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金雪
摘要:文章从结合生活现象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发问题冲突,强化深度学习体验;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问题,加深学生理解;拓展问题维度,培养深度学习思维;创设问题情境,促进深度迁移应用五个方面阐述了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策略。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抽象性较强,对于小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因此,若教师教学方法使用不当,会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有效提升。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通过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可以打造更有深度的课堂,这符合新课改下教学改革的要求。下面,本文立足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以“图形与几何”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对数学问题驱动式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结合生活现象设计创设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数学作为一门有着显著应用性特征的学科,其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相关的数学问题时,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借助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现象为学生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而实现对学生生活经验的调动,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不断深入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由于“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数学场景对学生进行提问,以“厘米和米”这一章节为例,教师先要向学生发问:学校今年夏天决定为学生统一定制校服,大家的身高都是多少呢?然后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测量组员的具体身高。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通过思考需要运用哪些工具等问题,可以帮助其对“厘米和米”产生最直接的认知。而教师通过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的兴趣,让数学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二、引发问题冲突,强化深度学习体验
通常,数学课堂就是在教师不断制造“冲突”和引导学生不断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向前推进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对自己已有知识及经验的利用,引发学生思考问题时产生冲突,进而在解决冲突中实现学生学习体验的进一步深化,提升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认知程度。例如,在开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出发设计相应的问题:讲桌两边长1米和2米,而教室大门的两边长分别1.5米和3米,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大胆猜想下讲桌能不能顺利通过门口吗?教师提出这一问题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学生产生问题冲突,并且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产生深层次的思考,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探究欲望可以进一步加深,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三、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问题,加深学生理解
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的节点加以精准把握,并聚焦核心问题。这也就要求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对自身核心问题意识的培养,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对于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预设,进而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使学生在思维受挫时,其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才最具深刻性,才能够促使学生的数学知识转变为数学技能。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圆的周长”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圆的周长及直径进行测量,在测量完具体的数据后,学生会思考:圆的大小与半径或直径的长度有关,但是具体的关系是什么呢?此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原有的“圆由正方形切割而来”的知识经验,猜测圆的周长应该要比直径的四倍少一点,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圆的周长与直径进行动手测量,在这样的合作、交流与观察下,学生就会对圆的周长得出最正确的认知,从而加深对该知识内容理解的程度,提升学习效率。
四、拓展问题维度,培养深度学习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仔细斟酌,精心设计问题,确保问题的深度和维度可以达到教学要求。而做好问题设计是教师的重要工作,只有从问题设计的维度入手,才能拓展學生的思考维度及深度,并最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日常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立足教学目标,有效结合教材知识点,抓住学生思维活动中的热点或焦点,设计具有开放性特点的问题,以加强对学生深度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开展“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一章节课程教学时,就需要教师采用转化的思想。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需要最大限度鼓励学生将转变的不同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然后在学生进行转化的基础上,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演示播放,使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转化方式,进而借助对多样化转变的学习,掌握不同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的规律。这样,在有效转化方式的帮助下,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对于几何图形面积公式定理的认知也得到了更好的强化。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分析图像是如何实现平移与旋转运动时,在学生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不要将思维固定在某一种图像变换的规律上,而是要设计不同维度的问题,并注意其难度,使作为推动课堂有效性提升关键的问题可以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必须要准确把握好教学内容及课堂教学的节奏,设计出有梯度性的问题,才能够在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构建起问题的桥梁,才能够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问题驱动教学作为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载体。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充分发挥问题驱动的作用,立足教学实际,积极寻找数学课堂教学知识内容与学生能力提升的切入点,设计有层次性的问题,同时还需要建立并完善的问题链,将问题呈现的方式进一步优化。此外,还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由之前的教师教转变为学生学,并且鼓励学生共同参与教学问题设计,构建积极的、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环境,然后在问题驱动的引导下,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数学知识学习的活动,进而提升自身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宋慧娴,刘荣.小学数学基于问题解决的深度学习模式探索[J].小学数学教育,2016 (5):56-57.
[2]李慧清.实现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四个维度[J].青海教育,2018 (11):89.