从而适应教学改革带来的教学方法调整。

一、提骨添肉,紧抓重点——提高对教材内容的讲解效率

新课改以后的历史教材呈现出以模块为基本框架的特点,这是教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需要。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更严谨的逻辑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分类能力,但是还需要通过具体学科的教学,锻炼他们在具体内容中对能力的发挥与应用。从教材承载的知识量来说,高中历史教材已经不再允许老师纠结于很多细节。高中阶段要培养的是思维、情感、价值,为的是让培养的精神成果去丰富学生的生命历程,并且让源于历史的精神财富在现代建设中发挥应用价值。

(一)梳理教材的编排结构

老师在高中历史课堂上,需要重点帮助学生认识与梳理教材的框架结构,这个结构并不只是教材目录,还包括教材的内容设置。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做样的编排,编排的每一个小模块在具体学习中要怎样结合应用。例如,历史纵横,学思之窗、资料回放等栏目的插入就起到不同的引导作用。

(二)梳理每一单元的内容结构

例如,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个单元,可以通过“雏形→建立→发展→强化”的规律进行对应朝代的梳理,也可以按照时间线对应的具体政治制度进行梳理,也可以对不同时期不同层级的制度进行梳理。结构梳理的核心在于——选定一个探究方向,基于这个方向进行定向或不定向发散。也可以说,历史学习的过程,是一幅思维导图的完成过程。

(三)梳理“跳跃”部分内容的结构

依然是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个单元举例,在这个单元充分了解了历代政治制度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以时间对应的朝代为中心点,将朝代对应的除政治制度外的经济制度、文化发展、民族融合等各个点补充完善。而目前教材的编排结构是,在必修1的第一单元编排的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在必修2的第一单元,才编排《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在必修3第一单元编排《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四)梳理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框架式学习不仅适用于对具体历史知识点的梳理,同样适用于对一些历史学习分析层面方法的掌握。例如对历史具体事件的导火索、意义、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的方法。

(五)框架梳理的意义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结构梳理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培养他们的框架性逻辑思维,另一方面,通过不同“中心点”打开一个梳理方向的过程,也是一个对知识点进行交叉、联系、重合、覆盖的过程。学生在重复之中,自然加深了记忆印象。虽说,高中历史重在育人与启发,但是作为一门讲事实重证据的学科,对客观历史事实还是有严谨的记忆要求。最重要的一点——老师在课堂上引导的框架思维训练,是为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细节知识点补充时能够应用这个方法。

二、授人以渔,方法为重——协助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

在上面第一大点中,分析的是老师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要抓住的框架重点,这个历史框架思维的训练对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有很大帮助,当学生要进行不断细分的知识结构梳理时,利用框架进行信息的逻辑发散,会帮助学生慢慢形成一张交织纵横、贯通中外的完整的历史画卷。从历史课程学习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花在课外的功夫一定比课堂要多,并且,如果课外没有下功夫,课堂的听课效率也不能得到保证。那么,学生在课外还需要掌握哪一些学习方法或者工具,也是老师需要指导到位的。

第一、教导学生重视教材,发挥教材的“学本”功能。通过教材内容,对教材价值进行最大限度地挖掘。

第二、教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作为学习工具,将概念中存在的历史框架结构实质化。借助思维导图应用软件将历史框架意识表达出来。MindManager,IMindMap,Xmind,百度脑图、幕布等,都是适合学生使用的思维导图软件。

第三、为学生推荐一些历史学习的课外读物,或者是历史学习app,例如历史地图、高中历史课堂、全历史、中国通史等app。

三、科学管理,注重能力——提高课堂的互动效率

教学改革决定了现在的高中历史课堂具备了更丰富的课堂形式组织可能性。在教学设计环节,老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承担一些教学责任。高中历史课堂可以实践的一些教学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一)历史课分组,共享学习成果

从高中历史课知识点多、信息量大的实际问题出发,老师可以针对课堂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鼓励学生以团队小组的形式进行历史课内容的学习。再通过不同小组的内部分工,分担学习负担,各自承担一部分知识点的探究与整理,最终将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整合。借助合作学习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这样的学习过程,也可以锻炼学生专注于一个或很少的方向进行探究,但他们会通过团队合力获得倍增的学习效益。

(二)鼓励学生自编教材

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个单元举例,当学生以朝代为中心,对经济、文化、民族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补充时,就是一个探索教材编排顺序的过程。总之,任意合理角度的历史逻辑都可以成为学生“教材编写”的主线与依据。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三)历史探究结论发表课

无论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历史学习探究,还是个人自主精于某一个方向的钻研,最终都能收获学习成果。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老师有必要为他们提供更多学习成果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那么,在教学课程内容设计中,专门为学生设计一些“发表课”会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

结束语:

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需要扎根在老师专业的教学技术、方法上,在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中,老师教导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比学习的内容更重要。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将学习兴趣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同时,老师用什么样的課堂形式实施教学,对教学效果也有很大影响。

参考文献:

[1]李秀凤.利用多元策略,造就高效课堂——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优化高中历史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3):60.

[2]王文洋.浅析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与策略探究[J].新课程·下旬,2019,(8):168.

[3]周园美.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魅力中国,2019,(17):133.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